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蜂群越冬是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本能。冬天当外界气温降到12℃时,蜜蜂就停止飞行,开始越冬。蜂群越冬保持正常温度是关键,多采用室外越冬。如何才能让蜂群感到温暖又吃饱,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抓好包装室外越冬的场地要选在防寒向阳、背风、干燥、安静的地方,蜂箱不要放在粗沙土上。室外越冬要抓好包装。在地下挖一土槽,深为62 cm,宽125 cm,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造良好蜂箱环境晚冬早春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的温、湿度。气温在0℃以下时,要对蜂箱及时进行包装,以免形成松散的越冬蜂团,气温在4℃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降温调节。箱巢门应根据蜂群大小留有适当  相似文献   

3.
室外越冬蜂群的管理室外越冬严密包装的蜂群,要求保留大巢门(长20厘米、高3厘米),冬季根据外界气温的变化调整巢门,为蜂群保持适宜的越冬温度。初包装以后,要大开巢门,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逐渐缩小巢门以至全部关闭,1月份最冷时节可往巢门口塞些松软的既保温又透气的保温?..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1,62(9)
在辽西南部丘陵山区,春繁开始时间通常在3月上中旬,这时气温在零下7~15℃。室外越冬蜂的蜂群在越冬包装的基础上,将前部和上部的包装物取掉,这样便于春繁时的操作管理。也有部分室内越冬的养蜂户将蜂群搬到室外后又重新包装,在前边箱上部搭盖草帘。有很少一部分养蜂户将蜂箱搬出后不加任何保温物,直接箱底垫砖,纱盖上多盖几张报纸就算完事。  相似文献   

5.
我的蜂群自1979年开始由室内越冬改为室外越冬,保温物始终使用松叶,蜂箱六面除箱底垫20厘米厚外,其它五面也都包装10~15厘米厚,越冬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包装太严实,箱内温度有时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室外越冬是一种箱外包装的越冬形式,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利用麦余头、树叶、锯末、稻皮、碎草等做包装物,为蜂群适应外界气候而增强保温作用,让蜂群生活在自然的温度和湿度当中,再附加以人为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室外越冬的优点是蜂群越冬安全,节省饲料,蜜蜂体质健壮,早春复壮速度较快;缺点是容易遭受鼠害干扰,每年需要准备较多的包装材料,不适合弱群越冬。  相似文献   

7.
正南方蜂群如在室外越冬,可用稻草包装蜂箱。包装方法有两种:一是单群包装法:先用一块草帘把蜂箱前壁、后壁、箱盖围起,再用一块草帘把箱盖、箱底、两侧壁围起,留出巢门,然后加塑料薄膜包扎防雨。二是联合包装法:先在地上铺好砖块或石头,再排好一排空蜂箱,箱盖上再铺一层10 cm厚的稻草,然后将蜂箱以3~5群为一组,一组最多不要超过7群,排放在稻草上。各箱间隙用稻草填满,同时前后左右及上面用草帘围起,最后加塑料薄膜包扎  相似文献   

8.
高连平 《中国蜂业》2003,54(6):14-14
蜂群越冬可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室内越冬因不受外界恶劣气候直接影响 ,适合寒冷地区采用。室内越冬要求越冬室保温好、通风好、隔音好 ,并保持黑暗和干燥。准备入室的蜂群在纱盖上要盖 2层报纸、1块覆布和 1块草帘。报纸和覆布均要在箱后折起一小角 ,以利通风。当室外气温降到夜间最低为 - 1 5℃、白天最高为 0℃时就可以将蜂群入室。蜂箱下面要铺一层干稻草 ,入室后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伤热 蜂群伤热多发生于入室初期和后期 ,伤热后的蜂死亡率高 ,易产子和下痢 ,所以刚入室时应做好降温工作 ,要大开巢门、通气窗和通风孔。…  相似文献   

9.
蜂群越冬.分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由于东北地区比较寒冷,养蜂者习惯于蜂群室内越冬。室内越冬的优点是:安全,便于管理等。一、蜂群人室1.入室时间:蜂群入室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而定。当外界气温基本稳定,即白天中午最高气温下降到0'℃以下,夜间最低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可将蜂群搬进越冬室具体时间还要根据群势和越冬室的情况灵活掌握。2.蜂箱的搬运和安排:搬运蜂箱要保持箱体平衡,轻搬轻放,力求巢牌在箱内不串动位置,不互相挤碰,蜂团不受震动,保持安静状态。搬入越冬室的蜂群要根据越冬室的规格排列成2行或4…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弱群室外越冬包装方法我地地处辽西,越冬期长达4个多月,由于受蜜源条件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使许多蜂群达不到越冬的标准。特别是对4框以下的弱群,要想独立的安全越冬就更为困难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弱群能够安全地越冬呢?下面我把室外弱群越冬的点滴...  相似文献   

