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早熟禾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鉴定评价早熟禾幼苗抗旱性,将14个早熟禾品种的种子经消毒后播种在塑料花盆中,出苗后间苗,2~3个真叶定株,每盆留生长一致、分布均匀的幼苗15株,定期浇水,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待生长到3~4个真叶时进行干旱处理,依据Michel公式计算不同水势所需的PEG-6000的量,然后加入PEG-6000溶液进行干旱处理,处理的水势梯度为0 MPa(即为对照),-0.3,-0.6,-0.9和-1.2 MPa。处理后每2 d进行称重补水以维持溶液浓度。设干旱处理与对照(正常浇水)两组,对14个早熟禾品种幼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4次重复。测定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早熟禾幼苗叶片CHL含量呈下降趋势;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POD活性总体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4个早熟禾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3号恩托佩草地早熟禾>10号细叶早熟禾>1号优异草地早熟禾>2号斗士草地早熟禾=9号蓝钻草地早熟禾>7号草地早熟禾>11号草地早熟禾>4号草地早熟禾>5号瓦巴斯草地早熟禾>8号早熟禾=13号肯塔基草地早熟禾>14号草地早熟禾>6号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12号菲尔津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2.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连续干旱胁迫下测定6个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鉴定分析了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品种的RWC、Chl呈下降趋势;MDA含量、Pro含量、POD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为黑宝新歌来得月光午夜Ⅱ号奖品橄榄球Ⅱ号。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Po apratensisL.)的坪用特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山西20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进行试验评价。通过对出苗期和成坪期的观察以及生长速度、再生速度、盖度、密度、质地、色泽、均一性、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对其坪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出苗早、成坪速度快;沁水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越冬率、密度和盖度高于对照和其他野生居群,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质地最佳,五台和沁水Ⅱ居群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综合质量表现均衡且分值较高,适宜作为草坪草种植,是推广应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钟华  董洁  郭晋梅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8,26(1):195-202
为探明10个不同野生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的苗期抗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法对材料进行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轻度水分胁迫(65%田间持水量)、中度水分胁迫(50%田间持水量)、重度水分胁迫(35%田间持水量)处理,测定株高、根冠比、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白羊草株高逐渐降低,根冠比逐渐增大,植株地上部分Pro、MDA、SS含量上升,SOD、POD活性增强。由隶属函数分析7个指标得到白羊草苗期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汾阳居群 > 娄烦居群 > 太谷居群 > 隰县居群 > 柳林居群 > 中阳居群 > 榆社居群 > 平定居群 > 浑源居群 > 阳曲居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以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2号为对照,对甘肃省内5份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进行抗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期间,各种草地早熟禾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OD和SOD的活性在轻度干旱时上升,而在重度干旱时下降。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草地早熟禾材料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为:陇西安定午夜2号西和秦州清水。  相似文献   

6.
以西藏地区4种不同生境的野生披碱草属植物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以及植物体内可溶性糖(SSC)含量的变化对供试幼苗进行抗旱性分析与评价。干旱处理4d、8d、12d、16d,测其叶片生理指标(RWC、MDA、Pro、SOD、SSC)。研究表明:4种披碱草属植物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RWC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下降,MDA、Pro及SSC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SOD则是先上升后下降。5个生理指标在4种披碱草属植物幼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披碱草属植物抗旱性的评价指标。在胁迫8d后各测试指标的变化趋势均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表明8d后土壤的含水量可能是披碱草属幼苗耐旱的关键水势点。本试验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种西藏野生披碱草属幼苗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后,得出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申扎垂穗披碱草那曲垂穗披碱草林芝垂穗披碱草拉萨老芒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6种草坪草(紫羊茅、高羊茅、羊茅、草地早熟禾、大青山早熟禾和少叶早熟禾)的抗旱性强弱顺序,试验在对照(30%~20%)、轻度干旱(20%~15%)、中度干旱(15%~10%)、重度干旱(10%~5%)4个水分胁迫梯度下,对6种冷季型草坪草的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6种草坪草的SP和MDA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干旱胁迫由中度干旱改为重度干旱时MDA含量趋于下降;而随着干旱胁迫由轻度转至重度,SOD、POD和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运用隶属函数对6种草坪草抗旱性进行比较,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紫羊茅少叶早熟禾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羊茅大青山早熟禾。  相似文献   

