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运用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乡村产业体系重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通过数字技术的嵌入和应用,实现农村产业体系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构建宜居宜业的智慧乡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之策,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依托。目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梗阻,主要体现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存在明显供给缺口、乡村数字化技术人才短缺等。为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强化乡村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个体赋能。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数字化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研究和推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能结合专业技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农业的有效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应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乡村振兴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推动传...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加持下,我国农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阐述当前开发农业APP的现实意义,分析农业APP开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加大农业科技企业扶持力度、激发农民信息需求热情等解决对策,为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振兴除了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注重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美"的内涵和目标指向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当前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的具体需求,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速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贤  李娜  朱丽鹏 《南方农机》2022,(8):107-1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村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要求进行建设与调整.笔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6.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党中央制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促进乡村能源生产和消费升级,给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国家规划为蓝本,做出了具体规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以文旅产业集群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振兴文旅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基于复杂系统视域,探讨了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的复杂适应性以及产业综合体内部的复杂交互性,详细阐述了文旅产业集群的4个演化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起步阶段、专业集聚凸显的建设发展阶段、旅游标识形成的聚集形成阶段、文化创新扩散的优化升级阶段;并系统分析了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形成的4个动力机制:政策导向激励机制、政府规划推动机制、产业竞争适应机制、产业合作协同机制。【结果】文旅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政策供给导向、地方政府主导、资源扶持支撑、共同富裕承诺实现等一系列振兴行动,可以全面激发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想要不断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始终致力于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完成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核心建设,而其关键因素在于全面掌握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并以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原则和乡村振兴战略发...  相似文献   

10.
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农机化信息员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工作在2018年再创新局面,表现为:“地位素质提高、措施力度加大、行业排位提升、建设应用突破、运用能力增强”,为助力吉林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省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了加油鼓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日益突出,设计开发“访惠聚”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新疆农村政务服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海量异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系统结构,基于应用JavaEE平台和Oracle数据库进行研发。系统以“访惠聚”驻村工作组与县、乡(镇)、村3级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大量村级孤立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实现了信息上传下达的统一协调,为“访惠聚”工作乃至农村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和专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引导农村农民合理建房、促进农村居民点的有序发展、保护和节约耕地,结合笔者在云南省腾冲县芒棒乡实习期间实际参与的农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工作内容,对云南省腾冲县农户建房用地申请书样例描述,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探讨农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中常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农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大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常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庄规划管理、严格依法审批建房用地管理和加强建房用地纠纷管理等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刘小龙  孙伟  李红岭  李辉 《农业工程》2021,11(4):114-117
2020年12月全国各省市均已宣布脱贫,各地在巩固脱贫攻坚优秀成果的同时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帷幕。甘肃农业大学北方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秉持公益性原则,探索性地开展“高校科研基地+农业科研单位+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共建模式,坚持政府对基地实行合同管理、注重交流与合作、完善设备共享使用与管理、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并实施评估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潜心研发机具、科学试验、人才培养、产业带动及技术引领等方式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曦  田海燕 《农业工程》2017,7(5):90-92
近年来,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角度出发在流域沿岸乡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流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间接推动作用。以福建省桃溪流域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调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水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桃溪流域污染源强及水质环境的变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水资源管理依然存在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探索农村社区内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云南省克木村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村水资源管理中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该村以村民自治为基础进行水资源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水资源管理模式将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利益群体以一定的规则相连接,促使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农村水资源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田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探索。无人农场以数据、知识和智能装备为核心要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过程生产所需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及个性化服务一体化。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田无人农场的概念与总体技术架构,讨论了信息感知与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系统与装备、自动驾驶、无人化农机装备以及无人农场管控平台等五项大田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国大田无人农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无人农场为例介绍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玉米全程无人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最后,展望了无人农场在解决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无人种田”等共性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国发展无人农场的战略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本文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发展乡村菜园经济,强调农民主体地位,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张涛  张毅 《农业工程》2022,12(3):150-153
乡村振兴是发展西部农村经济的根本路径,发展县城休闲农业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增加西部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读休闲农业的概念和特征,结合陕西省蓝田县休闲农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调查,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蓝田县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殷平 《农业工程》2020,10(8):43-47
以实施“乡村振兴”、“互联网+”战略为背景,结合岳阳市湘阴县实际,设计一个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软件框架和功能模块,在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查询、分析报表、基础数据管理和监测趋势预警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系统改进的方向和建议,以期对接同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监测信息互联互通、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20.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光照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针对现有植物补光系统多以功能叶光合能力为基准进行冠层补光,导致冠层新生叶光抑制、株间功能叶位补光不足以及补光位置不能适应作物生长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植株需光差异特性的设施黄瓜立体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控制子系统、冠层-株间LED补光子系统、冠层-株间环境监测子系统和补光灯升降子系统组成,通过ZigBee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间无线通信。其中冠层-株间环境监测子系统分别获取冠层和株间环境信息并发送至智能控制子系统,智能控制子系统根据环境实时信息调用冠层调控模型和株间适宜叶位调控模型获得相应调控目标值,并将其下发至冠层-株间补光灯,实现冠层与株间补光灯的动态实时调控。在陕西省泾阳县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区蔬菜基地分别部署立体补光设备和传统冠层补光设备,并进行系统调控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立体补光区黄瓜植株的株高和茎粗显著增长,其中相比传统冠层补光区平均株高、茎粗分别增长了8.03%和7.24%,相比自然处理区平均株高、茎粗分别增长了26.51%和36.03%;在一个月的采摘期内,立体补光区相比传统冠层补光区和自然处理区产量分别提升了0.28和1.39 kg/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2.82和4.88 CNY/m2,说明立体光环境调控系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