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农业工程的任务、特点及研究领域,农业工程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介绍了农业工程科技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分析20世纪后期,世界农业发生的重大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21世纪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说明持续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依照世界农业、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根据我国的国情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阐述了我国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科的概念及内涵,它是以农业生物学与工程学交叉结合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服务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工程学科。分析了国际上农业工程教育两大体系,即美国体系和前苏联体系,同时提出了“民品”教育和“毛坯”教育的两种模式。略述了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了农业工程学科专业设置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介绍农业工程技术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工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农业工程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广阔天地,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工程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技术依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技术关键.并由此提出了发展农业工程事业的几点建议1)农业工程从业人员充分珍惜本学科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作用;2)加速研究开发和集成组装生态的和经济的农业工程适用技术; 3)以农业工程适用技术为依托,加大对农业工程生产资料的投资力度;4)设立农业工程的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功能;5)在发展公司或公司加农户的科技农业园区的同时,发展以农户为基础进行集体化的组织和运行体系的研究,并在大学增设农业工程管理专业;6)大力发展以大学专科为基础的农业工程教育体系和进行农业工程教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21世纪农业用水危机与节水农业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21世纪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现有工程效益衰减,缺水程度继续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加重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状况;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威胁供水量和用水安全性;大农业内部争水矛盾不断加剧等严重问题。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包括工程节水措施、农艺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的节水农业。在实施节水农业过程中则应根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和东北半干旱、半湿润、高寒地区的各自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并采用相应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工程教育课程的变化,论述了美国农业工程教育的现状、特点,以及为适应现代化农业,人材市场以及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课程更新。对未来课程变化作出了粗略估计。  相似文献   

7.
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介绍了金农工程与21世纪我国农业信息化重点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依据我国多年生态农业及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论进了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的产生与发展}生志工程与农业生志工程的概念、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有关理论、技术特征;在与西方生志工程比较的同时,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的工程化与农业工程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工程涵义出发,提出并建立了农业工程学科体系的框架。分析了中国农业的工程化趋势及其对农业工程教育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中国农业工程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农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教育发展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讨论农业工程学科性质基础上总结了农业工程师工作的特点,指出要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两个层次上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改革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特殊条件,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必然会有自身的特色,对中国农业工程科技人员的要求十分苛刻。中国已经有自己的40年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并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农业工程科学技术,恰当地加以利用,必然能加速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作者对现存弊病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工程的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69-275
阐述了农业工程发展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农业工程科技有助于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完备的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于农业、食品、生态和环境领域。系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文章指出,政府的倡导和政策支持是中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驱动力,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及其创新是关键,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是发展的基础。农业工程有效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教育培训农民,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方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程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农业工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农业工程技术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下,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其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加。农业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已不能仅靠本系统的力量孤立发展,而需在农业现代化这一更高层次系统的剧变中发现自身与系统中其他构成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共赢。该文以"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有组织系统和先进生产力构建的理论、工具、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目标、系统构成以及农业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其他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农业工程发展的数量、质量、运动量、结构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工程受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素影响较大,而农业工程则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结构,特别是劳动力、土地、产品的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表现出许多同向性,因此农业工程可以通过主动发展、协同发展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为农业工程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和全方位发展过程,为涉农学科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创新与调整空间。该文旨在探讨农业工程学科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确定学科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近年来,以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为标志的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十分注重引入新技术与产业革命成果,用信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工科和农科;相对而言,针对乡村振兴引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扩展与发展形态变革对学科创新的需求则重视程度不足。农业工程因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与关键性作用,理应更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学科创新的影响及其对应关系。当前形势下,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开辟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2)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开发推广将从以农业生产领域为主向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而形成的多产业融合领域延伸;3)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与科研体系建设要面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全领域全过程;4)农业农村各产业及区域系统性建设要与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需求对接。现阶段,关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与扩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下述几个方面存在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1)农村电子商务工程;2)乡村景观营造与维护工程;3)乡村新业态生产空间营造;4)乡村生态环境工程;5)乡村社会经济管理与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工程的新发展(英)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和谐、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农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新的挑战。该文作者以农业工程下属的7个子方向即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信息工程、农业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分别阐述各自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从宏观上为农业工程今后的发展绘制了一幅蓝图。论文作者认为,随着农业工程各个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它将在中国建立和谐、富裕社会,以及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需求,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水土工程实现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工程增加和优化耕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能源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该文重点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和集成作用,综合集成农业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提供整体、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关键工程技术和装备;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优化农业农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供种养循环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和工程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促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制一批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服务的产品;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产村融合、农业与互联网融合、要素融合和协作融合,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开设急需专业,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工程技术对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乡级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在阐述农村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农业工程技术对农村生产力诸要素质和量以及结构优化方面所表现的功能,并从当前农业生产对农业工程技术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论证了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