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藏黑猪高繁殖力新品系繁殖性能世代选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川藏黑猪高繁殖力新品系(F01系)的繁殖性能,对F01系0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01系产仔数和活仔数均比较高,0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01系产仔数和活仔数均比较高,04各世代初产产仔数均在10头以上,经产产仔数12头以上,第4世代初产、经产产仔数分别为11.19、12.37头,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着世代选育逐步提高;新品系的发情周期为21.26 d,持续期为4 d,妊娠期为114.21 d。数据分析结果,F01系经过5世代继代选育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已趋于稳定,是一个理想的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2)
文章统计分析了湘村黑猪初产0~5世代660窝、经产1~5世代415窝繁殖性能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繁殖与哺育性能。结果表明,湘村黑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窝重、70日龄窝重等主要繁育性状,初产和经产分别11.11头、10.32头、9.86头、42.03 kg、172.29 kg和13.18头、12.86头、12.14头、56.06 kg、232.91 kg;经方差分析F检验,70日龄育成率以及初生、21日龄、70日龄仔猪的个体重和窝重等7项性状初产、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0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和70日龄育成率等性状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总体反映出湘村黑猪是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培育猪种。  相似文献   

3.
“军牧1号”新品系猪以三江白猪和比利时施格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合成、闭锁群继代选育方式选育而成,是我国自己培育的第一个适于作杂交父系的新品系猪。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繁殖性能较好等优点。现主要分布在吉林、内蒙、黑龙江及山东、广东等省部分地区。 “军牧1号”6月龄公猪体重98.4±4.6公斤,体长120.2±2.6厘米,体高59.4±1.9厘米,臀围18.4±2.3厘米。成年公猪体重260公斤,母猪体重230公斤。初产母猪窝产活仔数为8.75±1.42头,20日龄窝重39.8±8公斤,45天断奶窝重96.4±18.2公斤。经产母猪窝  相似文献   

4.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5.
用D、L、Y公猪分别与NⅢ系二世代母猪正交,以NⅢ系为亲本对照。结果:产仔猪仍以NⅢ系最高,窝均产仔11.83头,活仔11.33头。杂交组合比较,繁殖性能以DNⅢ组为高,窝均产仔10.71头,活仔10.29头,育成率91.67%,35日龄断奶、70日龄保育窝重分别为68.84kg、191.88kg。育肥性能则YNⅢ组领先,达90、100kg日龄,育肥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67、188天,703g和3.01:1。胴体瘦肉率,DNⅢ组57.62%;YNⅢ组55.95%;LNⅢ组54.50%。  相似文献   

