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分析昆山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昆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空间上将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划分为西北部湖荡湿地景观区、北部水产养殖湿地景观区和南部水乡古镇特色湿地景观区3个保护与利用功能区,提出了健全湿地保护等级体系、加快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健全湿地公园体系、健全湿地污染整治体系等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措施,并从组织管理、法制建设、生态监测、资金保障、宣传教育、风险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实现全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州白云湖景观升级工程湿地景观特色与主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广州市白云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湿地景观的特色、施工创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该工程植物景观季相明显,湿地景观自然生态,应用了创新的围堰截流及竹排牵引施工技术,使用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措施,体现了项目的低碳环保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动态模型,对从多期遥感影像提取的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景观信息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保护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湿地景观形态趋于复杂化,湿地景观的景观多样性逐渐上升,景观异质性逐渐增大;景观整体破碎度逐渐上升。分析认为:气候变化、泥沙淤积、围湖垦殖、退田还湖、人工植芦和滩地造林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下渚湖湿地公园设计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景区特色塑造、特色景点设计、建筑特色与植被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阐述下渚湖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策略。结合理论研究,探寻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浙江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等现状,围绕仙山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突出湿地景观特色,将湿地景点建设与湿地的科教观光、文化展示、利用示范有机结合,阐述了该湿地公园规划理念、功能区划、.景点规划、资源保护与监测、形象策划等总体规划技术要点,以期实现公园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药湖国家湿地公园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多年科研成果,运用能值分析法,从湿地物质产品功能、涵养水源功能、固碳释氧功能、调节气候功能、保护环境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人文功能等七个方面估算了江西省药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明,2014年药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能值3.85×1020sej·a-1,能值货币总价值为353474768元·a-1,平均每公顷价值为138076元·a-1。药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顺序为:物质产品保护环境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人文功能调节气候固碳释氧。研究结果表明,药湖湿地公园湿地物质产品功能、保护环境功能、涵养水源功能三个功能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药湖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溱河湿地的现状分析,对该地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进行了探讨,提出江苏溱河湿地保护示范区应重点加强浅滩湿地生态林带、重点乌类栖息地生态林及鸟类繁育放养中心、糜鹿园及珍稀兽类繁育放养中心的建设,同时加慢环湖大堤及周边干道景观生态林带、出入湖河道两侧水土保持林带、滨湖地带森林公园建设,并要注重水生植被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苏志龙  赵晨  叶毅 《绿色科技》2021,(7):8-10,25
指出了湿地公园一方面承担着生态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普洱市梅子湖湿地公园为例,从市民休闲的角度,以景观分析的手法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表明:梅子湖湿地公园整体分为入口景观空间、儿童景观空间、游赏景观空间,各景观空间依据空间构成要素及周围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可满足市民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本市永定河石景山段莲石湖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实践,分析了莲石湖生态涵养及景观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展示了结合莲石湖现状的初步构建"莲石湖生态湿地景观系统"的一些实践尝试做法和构想,并希望藉此对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及涵养修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吉林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丰饶的土壤和密布的水系孕育了亚光湖湿地五彩斑斓的生命形态,湿地公园内地貌复杂多变,河流水量充沛,湖泡水质清澈,植被类型丰富。景观上集山川、森林、湖泊、丘陵、湿地、草原之大全。吉林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长白山北麓沙河支流二道河上游,2009年12月31日被批准为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6年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17年6月正式开  相似文献   

11.
江西药湖湿地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禽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是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也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重点.作者在分析江西药湖水禽栖息地退化过程及其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药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思路和建设目标,并具体规划了以下项目进行江西药湖水禽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一定规模的退耕还湿;水文联系与恢复重建;外源污染的控制和水质保育;水禽栖息地的严格保护与保育;水禽栖息地恢复与重建工程;水禽避难所和野外投食点建设;湿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科研、监测工程.  相似文献   

12.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由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文章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形成原因及演替规律,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评价了动物栖息地、植物基因库、生态改善、湿地生产、科教基地、旅游度假等湿地功能,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湿地功能衰退、动物种群衰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加剧,提出扩大湖泊面积、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加快湿地污染治理的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退田还湖工程前后洞庭湖区湿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1996年、2004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进行湿地变化及湿地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 753.99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 213.19km2,人工湿地减少了2 540.80 km2.围垦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工湿地(水稻田)大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大量增加,同时芦苇和林地面积增加.外湖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湿地的减少和林地面积的迅速增加,主要源于苔草滩地的减少,同时林地逐渐向泥滩地方向发展.退田还湖工程对湿地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区域内的围湖造田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洞庭湖区的天然湿地仍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湖北湿地资源特点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北湿地资源丰富 ,现有湿地面积 1 5 6 33万hm2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8 4%。湿地类型多样 ,湿地动植物种类众多 ,湿地景观主要以湖泊湿地为主。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 ,湖北湿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围垦、富营养化、水土流失及其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为进一步保护湿地资源、恢复湿地 ,将加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加强法制 ,建设湿地资源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退田还湖工程对西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影响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和RS技术,对西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1996年)和工程实施后(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分析和处理,并探讨了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退田还湖工程效果明显,西洞庭湖的湿地面积增加了8 657.82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7.81%。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48.55 hm2,368.46 hm2,2 331.9hm2;同时核心区泥沙淤积严重,泥滩面积增加了1 540.35hm2,占核心区湿地总面积的16.38%。实验区一些林地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旱地和芦苇滩地,一些泥沙滩地和苔草滩地主要转化为人工湿地。但总体上,西洞庭湖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直接驱动力为退田还湖工程。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处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关系等方面,未来的建设必须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首选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千岛湖国家重要湿地非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有水资源、旅游资源、湿地岛屿和土地资源等,湿地蓄水总量178.4×108 m3,整体水质良好,全湖富营养化程度较稳定;旅游资源有8主类23亚类181种基本类型238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9个;湿地岛屿总面积5 954.53 hm2,其中林地面积5 913.80 hm2,非林地面积40.73 hm2;库尾和库湾季节性可耕地面积随水位变化在192.1 ~1 013.8 hm2间变化,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利用主要是水资源和旅游资源,湿地旅游已发展成为淳安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介绍基于"3S"技术的广州市湿地调查的技术路线、湿地分类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湿地总面积86 178.7 hm2.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39 286.4 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5.6%;河流湿地10 804.9 hm2,占12.5%;湖泊湿地154.3 hm2;库塘湿地35 933.1 hm2;地热湿地2处.因为近年来对滩涂的掠夺性围垦、开发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过度捕捞和发展水产养殖,使湿地遭到严重破坏.藉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汉湿地面临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等生态退化问题,造成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貌、水文等自然因子和围湖造田、围网养鱼、污染物排放、不合理工程等人为因素。未来江汉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强湿地生态恢复建设,控制污染,强化湿地生态监测,提高湿地保护意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强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