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畸形平菇是我市人防工事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害现象。它不仅使产菇量下降,而且使所产菇体失去了原品种的商品外观和食用价值,对平菇生产影响很大。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现将美味平菇(Pleurotus sapldus)常见的畸生形的形态特征,发生原因和综合控制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适宜阔叶树生长,经吉林省林科院多年研究,成功将沙枣引进到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使吉林省西部的沙枣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对沙枣树栽培平菇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沙枣树和阔叶树栽培的平菇子实体中的营养成分和黄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沙枣树栽培的平菇子实体各营养成分含量较对照略高,但在两组试验中均未检测出黄酮含量,在生物学转化率方面接近,因此采用沙枣树木屑作为培养料可用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平菇生产。  相似文献   

3.
冬栽平菇生物能保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1):52-53
冬季栽培平菇的成功率高,也是人们利用空闲时节栽培的好时机。但冬季气温低,栽培平菇发菌缓慢或迟迟不发菌,在出菇期间又产生畸形菇,用煤炉加温,既加大成本开支,煤气还会使菇体产生中毒现象。本人从实践中创造出冬栽平菇搞生物能保温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畸形平菇是我市人防工事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不仅影响产菇量,且使菇体失去商品价值。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现将美味平菇(Pleurotus sapidus)常见的畸形菇发生原因和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粕作为优质氮源之一,可以代替麦麸用于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而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在棉籽壳、玉米芯混合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可显著提高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并提高出菇集中度;平菇子实体还原糖与多糖含量随牡丹籽粕添加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强 《蔬菜》1995,(2):38-39
高产栽培平菇成功的几个关键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高强平菇是我国各地的主栽食用菌,但生产上往往由于不能综合考虑,获得高产稳产却并不容易,常出现减产,甚至绝收而导致生产上的失败,影响了平菇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平菇栽培受到限制。笔者经长期生产实践,现...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7,(6)
试验以河南省栽培规模较大的平菇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料中人为添加一定量的铅、镉、汞、砷四种有害重金属,研究这4种重金属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中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平菇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并随着培养料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未人为添加重金属的情况下生产的平菇子实体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平菇对铅、镉、汞、砷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各有差异,其中砷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能力最强,当栽培料中砷添加量为0.10 mg/kg时,平菇对砷的富集系数最高,达到630%。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9.
李蓁  姜新良 《食用菌》2009,31(4):27-28
平菇是我市上市销售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近年栽培规模达250万袋,而秋季平菇占到全年平菇栽培总量的80%左右,是我市平菇周年栽培的主要季节。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市秋季栽培的平菇菌株,在苏州市科技局支持下,笔者从本市挑选了有多年栽培经验的两个专业户作为栽培试验示范点,将2006年我市选育成的港平1号同引进韵平菇菌株及本地主栽品种作对照试验,确定适合本市秋季栽培的平菇菌株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培平菇配制培养基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3~65%,采收2~3潮菇后不采取补水措施,培养基含水量一般不足50%,而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70%,这样栽培后期长出的子实体朵形小、质差,组织松散,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醋糟栽培平菇,对其子实体中的总糖、粗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但醋糟培养料对平菇子实体中矿质元素与氨基酸含量有何影响尚未见报道.笔者就这一问题对醋糟和棉子壳栽培的平菇子实体中的10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比较.现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选取香蕉茎叶和棉籽壳为栽培料,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利用不同比例的香蕉茎叶和棉籽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的香蕉茎叶和棉籽壳配方中,其中配方A、配方B中平菇和秀珍菇的菌丝体长势良好,子实体生长及生物转化率都较好,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平菇,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平菇。说明用部分香蕉茎叶代替棉籽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是可行的,并且较适合栽培秀珍菇。  相似文献   

14.
以北虫草废弃米基为试材,以平菇为指示食用菌,采取平菇栽培生长过程追踪、高效液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废弃米基替代麦麸辅料对平菇菌丝生长、产量、菇体多糖和虫草素、腺苷含量的影响,以期在不降低平菇产量的条件下改善平菇品质及为虫草废弃米基提供新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北虫草废弃米基为部分或完全辅料栽培平菇,以完全或部分替代麦麸时,对供试平菇生物转化率无明显影响,但明显提高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米基添加量为10%和20%时,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1.30倍和1.36倍;平菇子实体中多糖含量也显著提高,平菇采摘后菌糠中多糖含量也有所增加;平菇浸提液HPLC检测结果显示,平菇中各组腺苷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可以检测到虫草素。  相似文献   

15.
以芦竹、麸皮等为原料,采用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研究了芦竹栽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通过氨基酸的化学评分(CS)与氨基酸评分(AAS)分析,评价其蛋白质品质。结果表明:芦竹栽培平菇,采收三潮后其生物转化率为89.72%,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32.6%,氨基酸总量为24.29%,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5.32%;芦竹栽培平菇蛋白质为优质蛋白源,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氨基酸指数(EAAI)为0.82。  相似文献   

16.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尽快占领“阵地”,而杂菌得以控制,提高发菌质量,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介绍给同行供交流。  相似文献   

17.
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15~18℃。地处西北高寒地区的乌鲁木齐人防地道,温度仅10~12℃,平菇能否生长呢?为了探讨平菇的低温栽培,我们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同新市区、二宫铁路局及民航局人防办于1980年10月在人防地道里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8.
麦秸箱式压块法栽培平菇技术华北平原农区麦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麦秸作原料栽培平菇,一方面能解决棉籽壳日渐紧缺且价高影响平菇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平菇生产原料的来源,又能使麦秸大幅度增值。但麦秸栽培平菇,常规方法产量低,菇质量差,效益低。如何解决这些...  相似文献   

19.
从事近30年的平菇栽培生产管理,以及多年对菇农进行规模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指导,笔者积累了一些平菇非正常栽培管理的方法,使平菇生产达到降低成本、省工、省时、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平菇栽培中一些非常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结合实际事例作以简单阐述,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平菇是平菇栽培常见的栽培模式,由于日光温室内长期栽培平菇,使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平菇栽培污染率上升、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平菇采收后废弃菌袋处理及清理温室需要消耗部分人力、财力。采用平菇、茼蒿轮作的生产模式,既能控制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的数量,减少杂菌污染、预防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