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TSHR)在光周期介导的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绵羊(Ovis aries)中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以筛选的绵羊TSHR基因第10外显子T481C位点SNP为候选分子标记,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erase,PCR-SSCP)技术,检测该位点在繁殖特性不同的阿勒泰羊、中国美利奴羊、萨福克羊、多浪羊以及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绵羊TSHR基因在第10外显子481 bp处发生了T-C突变,为同义突变,SSCP检测出3种基因型:TT、TC和CC,T481C位点的TT基因型在常年发情的湖羊、小尾寒羊和多浪羊群体中属于优势基因型,而在季节性繁殖的阿勒泰羊、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比率最低,仅为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常年发情的多浪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T481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季节性繁殖的阿勒泰羊、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提示,绵羊TSHR基因第10外显子T481C位点多态性在常年发情与季节性繁殖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该SNP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常年发情绵羊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B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控制Booroola Merino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突变(A746G),而低繁殖力的多赛特和萨福克绵羊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小尾寒羊B等位基因频率为0.716,+等位基因频率为0.284;湖羊B等位基因频率为0.941,+等位基因频率为0.059.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之间BMPR-IB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BB基因型小尾寒羊第一胎和第二胎产羔数分别比++基因型多产0.92只(P<0.01)和1.02只(P<0.01).BMPR-IB基因型在几个绵羊品种之间的分布以及各种基因型绵羊的实际产羔两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证明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藏绵羊MHC-DRB1基因第3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变异类型和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500只藏绵羊(Ovis aries)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表现了8个等位基因,8个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了1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与GenBank序列对比分析,有7个DRB1的等位基因是首次发现。8个DRB1第3外显子的单倍型序列NJ系统发育树呈2支分化趋势。3个种群藏绵羊中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PIC>0.5,为高度多态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研究认为,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藏绵羊DRB1基因最初是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成两大类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巢氏PCR、DNA测序和CRS-PCR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CXCR1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819(G/A)、995(G/A)和1008(C/T)3个SNPs,其中995(G/A)和1008(C/T)为首次报道的两个位点,995(G/A)导致氨基酸的改变Arg422His。CXCR1基因819(A/G)、995(A/G)、1008(C/T)3个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为G、G、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3/0.73/0.71、0.60/0.85/0.71、0.74/0.76/0.71。经χ2适合性检验,鲁西黄牛在995(A/G)和1008(C/T)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渤海黑牛的所有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荷斯坦牛在3个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个品种牛在819(A/G)和1008(C/T)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绵羊(Ovis aries)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A,TrkA)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及其SNPs与产羔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以TrkA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分析其在湖羊心、肝、脾、肺、肾、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脂肪、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等12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DNA混合池测序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等技术检测TrkA基因在963只有产羔记录湖羊(n=526)和小尾寒羊(n=437)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TrkA基因在卵巢、肺和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心脏中次之,在背最长肌、瘤胃、脂肪、下丘脑、垂体、脾、肾和十二指肠间表达量较低.通过DNA池测序和RFLP分析,在TrkA基因的内含子9和14分别检测到NC_019458.2:g.105281586C>T和NC_019458.2:g.105284246G>C两个突变.在NC_019458.2:g.105281586C>T位点,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型,其中CT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在该位点,湖羊群体遗传杂合度(heterozygosity,He)和遗传纯合度(homozygosity,Ho)均为0.50,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allele numbers,Ne)为1.99;小尾寒羊He=0.51,Ho=0.49,Ne=1.95;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均为0.37,且在小尾寒羊群体中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NC_019458.2:g.105284246G>C位点上同样检测到GG、GC和CC三种基因型,其中GC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在湖羊群体He和Ho均为0.50,Ne=2.00;小尾寒羊He=0.49,Ho=0.51,Ne=l.96.PIC均为0.37;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湖羊群体在该位点显著偏离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位点与绵羊产羔数的关联性分析表明,NC_019458.2:g.105281586C>T与湖羊和小尾寒羊的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而NC_019458.2:g.105284246G>C突变位点仅与湖羊的产羔性能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TrkA基因可作为绵羊产羔性状早期筛选的候选基因,其SNPs可为绵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cB(Fec,fecundity;B,Booroola)是在布鲁拉美利奴(Booroola Merino)绵羊(Ovis aries)中发现的能增加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一个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是在绵羊中识别出的第1个高繁殖力主效基因。建立了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PCR-RFLP和PCR-SSCP检测方法,对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以及杂种羊共6 647只绵羊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判型,稳定可靠性好,而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携带FecB突变(A746G),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和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都不携带该突变。  相似文献   

7.
