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研  金瑛 《世界农业》2002,(10):19-20
韩国历来重视农业立法,以《农业基本法》为农业宪法,同时配之以制定了100多部农业法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其中,《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韩国有关立足农业发展的专门法律之一,它的制定与施行有力地促进了韩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一、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背景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韩国推行“重工轻农”政策,所以产业结构失衡,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了不少问题。1.农业经营规模零散化韩国于1949年6月制定的《土地改革法》规定,自耕农土…  相似文献   

2.
二次大战后不久,日本在农村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制,确立了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但经营规模狭小,户均耕地不足1公顷,半数以上的农户经营规模在0,5公顷以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经营规模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培育自立经营农户,使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并辅之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作为补充的方针。到1980年,日本农村中参加各种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农户数,已约占总农户数的20%。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农地制度主要包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用地流转制度,以农业经营基础制度、土地改良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等为主要內容的对农地经营实行的适度管制。日本农地制度及其改革给中国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石,农业发展受政治、经济、人口、科技水平、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培育自耕农来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日本农政官员的奋斗目标。本文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的,采用质性研究和对比研究方法,探讨日本自耕农培育政策导入成因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通过自耕农培育来创建农业自立经营主体的目标并未彻底实现;日本农业存在农民减少及老龄化、兼业化,农产品自给率下降,农村活力丧失等一系列问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远低于政策预期。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民阶层分化加快。借鉴日本自耕农培育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即采取努力保持乡村秩序稳定、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提高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措施,对推进中国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农地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制定颁布《农地改革法》,对农地进行全面改革。政府买进佃耕农地及超过3hm2的个人所有农地,以分配给自耕农,取消佃耕制度。从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经济进入恢复期,政府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本消除了寄生地主制度,建立了自耕农经营体制。经过60年代以来经济急速增长,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从一个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为了保护和开发农地资源,韩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形成了一整套农地保护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农地的保护为了加强农地保护,1972年韩国制定有…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农业转型进程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本文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转型进程置于其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加以考察,在概述它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农业转型进程基础上总结了共同特征:都经历了由自耕农体制向鼓励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转型;都出现了绕过农业工业化进程必经的土地密集型阶段的“赶超”现象;都选择了土地节约型及兼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宗农产品在本国种植业内部和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力。尽快完备农地“权利束”为农地规模流转提供制度基础、抓住仍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初等发达阶段迈进这个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时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以及用好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为指向的农业补贴工具是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受土地规模所限,经营管理以一家一户为基础,市场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处在一种自耕农的原始状态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土地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具体为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反过来也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农村进行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及经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就对农村土地流转强化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97-9199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的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中农化”趋势,这就对个体小农得到土地后的下一步制度安排提出了疑问.按照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要求,农村土改后须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是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是共产党实现土地社会主义国有和集体经营的既定目标,是为改变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两极分化现状的现实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九日,是湖南农学院建校三十五周年纪念日,是全院师生员工、全体校友共同喜庆的日子。湖南地处祖国中南腹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南又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然而在近代,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农业教育十分落后。中等农业教育始于清末,创办了湖南中等农业学堂。一九四一年创办了一所湖南农业专科学校,一直没有专门培养高等业技术人才的院校。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农业教育。一九五一年初,在土地改革运动取得节节胜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迫切需要大批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的形势下,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南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碎片化,既捆住了农民,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也让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农民无法立农而富。这便是中国土地存在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流转”便成为土地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 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 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 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3年25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的应对之策。今后将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礼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业》2009,(12):I0002-I0003
建国60年以来,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快速推进了宣威农业发展,但温饱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绿了宣威这块热土,希望的田野捷报频传。1982年后随着中央十个“1号文件”的相继出台,给宣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更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人所共知,封建时代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着绝对的支配地位。那时社会分工不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自耕农民安于“口种一树榆、百本(?)、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汉书·龚遂传》)的所谓理想生活;封建地主也醉心于那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柳宗元集》卷24《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和“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的封闭式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济特点限制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影响了货币的正常流通。直到封建社会的中期,我国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着“多以盐、米、布交易,俱  相似文献   

16.
佟屏亚 《农业考古》2001,(3):178-186,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农业生产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摧毁封建 制度,饱受战争创伤和饥荒威胁的农民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劳动积极 性,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发展玉米生产。但由于受农业“大跃进”和持续10年“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农业生产发生有很大的波折,玉米生产发展缓慢。一、开展玉米增产竞赛运动建国初期,疮痍满目,百业待兴,长期的频繁战乱和自然灾害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农 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12月,中央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会议”,周…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分析了1949~1952年台湾第一次土地改革,根据文献和台湾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探讨台湾土地改革与台湾经济恢复发展的关系。分析表明,台湾土地改革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一些成效:改善租佃关系、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工业化的资本积累,但土地改革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对经济的发展并非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台湾土地改革所巩固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对后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有利于实现撂荒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和集合,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所谓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就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进行分离设置的一种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该项制度的提出充分反映了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战略思想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就总体水平以及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无论从质态或量化方面均处在较低水平,经历了一条曲折而迂回的道路。农业现代化相对工业化滞后,反过来又成为发展工业的限制因素。经验诚可贵,教训价更高,温故知新,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对跨世纪农业决策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农业集体化发展速度过快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全面的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确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重塑农业微观经营的主体。饱受战…  相似文献   

20.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 ,上联国内外市场 ,下联千家万户 ,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和带动者 ,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为了掌握平凉市龙头企业的发展概况 ,探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前不久 ,我们和市人大共同组织 ,深入到基层和企业第一线 ,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调研。一、发展现状平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九五”开始起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