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献林 《麦类作物》1999,19(4):27-30
本文简述了匈牙利的小麦生产及育种情况,重点介绍了匈牙利农业研究所的小麦育种体制,小麦育种方法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我国的小麦育种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缺少类似于六倍体小麦所拥有的合适细胞遗传原种,因此,限制了四倍体小麦的遗传研究进展,四倍体小麦作为一个种群,很少受到科学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四倍体小麦的种植面积只占世界小麦生产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其面包食品生产中用途有限。然而,有一种四倍体硬粒小麦品种在通心面制品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几套硬粒小麦非整倍体遗传原种的生产,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原种的方法上。硬粒品种Landgo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浙江省小麦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小麦的地位,小麦产量提高与品种更换特点,回顾了小麦育种成效及其展望,为我省粮食生产上新台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软质小麦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质小麦在我国小麦生产及食品工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品质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研究对国外有关软质小麦品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育种等问题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软质小麦品质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金麦12的选育刘思衡(福建农学院农学系)赤霉病是七十年代以来福建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丰产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省小麦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特点,调整了...  相似文献   

6.
优质小麦标准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国际、国内以及河南省三个方面论述了优质小麦标准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小麦生产基地在优质小麦育种、生产、加工、经营、贸易、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等全程标准化决策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本文根据作者的考察与学习体会,阐述了加拿大、国内及本地小麦生产、科研、加工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国内小麦科研、推广及加工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根据云南省内外当前科研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农业合作化组织建设,促进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中南部主要产麦区。近年来,小麦成熟期受干热风,逼熟雨危害年趋严重,对小麦生产构成很大威胁。本文调查分析并详述了两种灾害的成灾因素,提出了小麦成熟期灾害性损失的综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麦温光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圆荣  尹钧 《麦类作物》1997,17(3):51-56
本文对小麦温光反应特性,春化机理及温光反应的遗传学特性以及小麦生态型和区划等方面近二十年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为小麦研究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小麦生产力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土壤营养,降水、温热和小麦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对陕西省小麦生产力作了数量化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生态经济条件下,渭河川地及长武、洛川原区,小麦土壤、降水和温热生产力都已发挥,而在黄土高原北部三个生产力还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1.
软质小麦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质小麦在我国小麦生产及食品工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品质研究尚未导!起重视。本研究对国外有关软质小麦品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育种等问题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软质小麦品质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2.
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和品质现状,指出小麦专用品种在我国仅占10%,而在发达国家80%,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专用品种生产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优质小麦对国内小麦生产必将产生冲击,对此提出了优质小麦的发展策略。另外,给出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种类与品质评价标准,并简要介绍了陕西省几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吸浆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小麦浆虫危害种类、形态特征、分布及回升原因、种群消生规律、品种抗虫性、防治指标与预测预报等方面,对我国小麦吸浆虫研究了较为详尽的回顾与展望,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鲁远源  任天举 《再生稻》1995,(1):97-101,53
本文通过对小麦为前作的中稻-再生稻耕制的四年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中稻,再生稻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益,揭示了在不同小春前作下中稻,再生稻的表现,为认识和发展稻田新耕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3个水平上对小麦染色体操作进行了论述,并对外源基因表达问题及染色体操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杂种小麦生产现状及其选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杂种小麦应用于生产的认识基础上,经多年的研究,已探索出一种技术路线,对T型杂种小麦亲本改良的同时采用产量优势最强的“穗数型×重穗型”选配组合,其次是采用“穗数型×中间型”;利用化学杀雄生产杂种小麦,化杀杂种F2代用于生产,同时对杂种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这条技术路线不仅使小麦育种程序简明化,而且易于选配强势组合,充分发挥杂种小麦的产量优势,降低杂交种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杂交小麦应用于生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光温敏“两系”材料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小麦光温“两系”材料育性转换,遗传学研究和生产利用现状,反映了国际上小麦“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科研优势,以大小麦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等均有利于发展大小麦生产。提出我省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专用化方向发展。还从提高认识、科技创新、专用麦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小麦吸浆虫危害种类、形态特征、分布及回升原因、种群消长规律、品种抗虫性、防治指标与预测预报等方面,对我国小麦吸浆虫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回顾与展望,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近乎断裂,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发展节能新型水浇地小麦栽培模式能大幅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小麦种植面积,重振小麦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