Callipyge绵羊的臀部肌肉明显肥大,呈极性超显性遗传。研究克隆了山羊(Capra hircas)美臀突变基因(CLPG) 250 bp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EU753362), 对其多态性及其与山羊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与绵羊和猪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96.04%和88.65%。PCR-SSCP分析表明,在该DNA区段存在多态性。测序结果显示,在对应于绵羊(Ovis aries)的CLPG基因没有发现A→G的突变,但在该位点下游147 bp处检测到一个A→C的颠换,记为SNP216。对波尔山羊(n =63)、莱芜黑山羊(n =70)、鲁波杂交山羊(n =40)、鲁北白山羊(n =29)和内蒙古阿拉善白绒山羊(n =115)共5个群体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鲁北白山羊以外,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波尔山羊、莱芜黑山羊、鲁北白山羊和鲁波杂交山羊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0.05),而内蒙古阿拉善白绒山羊群体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0.01);不同基因型的内蒙古阿拉善白绒山羊的初生重、从出生到断奶时的增重及产绒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 >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发现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和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的表达对绵羊尾部脂肪含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NCBI上牛(Bos taurus)C/EBPα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176784.2)全长设计引物,克隆C/EBPα基因CDs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和蛋白的特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EBPα和LPL基因在9月龄陕北细毛羊(长瘦尾型)、同羊(长脂尾型、短脂尾型)、西藏羊(短瘦尾型)、滩羊(长脂尾型)和哈萨克羊(肥臀型)5个品种绵羊(Ovis aries)共计18个个体的尾部脂肪组织中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绵羊C/EBPα基因(GenBank登陆号:KF830871)编码区序列全长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25,相对分子量为37.15 kD,与牛C/EBPα基因的相似性达99%,其编码的蛋白含一个典型的亮氨酸拉链结构;C/EBPα和LPL蛋白与mRNA表达趋势大致相同,均在脂尾型(同羊和滩羊)和肥臀型(哈萨克羊)绵羊尾部脂肪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瘦尾型(陕北细毛羊和西藏羊)绵羊尾部脂肪中具有相对较低的表达水平,且在同一品种内,同羊长脂尾型尾部脂肪中C/EBPα和LPL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短脂尾型(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绵羊C/EBPα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证明C/EBPα和LPL基因表达水平与绵羊尾部脂肪的沉积有显著相关性,为进一步探寻阻断尾部脂肪过度沉积的机制,实现既能节约饲养成本又能充分发挥本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这一目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为研究对象,利用CRS-PCR、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GlyCAM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牛GlyCAM1基因外显子3的第2081(A/C)和内含子3的2417(C/T)位点存在突变,两位点在3个牛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A/B分别为0.7525/0.2475、0.6112/0.3888、0.3375/0.6625; 0.9046/0.0954、0.8383/0.1617、0.7875/0.2125;经过χ2适合性检验, 3种牛群在内含子3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外显子3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但中国荷斯坦牛的突变在此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0.
摘要:实验室检测了甘肃藏羊、甘南藏羊、湖羊、青海藏羊、小尾寒羊、滩羊、岷县黑裘皮7个绵羊群体268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而开展了等位基因变异分析、杂合度分析、哈代—温伯格比率检验、遗传距离估算、系统发生树构建和遗传结构推导。结果表明:7个绵羊群体在15个微卫星座位上共发现187个等位基因。哈代—温伯格比率偏差检验中共发现43个“群体-座位”偏离了哈代—温伯格比率,其中湖羊偏离哈代-温伯格比率的“群体-座位”数最多。群体杂合度分析表明青海藏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湖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表明,滩羊、小尾寒羊和湖羊亲缘关系较近,类群起源上享有共同的祖先,岷县黑裘皮羊与其它6个绵羊群体遗传关系较远,7个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推演为三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巢式PCR、DNA测序和CRS-PCR方法,研究了牛(Bos taurus)3个品种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chemokine(C-X-Cmotif)receptor1(CXCR1)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819(G/A)、995(G/A)和1008(C/T)3个SNPs,其中995(G/A)和1008(C/T)为首次报道的2个位点,995(G/A)导致氨基酸的改变Arg422His.CXCR1基因819(A/G)、995(A/G)和1008(C/T)3个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为G、G和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3/0.73/0.71、0.60/0.85/0.71和0.74/0.76/0.71.经适合性检验,鲁西黄牛在995(A/G)和1008(C/T)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渤海黑牛的所有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荷斯坦牛在3个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个品种牛在819(A/G)和1008(C/T)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2.
