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鲜枣加工过程中不同功能成分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枣、板枣、灰枣、赞皇和壶瓶枣5个品种成熟鲜枣冻干粉为原料,利用70%的甲醇提取总黄酮,离心取上清液,分析测定各品种黄酮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个品种枣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木枣最高,为7.35mg/g;壶瓶枣最低,为5.34mg/g;其余品种为板枣赞皇灰枣。5个品种枣提取液对DPPH·、·OH和O2-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木枣提取液对其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2.76%、69.38%和52.53%;壶瓶枣提取液的清除率最低,分别为73.98%、52.65%和25.78%。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果中熊果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军  王静  刘孟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66-17567,17595
[目的]了解枣果中的熊果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了53个枣品种果实中的熊果酸,采用HPLC法对枣中熊果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熊果酸在不同枣品种的果实中广泛分布,含量范围变化较大(7.75~420.10 μg/g),平均含量为164.79 μg/g;筛选出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榆次团枣,含量达420.10 μg/g;熊果酸含量大部分集中在100~200 μg/g;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鲜食品种,为109.61 μg/g。[结论]该方法为枣果的功能性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疆阿拉尔地区不同引进品种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差异,为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60个引进品种的红枣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枣核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不同品种的枣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各不相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临猗辣椒枣,含量为10.25±0.70 mg/g,最低的是双仁,含量1.81±0.22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鲁枣8号,含量为77.24±1.08 mg/g,最低的是三棱枣,含量为18.09±3.71 mg/g。60个品种的枣核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的聚类方法一共分为3类。新疆骏枣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5.72±0.96 mg/g和31.02±1.04 mg/g),未来可以考虑种植高含量总黄酮品种临猗辣椒枣(10.25±0.70 mg/g),高含量总酚品种鲁枣8号(77.24±1.08 mg/g)作为特色抗氧化功能食品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4.
枣树不同品种、发育时期和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24个枣品种为试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分析了鲜枣白熟、脆熟和完熟3个发育时期的果肉、果皮、叶片和吊梗4个器官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并利用SAS软件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1)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枣的不同器官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24个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平均值,果肉中含量最高,平均为124.06 mg/g,吊梗中含量最低,平均为8.63 mg/g。(2)对比24个品种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平均值,完熟期枣果实中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平均为66.21 mg/g;白熟期含量最低,平均为48.78 mg/g。(3)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测试的24个枣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太谷壶瓶枣果实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达134.17 mg/g;南京鸭枣最低,为69.53 mg/g。(4)随着枣果成熟度的提高,枣果肉、果皮、叶片等部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至完熟期达到最高,且完熟期果肉的水溶性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和器官。(5)相同品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在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很小;而不同年度间的差异较大,但不同年度的水溶性多糖在品种及发育时期间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为合理科学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延川木枣为供试材料,分析测定了在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木枣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以及出干率。[结果]结果表明:施氮和灌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枣果品质。其中,施氮量对枣果品质的影响较大。在施氮0.5 kg/株、灌水60 kg/株处理下,枣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492.3 mg/100g。在施氮0.5 kg/株,灌水20 kg/株处理下,枣果黄酮含量最高,为74.7 mg/100g。在施氮1.0 kg/株和灌水60 kg/株处理下,枣果出干率最高,为74.1%。[结论]从枣果的营养角度来看,本实验最佳施氮量为施氮0.5 ~1.0 kg/株,最佳灌水量为60 kg/株。总的来看,施氮和萌芽期灌水均能提高枣果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不同产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灰枣果实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对产自河南新郑市孟庄镇、宁夏中宁县枣园乡、新疆且末县阿热勒镇3个产区的灰枣果实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灰枣果实性状比较分析,宁夏和新疆单果重较大,分别是69.44和62.53 g,河南单果重较小,为45.48 g;宁夏和新疆可食部分分别为64.17和59.50 g,也均大于河南。宁夏灰枣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还原糖、粗纤维含量较高,其次是新疆,河南最低。宁夏的总黄酮和cAMP的含量较高,分别为4.17 mg/g和551.6μg/g。不同产地主要的气候条件与果实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日照时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强度、昼夜温差。结果表明日照时数越长,灰枣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粗纤维、总黄酮、cAMP含量越高,反之较低;光照强度和昼夜温差越大,也会促使灰枣的可溶性糖、总黄酮、cAMP含量增高。[结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尤其日照时数对灰枣主要活性成分影响较大,光照强度和昼夜温差也会对灰枣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利  潘一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55-3257