8.
不同居群马蔺抗旱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北方不同居群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于干旱胁迫0,5,10,15,20,25 d和复水后5 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SPAD值、相对含水量(RWC)、植株相对生长率(RGR)等生理与生长指标,利用欧氏最大距离法聚类分析划分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3个抗旱级别,研究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显示,在连续干旱胁迫下,3个抗旱级别马蔺种质材料的REC、Pro和MDA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于胁迫前20 d三者间REC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5 d时,呈显著差异(P<0.05);于胁迫前15 d 三者间Pro、MDA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0和25 d时,差异均显著(P<0.05)。3个抗旱级别种质的叶绿素SPAD 值和RWC呈逐渐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分别于胁迫到20和25 d达到显著差异(P<0.05)。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山西3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HY居群、YX居群、QS居群)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250 mmol·L-1、300 mmol·L-1)胁迫处理26 d后,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光合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3个野生优异居群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HY居群、YX居群和QS居群的RWC和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ro含量均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和SS含量在YX居群、QS居群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HY居群则呈持续升高趋势。3个居群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0~15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个居群草地早熟禾的耐盐性:HY居群 > YX居群 > QS居群。  相似文献   

10.
豌豆与根瘤共生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蕾  马绍英  陈贵平  柴强  李胜 《草业学报》2019,28(9):96-109
为了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豌豆植株的抗旱性影响,本试验以抗旱性品种‘定豌8号’和非抗旱性品种‘陇豌6号’两个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5%)、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3个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豌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抗旱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根瘤共生的豌豆植株在遭受水分胁迫后,SOD、CAT、POD活性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接菌处理,而MDA含量低于不接菌处理。接种15735菌的‘定豌8号’的3种酶活性及Pro、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接种Da99菌株,同时高于接种15735菌株的陇豌6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在3个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15735菌的‘定豌8号’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抗旱性最强。而Da99菌株与‘陇豌6号’共生后在充分和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但在重度胁迫下,Da99菌株与定豌8号表现出更强抗旱性。因此,在水分胁迫下接种两种根瘤菌均可提高豌豆的抗旱性,且15735菌对两种豌豆的抗旱性效应强于Da99菌,同时15735菌与‘定豌8号’更匹配,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对收集自6个国家的10种偃麦草属植物的种间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于干旱胁迫开始前(CK),连续干旱胁迫7,14,21,28,35 d,以及复水7 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SSC)5个抗旱生理指标,以及干旱胁迫到35 d时复水7 d后的植株平均存活率(ASR)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5个生理指标的综合聚类分析,可将10个植物种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即相对抗旱的包括:ET001、EPU02、EJ003和EH001;中等抗旱的包括ES001、EE013和EC002;相对旱敏感的包括:ER037、EL001和EI022。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究干旱和复水对草坪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3个品种在干旱胁迫及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草坪质量(TQ)、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化学效率(Fv/F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引起3个品种的TQ,RWC,Fv/Fm,SOD活性,CAT活性明显下降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3个品种的TQ,RWC,Fv/Fm,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不同程度地得以恢复,但3个品种的大部分指标都没能完全恢复到干旱胁迫前水平。Merit的各项指标较其他两个品种在干旱胁迫期间降幅小,复水后各指标恢复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渗透胁迫下不同地理种源白刺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暝  李毅  种培芳  苏世平 《草业学报》2011,20(3):99-107
以武威、张掖、酒泉3个地理种源的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PEG胁迫下白刺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等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EG渗透胁迫造成3个种源白刺相对含水量下降,丙二醛积累,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升后降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除了3个种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从相关分析结果看出,3个种源白刺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对含水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看出,白刺的第1主成分为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渗透调节物质, 第2主成分为超氧化物歧化酶,第3主成分为过氧化氢酶。在PEG胁迫下,3个地理种源白刺的耐旱性表现为酒泉种源>张掖种源>武威种源。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草的抗旱机制,在盆栽控水条件下,对红叶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Red Baron’)、花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Variegatus’)、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Zebrinus’)和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var.picta)4种观赏草进行了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4个草种的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下降趋势,枯叶率、叶片细胞质膜透性(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旱性强的草种RWC下降最慢,枯叶率、REC,以及MDA和Pro含量上升幅度低于抗旱性弱的草种。综合评价4种观赏草的抗旱性顺序为斑叶芒>花叶芒>红叶白茅>花叶虉草。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六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京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下,对花叶蒲苇、香茅、红叶白茅、花叶芒、斑叶芒和花叶虉草六种园林常见观赏草进行了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对干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6个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枯叶率、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耐旱性强的草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枯叶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耐旱性弱的草种。相关分析表明,除SOD活性外,其余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表明枯叶率可以作为评价观赏草耐旱性的形态指标。综合评价六种观赏草的耐旱性为花叶蒲苇>香茅>斑叶芒>花叶芒>花叶虉草>红叶白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0、10、20、30与40 d后英国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和法国薰衣草(L.stoechas)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深入了解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两种薰衣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下降趋势,胁迫40 d时重度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降至30.08%和25.27%,其中,英国薰衣草含水量较低。相反叶片质膜透性(REC)、可溶性糖(SS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英国薰衣草在重度胁迫下REC上升幅度超过400%,显著高于法国薰衣草,MDA含量积累较多,与此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英国薰衣草相比,法国薰衣草的RWC、SOD和CAT活性较高,而其REC、SSC和MDA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法国薰衣草的抗旱性强于英国薰衣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