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ell death-inducing DFFA-like effector c,CIDEC)与脂肪分化密切相关,具有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绵羊(Ovis aries) CIDEC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绵羊主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持续饥饿与充足采食状态下阿勒泰羊尾脂CIDEC的差异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绵羊CIDEC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199684),其中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全长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经预测CIDEC蛋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IDEC仅在阿勒泰羊脂肪组织中表达,其中在尾脂中高丰度表达,而在肠系膜脂肪中表达丰度较低.经过持续4周的完全禁食后,CIDEC在阿勒泰羊尾脂组织中表达急剧下降,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充足采食状态(P<0.01).表明该基因在阿勒泰羊尾脂沉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CIDEC基因在绵羊尾脂组织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为研究材料.利用CRS-PCR、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糖基化依赖细胞黏附分子l基因(GlyCAMl)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牛ClyCAMl基因外显子3的第2081(A/C)和内含子3的2417(C/T)位点存在突变.两位点在3个牛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A/B分别为0.7525/0.2475、O.6112/0.3888和0.3375/0.6625;0.9046/0.0954、O.8383/0.1617和0.7875/0.2125;经х2适合性检验,3个牛群在内含子3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O.05),在外显子3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O.05),中国荷斯坦牛的突变在此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相似文献   

14.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在动物机体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UCP2和UCP3基因作为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及寻找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宁夏地区739头黑安格斯牛(Bos taurus)为研究对象,利用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UCP2和UCP3基因进行SNP分型,研究其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4个SNPs(UCP2-655、UCP3-5465、UCP3-7921和UCP3-8018)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除UCP2-655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外(0.25PIC0.5),其余3个位点均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利用Popgene32软件对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发现,UCP2-65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809;UCP3-546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07;UCP3-7921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78;UCP3-8018位点优势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978;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群体中,UCP3-5465位点对黑安格斯牛管围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GG型个体均值在管围方面显著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均值。UCP3-7921位点和UCP3-8018位点对黑安格斯牛体重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UCP3-7921位点GG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GC型个体均值,UCP3-8018位点CC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CT型个体均值。综上,UCP3基因对黑安格斯牛部分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尝试将UCP3基因作为影响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黑安格斯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脂酶(LPL)是动物脂质沉积和新陈代谢的关键酶,对生长和肉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采用PCR-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首次检测到1个T1251C同义突变,产生三种基因型TT、TC和CC,2个等位基因T和C,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8077和0.8750,多态信息含量为0.1948,表现为低度多态,卡方(X2)检验表明T1251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兴义鸭中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最小二乘分析显示,TT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胸宽显著低于TC基因型白〈0.05),推测等位基因C可能是兴义鸭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可作为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性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16.
黑素皮质素受体4 ( melanocortin 4 receptor, MC4R) 是G 蛋白耦联受体(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 超家族的一个成员, 在人和小鼠的体重、能量稳态和采食量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MC4R的298位点错义突变(Asp298Asn)在莱芜猪、大莱二元杂交猪和商品猪中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对该突变与商品猪背膘厚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33头莱芜猪中只检测到11基因型,而在大莱二元杂交猪和商品猪中11、12和22基因型均有分布,且等位基因1的频率均高于等位基因2;在该突变位点三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商品猪不同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22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12基因型(P <0.01)和11基因型(P <0.05)个体。因此,MC4R基因298位点的Asp298Asn错义突变与商品猪的背膘厚有关,可以作为以西方猪种为杂交亲本的商品猪背膘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鸭ChREBP(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是鸭糖酵解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对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PCR-SSCP结合直接测序对三穗鸭、兴义鸭、樱桃谷鸭3个鸭品种ChREBP基因外显子1、2、3、6、9、10、11、12、13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SNPs位点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及对各指标的加、显性效应;结果显示,仅在樱桃谷鸭的外显子9中检测到了g.246911 G〉A突变,表明鸭ChREBP基因具有良好的保守性,产生了AA、AB、BB三种基因型,A和B两个等位因,B和BB分别为该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和优势基因型,其频率为0.575和0.45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9,属于中度多态,卡方(χ^2)检验发现,该g.246911G〉A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樱桃谷鸭群体中严重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可能是因为长期人工选择的原因,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血清生化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显著地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加、显性效应显示,该位点对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p〈0.05),对总蛋白和白蛋白有显著的负显性效应(p〈0.05);推测g.246911G〉A为有利突变,AA和A分别为有利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可作为今后选育优秀生长性状樱桃谷鸭的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在调控动物脂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鸭脂联素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扩增兴义鸭和三穗鸭脂联素基因内含子1和部分外显子2,采用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多态,分析多态对鸭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个鸭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BB、BC和CC,等位基因B和C,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卡方检验显示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内含子1的295C〉T突变和外显子2的456T〉C沉默突变;最小二乘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血清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多态座位可能对鸭脂肪沉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部分调控区的mRNA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部分3′非翻译区序列在绵羊(Ovis 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特克塞尔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只在湖羊中发现AA和BB两种基因型,其余3个品种均为AA型;测序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2个碱基突变(121T→C和195T→C);湖羊AA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75和0.425,湖羊AA和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检测的BMPR-IB基因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