[目的]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甲醇提取桑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分析了白桑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标准液及供试液均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95%、0.67%和1.3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白桑叶总黄酮含量较低。方差分析表明,同属白桑的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测定的12份种质桑叶总黄酮含量平均为44.00mg/g,其中白桑8号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78±2.32)mg/g;桑莲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为(34.20±0.86)mg/g。[结论]以甲醇提取、硝酸铝显色、505nm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桑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榴花蜂蜜中黄酮含量。[方法]以丙酮为萃取剂,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11年和2012年采集的24个云南蒙自石榴花蜂蜜样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2011年石榴花蜂蜜黄酮平均含量(2.36±1.36)mg/100g,显著高于2012年平均含量(1.71±0.53)mg/100g。各年不同生产批次蜂蜜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榴不同花期生产的蜂蜜中黄酮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盛花期蜂蜜黄酮含量最高,末花期次之,初花期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特色蜂蜜——石榴花蜂蜜的开发利用、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志熙  王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86-14987
[目的]研究红枣中的总黄酮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作溶剂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后,用NaNO2-A l(NO3)3-NaOH显色络合,在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在0.004 8-0.047 0 m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5.625X+0.023 7(R=0.999 0)。3种不同产地红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65.1-158.6 mg/100 g。结果表明,红枣中总黄酮含量与产地及红枣部位有关,以清涧黄河边的新鲜红枣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枣皮部总黄酮含量高于枣肉和枣核。[结论]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红枣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安徽地方优质枣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促进安徽省不同地区枣产业发展。[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安徽地方5个不同品种(或优株)的枣进行了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皖枣1号的感官品质最好,繁昌长枣的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81.01mg/100gFW、29.6%,泗枣1号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达0.409%。[结论]皖枣1号是最适合在安徽地区发展的优质鲜食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鲜食枣新品种,丰富北京地区枣栽培种类。【方法】通过品种资源调查获得农家品种,采用多点区域试验,对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抗逆性、丰产性进行品质比较试验。【结果】选育出鲜食枣新品种‘鸡心脆枣’,果实鸡心形,平均单果质量13.2g,可食率98.1%。果皮薄,红色,光滑平整。果肉白色,多汁,酥脆细嫩,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总酸0.74%,维生素C 3.13mg/g。在北京地区9月中旬成熟。【结论】该品种自花结实,品质优良,早果性强,丰产稳产,抗病耐瘠,性状表现稳定,适于京郊宜枣平原及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6.
蒲云峰  张娜  李述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715-7717,7720
[目的]客观揭示南疆地区鲜食冬枣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GC-MS等方法对冬枣的营养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冬枣含有VC含量(161.859 3±13.509 2)mg/100 g鲜枣,总糖(55.384 5±2.539 2)%,总酸(1.384 7±0.115 5)%,粗脂肪(4.275±0.191)%,cAMP(0.228±0.020)mg/g,检出15种氨基酸(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烃类、醇类和胺类。[结论]冬枣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福建省的主栽花生品种进行分析测定及营养评价,为福建省食用型花生品种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省8个县区采集19个主栽花生品种,检测分析花生样品的主要营养成分,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更适合作为食用花生的品种。[结果]试验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的脂肪和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8.06%和32.65%;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9.24%,其中龙花243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8.57%,泉花646最低,为6.64%;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中所占的平均含量为81.70%,最高为汕油21,达到88.10%,泉花6号最低,仅为79.30%。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为1.2,其中福花4号最高,达到1.4,说明其较耐贮藏。[结论]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显示,福花4号在供试花生品种中最适合作为食用花生品种,泉花8号次之,泉花10号最不适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产猕猴桃黄金果、金艳、红阳、翠玉和毛花以及新西兰所产猕猴桃阳光金果为材料,测定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比较不同猕猴桃品种、不同组织部位抗氧化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猕猴桃果肉抗坏血酸含量为65.95~209.77 mg/100 g、果皮为139.36~426.09 mg/100 g、种子为65.74~184.92 mg/100 g;果肉黄酮含量为16.67~103.41 mg/100 g、果皮为53.97~435.36 mg/100 g、种子为15.76~71.90 mg/100 g;抗氧化物质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和组织部位间差异;果肉、果皮、种子抗坏血酸含量均表现为毛花最高,红阳次之,金艳最低;不同组织部位品种间黄酮含量表现不一致,但均为毛花最低;6种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均表现为果皮的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和种子;猕猴桃食用部位果肉组织抗坏血酸和黄酮总量以毛花最高,红阳次之,二者是保健价值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枣果实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枣果实多糖含量,筛选多糖含量高的枣果资源,促进枣果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法]以鸡蛋枣、糖枣、药枣、长枣等16个湖南主要地方枣品种为试材,经硫酸-苯酚法对不同品种枣果实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枣品种间最高与最低多糖含量相差达3.9倍,其中以小米枣和子代糖枣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9.75%、9.06%;母本糖枣、酸元枣、药枣、长枣、玉泉八号和南方冬枣次之,多糖含量分别为8.82%、6.20%、5.89%、5.56%、5.54%、5.23%;而光皮枣多糖含量最低,仅为2.45%.不同枣品种间多糖含量差异较大.[结论]研究显示,苯酚-硫酸法较为稳定,正确率和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枣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枣具有很高的多糖加工利用价值,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