6.
金华猪系的选育提高是在“六五”期间选育的基础上,根据金华猪自身所具备产肉能力较强(皮薄骨细,屠宰率、瘦肉率高)进行的本品种选育,属省科委“八五”重点课题。1 测定结果1.1 繁殖性能 金华猪作为经济杂交利用中的母本,具有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的优良特性。据生产实践,奶头数与产仔数呈正相关,也是高育成率的基本保证。因此,凡选作种猪的,有效奶头数必须在14个以上。测定结果列于表1。表1 金华猪系纯繁成绩统计单位:头、kg 年度产次n产活仔数初生窝重60日窝重1990初产经产251310.72±0.5713.85±0.847.84±0.399.61±0.38159.91…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次杂交筛选 ,在淮南猪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外血组建基础群 ,开展群体继代选育工作。对五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的分析表明 ,培育的新品系基本保持了淮南猪繁殖力高的特性 ,母猪初生窝重增大 ,仔猪哺乳期生长速度加快 ,主选性状进展显著。与零世代相比 ,五世代总产仔数增加 2 .92头 (P <0 .0 1) ,产活仔数增加 2 .83头 (P <0 .0 1) ,初生窝重增加 5 .72kg(P <0 .0 1) ,2 0日龄头数增加 2 .31头 (P <0 .0 5 ) ,2 0日龄窝重增加 19.73kg(P <0 .0 1) ,断奶头数增加 1.2 6头 (P >0 .0 5 ) ,断奶窝重增加 18.2 7kg(P <0 .0 5 )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进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到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初产、经产母猪产活仔数世代进展分别为0.208头、-0.064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d,达90 kg体重日龄由初始191.45 d降至179.26 d,世代进展为-2.438 d;料肉比3.15∶1。90 kg体重阶段屠宰测定结果表明,第6世代的屠宰率为74.96%,屠体膘厚为2.64 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各胴体性状在6个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每世代0.814%。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新泰市石莱优良猪繁育场进行。以大约克夏猪为母本与新长白公猪交配产生长大 1代母猪 ,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 ,生产“杜×长大”肉猪。本试验从 1 998年春开始至 1 999年春结束。长大 1代母猪繁殖性能长大 1代母猪 ,一般饲料营养有每 kg日粮含消化能 1 3.2 5MJ,粗蛋白质 1 5.32 %的水平 ,能表现出好的繁殖性能。 1 998年母猪初配产仔数 1 1 .86头 ,平均产活仔数 1 1 .0 5头 ,60日龄育成 1 0 .2 7头 ,窝重 2 0 8.1 6kg,第 2胎产仔数平均 1 4.2 2头 ,产活仔数平均 1 3.65头 ,60日龄育成 1 2 .38头 ,窝重2 31 .64kg。同期与亲…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实行发情后配种二次或三次且母猪窝产仔数不同的两个猪场进行,在第一次配种前6~14小时给母猪分别颈部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Receptal或促排三号LRH-A3)20μg或hCG1000IU,探讨在配种前使用这两类激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在A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Receptal结合计算)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78%(35/45)提高到93%(39/42),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从对照组的9.50头±0.50头和9.23头±0.47头提高到9.95头±0.46头和9.76头±0.45头。在B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hCG处理使一部分猪(10%~15%)在发情后期丧失性欲不能进行第三次配种,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发生。LRH-A3和hCG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96.08%(48/50)分别降低到92.31%(36/39)和86.48%(32/37);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从对照组的12.26头±0.32头和11.38头±0.30头分别降低到LRH-A3处理组的11.91头±0.42头和11.08头±0.44头,和hCG处理组的11.37头±0.52头和10.71头±0.49头。这些结果说明在母猪配种前注射GnRH类似物或hCG,可以提高发情后只配种二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性能,但会降低发情后配种三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3.
梅山猪、通城猪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生产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先文  华升  梅书棋  张健 《养猪》2006,(6):49-50
此试验以梅山猪、通城猪为父本,测定其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肥育性能、胴体与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梅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4.39g、料重比3.56、瘦肉率56.53%、肌内脂肪含量3.91%,初产母猪产仔数12.36头、产活仔数11.73头,二胎母猪窝产仔数15.67头、产活仔数15.17头;通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1.47g、料重比3.72、瘦肉率53.72%、肌内脂肪含量3.51%,初产母猪产仔数10.32头、产活仔数10.24头,二胎母猪产仔数12.20头、产活仔数11.80头。两组合料重比、初产产活仔数差异显著;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初产及二胎产仔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杂交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与肉质性状,且梅湖杂交组合效果优于通湖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大约克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报道甚少,本文详细报导了33头大约克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断阴头数和断奶窝重及育成率等7项指标。经相关分析。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活仔数与初生窝重,继奶头数与继奶窝重属强正相关;产仔数与断奶头数,初生窝重与继奶窝重,泌乳力与断奶窝重属于等正相关;活仔数与泌乳力属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将ESR基因作为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相关分析,旨在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451头美系大白母猪ES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多态性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间的相关性,并分析ESR基因对繁殖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该美系大白猪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在头胎中,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47头、9.90头和13.79 kg,均高于BB型个体的9.78头(P0.01)、9.01头(P0.05)和12.41 kg(P0.05);AA型个体的3个性状均高于AB型,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32头和13.45 kg,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产活仔数为9.60头,高于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2~5胎)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1.55头、11.03头和16.53 kg,均高于AB型个体的11.07头(P0.05)、10.44头(P0.01)、15.67 kg(P0.05),且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10.82头、10.02头和15.17 kg)。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ESR基因AA型在美系大白猪中为有利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该位点可用于美系大白猪的育种中,在种猪选育时提高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可以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17.
黔东花猪改良代母猪在农村推广的繁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太湖猪为父本对我省黔东花猪进行级进杂交,其后代商品猪生产母本,经2-4胎繁殖性能调查结果,杂交1代母猪在多项指标上极显著高于花猎,其中以级进2代经产母猪繁殖成绩较好,窝产活仔数13.4±3.35头,初生窝重12.472.11kg,双月育成数11.5±2.76头,双月窝重119.06±27.03kg,较经产花猪均有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宣威火腿原料猪种4个世代鲜肉系和火腿系共46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对总产仔数(x1)、产活仔数(x2)、初生窝重(x3)、21日龄窝重(x4)、断奶窝重(x5)、育成率(x6)和断奶仔数(y)7个繁殖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估计断奶仔数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鲜肉系和火腿系繁殖性能在选育中都有所提高.各繁殖性状间在表型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是21日龄窝重与断奶窝重(鲜肉系r=0.953 5、火腿系r=0.960 6),初生窝重与育成率的相关程度最低(鲜肉系r=0.019 3、火腿系r=-0.011 6).在分析的7个性状中除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火腿系)与育成率呈负相关,其他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鲜肉系y=-5.722 9+0.808 4x2+0.016 5x4+0.005 0x5+0.068 9x6,火腿系y=-5.837 8+0.695 5x2+0.017 7x4+0.006 2x5+0.067 3x6.  相似文献   

19.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20头妊娠90d的初产母猪(长白×大白)为试验动物,研究日粮中使用5%Nutri-Pal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及5%Nutri-Pal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采食量略有提高(P>0.05),窝产活仔数增加0.55头、初生窝重增加1.57kg、断奶后7d内发情率提高了22.3%,弱仔、死胎、木乃伊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母猪窝总产仔数、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15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3kg和5.56kg,死亡率下降了37.57%。结果显示,日粮中使用5%Nutri-Pal能促进夏季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