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内甜抗2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甜抗202(原名内101)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杂交种。父母本按1:3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40954.5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3提高81.07%;含糖率16.38%。比对照品种提高2.05度;产糖量6729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09.4%,丛根病病情指数0.13,比对照品种降低0.22。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8.71%和47.81%。含糖率比对照降低0.10度;该品种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刺比对照提高156%、1.39度、181.25%,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0.48.达到丰产、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2.
经过1995~1997 年的比较试验,外引抗丛根病甜菜品种在我省河西地区甜菜丛根病重病地土壤环境条件下种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抗丛根病性能,其块根产量、糖产量分别比对照甘糖1 号平均增产526.7% 和812.6% ,含糖率平均增加3.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甜菜新品种陇糖2号在3a16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为60991.0kg/hm^2,较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8.9%;平均糖产量为10731.0kg/hm^2,轻对照增产5.3%;平均含糖率为17.7%;黄化病毒病发病程度平均为1.4级,白偻发病程度平均为1.3级,明显低于对照。该品种属标准型二倍体多粒品种,适宜在我省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3)优质:Vc含量比对照提高5.2%,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矮抗一号;(4)耐热:热害指数低(9.75),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335%;叶片厚为0.55mm,是对照的1.49倍。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杂交种陕油8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陕油8号是利用21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改良恢复系110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1998-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2年综评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单产2087.33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单产1978.88kg/hm^2)增产5.48%。1999年参加陕西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266.8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平均单产2090.25kg/km^2)增产8.45%。陕油8号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毒病、耐菌核病,适应性广,芥酸含量0.28%,硫甙含量25.71μmol/g,含油量41.04%,属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100%和278%。  相似文献   

7.
甜菜单粒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内28128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单粒标准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在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甜研309增产10.9%;在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68435kg/hm2,比对照甜研309增产15.6%;平均含糖率15.81%,比对照高0.13度。该品种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9.
对扬麦9号、“94—1”、扬麦158(CK)等1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9号矮杆、分蘖力强,产量达3500.025kg/hm2,比对照增产20.18%,居试验首位。“94—1”株高94cm左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高抗梭条花叶病和纹枯病,轻感白粉病,产量达3487.5kg/hm2,比对照增产19.75%,名列该试验第二,可望成为滁州市小麦理想的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
1991,1992两年对现保存的甜菜品种资源在丛根病重病田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19份品种资源材料和33份自育品系均不抗病,其苗期叶丛发病严重度和收获时根部发病严重度均达2.0级左右,与感病的对照品种工农二号相当;6份国外引进抗丛根病发交种均为高抗性,与对照相比,块根产量增产113.3%-207.2%,含糖率增加1.3-3.1个糖度,糖产量增加176.3%-275.7%。  相似文献   

11.
9个西瓜新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筛选适合兰州地区栽培的西瓜新品种,对引进的3个中大果型西瓜品种和6个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大果型西瓜表现好的有陇抗11号、大果黑美人,其中陇抗11号属中晚熟品种,平均单瓜重5.32 kg,中糖含量为11.5%,风味好,贮运性好,平均产量达79857.14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抗9号、丰抗8号分别增产2.76%、8.97%。大果黑美人熟性较早,平均单瓜重4.87 kg,中糖含量为11.8%,风味好,抗裂性好,极耐贮运,平均产量达73071.4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抗9号、丰抗8号分别减产5.97%、0.29%。小果型西瓜表现好的有金雷、陇丰早欣,其中金雷平均单瓜重4.32 kg,中糖含量为12.3%,风味佳,较耐贮运,折合产量64857.14 kg/hm2,较对照品种京欣2号增产7.58%。陇丰早欣平均单瓜重3.65 kg,中糖含量为10.5%,脆甜爽口,抗裂,极耐贮运,折合产量60785.71 kg/hm2,较对照品种京欣2号(CK3)增产0.83%。综合参试品种表现和兰州地区市场需求认为,中大果型西瓜品种陇抗11号、大果黑美人和小果型西瓜品种金雷、陇丰早欣适宜兰州西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甘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陕2A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成耐寒、抗旱、适应渭北高海拔生态的低芥酸雄性不育系。以甘白油菜为母本,秦油3号为父本杂交及多代自交选育恢复系,并配置一代杂交种。通过组合鉴定,预备试验及三年省级区域试验,选育的甘杂1号表现抗病毒病、耐寒、抗旱,在1994~1996年三年省级区试中,平均公顷产1628.10kg,单交1号(CK)公顷产1469.4kg,甘杂1号比对照增产10.8%,1997年参加省级一产  相似文献   

13.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经10年选育出耐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的杂交种——38CA006,1993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芝9号,该品种将成为第一个用于大田生产的芝麻杂交种。同时还研制出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技术。该杂交种母本为雄性不育系ms86—1,父本为韩国丹巴格。1989—1991年全国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24点次,平均亩产74.77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52%。1991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7.32kg,比对照增产22.23%,高产试验亩产达229.6kg。1992年全国芝麻杂交种生产示范,七  相似文献   

15.
青杂6号(402)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三系杂交种,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和抗(耐)菌核病较强等特点,在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2.28kg/667m2,比第一对照青油14号增产15.51%,比第二对照青杂2号增产10.93%;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9.97kg/667m2,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7.73%,两年区试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中硫甙含量20.26μmol/g,含油量47.39%,抗(耐)菌核病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429-429
菲律宾昂达种子公司选育的西瓜新品种全家福审定编号为鄂审瓜2005005。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西瓜品种区域试验,商品果平均每公顷产量26823.0kg,比对照西农8号减产16.5%。该瓜为中早熟有子西瓜,全生育期96d,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2d;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呈羽裂状,叶色绿;耐湿性较强,耐旱性较弱,对炭疽病的抗(耐)性比西农8号差,对疫病、枯萎病的抗(耐)性与西农8号相当;  相似文献   

17.
龙庭100是用不育系南A7和恢复系37R配组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抗(耐)病和适应性广等特性。2012-2013年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03.30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33%;平均产油量1 167.0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加14.71%;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18.44μmol/g(饼),含油量43.10%;抗(耐)病性优于德油6号;为四川省突破性油菜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8):29-29
四、甜菜30、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甜2004001号品种名称:K W S6231引种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甜菜种子公司特征特性:叶:叶丛斜立,叶根比较小,叶片淡绿色,叶片尖、窄、长,叶柄较粗、长,出苗整齐,苗期发育快,叶片功能期长。块根:块根纺锤型,根头较小,根形整齐,根沟较浅,块根白净。田间考察结论:耐丛根病,耐根腐病和褐斑病。试验情况:1999年K W S6231在自治区抗(耐)丛根病组区域试验中,病情指数为0.20,比对照低0.02;亩产量2543千克,比对照甜研303增产155.3%;含糖率14.67%,比对照甜研303增加0.8度;亩产糖量373千克,比对照增164.3%。各项指标达到耐病…  相似文献   

19.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96(R)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对云蔗03-45等12个引进甘蔗新品种(系)进行新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是赣蔗95108、云蔗03—103,其产量为168350.70、154784.85kg/hm^2,分别比对照黔糖4号增产12.49%、3.43%;田间锤度峰值分别为23.35、23.15Bx,比对照锤度峰值22.55Bx高0.60Bx以上;平均锤度依次为21.14、21.21Bx,均比对照增加0.14Bx以上,且抗性强、适应性表现突出。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农01-58,虽然产量和田间锤度都比黔糖4号低,但抗性突出、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