11.
蜂群冬季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存蜜蜂群体的活力。蜂群安全越冬必须具备群壮、蜜足、保温良好三个条件。但切不可用人为加温的方法来为蜂群保温,有条件的蜂场可以使蜂群室内越冬,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包装蜂箱的办法来达到保温的目的。 当蜂场所在地结冰中午不消,树木大部落叶,就可进行包装了,要注意包装时间宁迟勿早,以防在包装后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三年对112群蜂用“上通风”与“上不通风”二种类型蜂箱进行室外越冬效果的观察。“上通风”式蜂箱对越冬蜜蜂损失、饲料消耗、来年群势大小和蜂蜜产量影响不大。依据上述四个标准来衡量“上通风”箱减少箱内的湿度(P<0.001)和霉菌的产生对蜂群越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问     
问:在室外越冬的蜂群,越冬前在包装的时候,要把三箱或更多些靠拢在一起,春暖后又把它散放开,但是移箱(河南省登封县李天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6,(5):31-33
正双王群高产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北方越冬期就占据5个多月的时间,给组织双王群带来困难,要是在蜂群饲养管理出现问题,收效甚微。因此,大部分蜂友对饲养双王群有顾虑,笔者想谈谈如何养好双王群,供蜂友们参考。一、组建双王群在北方组建双王群,有这样几种方法:(1)越冬群出室后,蜂群弱小,把两群蜂放在一个蜂箱内繁殖,强壮后加隔王板成为双王群;(2)双王同箱越冬、春繁,强壮后成为双王群;(3)单王越冬,早期育王组双王群。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9,(11):20-21
<正>张老师您好:我从去年开始饲养意蜂,由于缺乏经验,蜂群越冬前工作做的不好,越冬后蜂群死亡严重。我一共饲养21群蜂,损失12群,活着的蜂群也比较弱。今年又要开始越冬了,我准备室外越冬,现在已经治完蜂螨饲喂了越冬饲料,应该如何对蜂群调整和包装?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指点。读者:张晓东  相似文献   

16.
李光河 《蜜蜂杂志》2004,(11):16-16
晚秋的天气虽然比春季冷,但由于蜂箱内没有子脾,而且希望蜜蜂安静结团,所以给蜂群包装不宜过早,在地面结冰以后进行即可。我地越冬的蜂群,一般只做箱外包装,不做内包装。箱内只在纱盖上面盖五六层吸水性良好的保温纸;如果用覆布,必须将布上的蜂胶去掉,并将其折起一角,以防止蜂群受闷;大盖和箱身一定要严密,以防止老鼠钻进蜂箱里。越冬期间,蜂群外包装的作用是:保持箱内温度稳定,使越冬蜂团不易受外界气温急剧升降的影响。蜜蜂是靠互相传递食物来维持生活的,只要有一部分蜜蜂紧靠蜜房,那么离蜜房远的蜜蜂就不会挨饿。如果保温不良,则当气温突…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蜂群在室外越冬的标准方法是将四箱蜂为一组包装在一起,而后给蜂群再盖上保温物和防雨雪的覆盖物。试验表明蜂群安全越冬的一个必备条件,是蜂团的某些地方的温度保持在30℃及30℃以上。且斯赞博(1983)的研究证明:在蜂箱正面正中处开一底巢门和一顶巢门的越冬蜂群与开有旁置顶巢门的或只有底巢门的相比有越冬耗蜜少,春季群势强和子脾多的优点。本文是近  相似文献   

18.
蜂群的越冬期 ,一般从“立冬”后开始到来年“雨水”前后。要确定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养蜂效率 ,在长达 3个月左右的越冬期内 ,除了必须加强管理外 ,还要做好“三防”和“四救”的工作。三防一防饲料短缺 蜜蜂越冬 ,不断消耗能量 ,必须取食一定量的蜂蜜 ,因此 ,越冬饲料的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如发现饲料不足、品质低劣或结晶发酵等 ,应及时调换优质蜜脾或补喂糖浆。二防温湿度变化 冬季忽冷忽热 ,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内温湿度。据试验 ,气温在 4℃以上时蜂群不宜加保温物 ,气温下降到 0℃以下或室外静水处结薄冰后需进行包装 ,以…  相似文献   

19.
邵玉昌 《中国蜂业》2003,54(3):14-14
长白山区室外越冬的蜂群 ,由于过冬保温时蜂箱摆放密集 ,箱与箱之间的距离只有 5~ 6cm的空隙。早春蜜蜂排泄时很容易造成偏集 ,致使群势强弱不均 ,一旦出现强弱不均就很难互补 ,但在短时间里对蜂场不会带来损失 ,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了减少不利影响 ,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那就要人为地在适当的时候有目的地进行均衡群势 ,使全场蜂群的群势平衡发展 ,充分发挥全场蜂王的产卵力和幼蜂的哺育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年养蜂经济效益。全场均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外界有充分的蜜粉源。二是适宜的气温。三是有病的蜂群不能均。四是要看强弱…  相似文献   

20.
<正>蜂群越冬期间,无论室内还是室外,越冬箱内的温度都应保持在冷不结冰,热不散团,做到宁冷勿热。但过冷或过热对越冬蜂群都有影响,要把握好尺度。一、调节温湿度小雪过后,室外越冬蜂群应该向阳,背处垫上保温物,将蜂箱放在上面;室内越冬的,保温草帘也盖上。冬至之前,保温完成,室外越冬群搬至室内,靠排气孔调整温、湿度,箱内有清霜无冰冻,确保蜂群安全越冬。二、控制湿度一般保证湿度在45%~75%较为合理,如果湿度过高会发生春季箱内霉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