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从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在有限的投入下,引入"近自然"林的营造理念,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以粗放、生态的配置形式营造稳定、持久发挥生态防护功能的"近自然"防护森林。    相似文献   

2.
技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建立海岸城市生态安全,提高人居舒适度的最佳森林结构为基础;以森林文化与海洋文化、雕塑艺术、服饰文化、园林文化等多种资源整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森林文化为其文化内涵;以循环经济为环境支撑。本文将从技术、文化、经济三方面来探讨海湾型森林城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厦门城市森林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厦门建设海湾型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根据厦门城市特点和城市发展对城市林业的多种需求,提出了"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理念;在城市森林发展结构布局上,根据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厦门城市森林多功能特点,提出"生态林、文化林、产业林"统筹兼顾的"三林体系"建设思路;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厦门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新特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心两带五湾多点"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建设空间格局,分析了不同区块的综合特征,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优化改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公园即将向公众开放对林木景观资源的质量和标准要求,针对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措施。通过对本公园人工幼龄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林相单调,密度过大有碍森林赏景、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及阻滞森林健康演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旨在优化提升森林美学等级。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城市森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比较了城市环境与森林环境在生态效益方面的显著差异,进而告诉读者营造城市森林和创建森林城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广州面临着城市污染和城市病日愈加重的挑战。解决温饱后的广州人目前最关心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已经认定最佳的生态环境是森林,最便捷的生活环境是功能齐备的城市,只有森林与城市两者融合才是理想的人居生活环境。市政府清楚的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广州市林业局在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这一伟大生态工程中狠下功夫,以人为本,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顺应民意的事。现将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和今后打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州林业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绿色广州、生态广州、和谐广州的部署要求,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突出抓规划、抓项目、抓投入,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开创了广州城市林业的新局面,迈开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8.
人居森林工程是"绿色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人居森林工程建设的主要政策机制,并以南京白马湖人居森林工程项目为例,论述了人居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及湿地生态风景林、社区景观生态林、景观防护林和体验式休闲观光林等四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上特有的植物群落,一般生长在海湾、河口的泥滩上。对于沙质浅海滩(含泥量在20%以下),过去都认为不适合营造红树林。如何在沙质海滩营造红树林是营林生产上的一个技术难题。为此,我们自2000-2005年先后在莲下南成围、沙仔畔等沙质海滩进行红树林造林试验,经3~7年大面积试种,均告成功(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绿量充足、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把成都建设成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中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森林生态城市。并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修编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长宁县竹林退耕还林在时间序列上的植被恢复特点。除毛竹外,和一般树种相比,竹类恢复为森林的时间较短,3 a~5 a即可成林。但竹种类型间成林速度存在差异,丛生竹成林最快,散生竹较慢。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退耕后可以一次成林,毛竹退耕可先进行农林复合经营直到群落郁闭。随着竹林的恢复,草本层生物量逐渐减少,地被物层生物量增加,各竹种新生个体的生态位逐渐扩大。人工栽植5 a的毛竹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栽植时间的延伸,毛竹产生的新竹数目增多,个体变大,距离变远(170 cm),也存在大小年变化。人工促进竹林植被恢复速度明显较快。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尝试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这是一个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上海实际的小试。选择了上海11个乡土树种,面积为3000m2,经过3年的生长,最大植株高度达4.6m,已经初步展现景观效果,预计10~20年可形成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我国建立全国性的森林植被生长模拟系统,选择美国的森林植被模拟系统(FVS)作为预测森林植被生长的参照原型。但是,森林植被生长受各种环境因子和其本身生理活动差异的影响,造成生长的极端复杂性,而FVS中也存在大量生长特征量,需对它们进行有选择的研究。本文从众多生长特征量中选择胸径作为基本特征量,以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侧柏的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对各种生长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对FVS中的模型进行利用和修正后,模拟了基本生长模型,经计算验证,该方法形成的生长预测体系是完整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的现状,系统介绍了该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物种组成。发现该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布特征,但其植被垂直带谱出现较为明显交错镶嵌现象,尤其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有着相同的垂直分布范围出现重叠,表明了地带性植被的优势地位正在被以人工经营的针叶林所取代。因此,以植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当成为今后保护区研究和建设的一项重点,使其特有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东大山天然林区及周边森林植被的特征,生物多样性所受到的威胁,提出了扩大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共管、进行封山育林等的植被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样地及植被分类等方法对兰坪县翠坪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有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依据植被类型分类系统,分别阐述了云南松林、华山松云南油松林、毛曼青冈林、青冈杨桦林、白穗石栎林以及杜鹃灌丛的植被类型特征,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提出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开展科研监测,积极探索保护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round floor vegetation that developed four years after tillage implements in an ancient beech forest in central Belgiu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wofold: (1) to explore whether tillage has a lasting effect on soil compaction and soil moisture as well as o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2) to analyse whether two distinct tillage treatments (rotary plough vs. disc plough), combined with vegetation control when necessary, have the same effect on soil compaction,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establishment. Of the 29 species recorded, 15 showed a significant recovery after soil loosening in the studied forest area. Interestingly, different tillage treatments did not have the same influence on plant establishment. Treatment effects on soil structure and/or moisture status can be considered as causing the observed growth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通过1997、2007、2017年长株潭3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Landsant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收集,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等三个参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来揭示长株潭城市群1997—2017年的森林植被生长状况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以及植被主导发展趋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植被生长状态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主导表现为退化趋势。2008—2017年间,该区域的植被生长状态回升并超过上一时段,植被覆盖度升高,植被主导表现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本文提出了优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重点建设城区绿化,加强城市绿线和生态红线保护,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Secondary forests comprise either woody perennials and shrubs that establish in deforested lands (fallows or "barbecho") or degraded forests following over exploitation. fire, or overgrazing. Both vegetation exhibit rich, diversified, environrnent-protecting biomass. Either natural regeneration or preparation with silvicultural treatment and without further disturbance, they may eventually recover to their original condition in terms of bioecological forest structures. These forests derive their importance from the fact that they represent most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on the surface of our planet. Primary forest covers only small areas and are decreasing at a rate between 0.5 to 1.15% a year. This paper describes various kinds of secondary forests, particularly those in Argentina (called "renovales," "fachinales," "capueras," and "bosques de rehaches") which include other vegetation types that may or may not be secondary (such as "vinalares," "churcales," "espinillares," and "chailares"). Silviculturally, all these kinds of forests, are treated with similar improvement (or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to maintain their stability, timber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se techniques include closings, liberations, refinements, thinnings, and enrichment plantings in the understory. Experience from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Argentina are presented herein. Proposals are mad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se forests such as research program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institutional policies these forests require.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