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铺膜小麦要适时揭膜□启中1997年山西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实施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hm2。目前覆盖田的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与此同时,农民群众和许多农业工作者对残膜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影响以后作物的生长十分担忧。闻喜县农民技术员、小麦地膜垄盖沟植技术创...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小麦覆膜和沟播的优势 ,克服小麦覆膜穴播存在的一些缺点 ,如 :麦收后揭膜难 ,播种时膜孔和种穴错位需掏苗 ,费工费时等。沧州从1998年开始研究开发机械化起垄盖膜沟播小麦新技术。这是一项抗旱保墒增产的农机化新技术。它克服了覆膜穴播小麦的一些弊端 ,不存在膜孔、种穴错位 ,不需掏苗 ,地膜易回收 ,小麦易管理。另外 ,与之相配套的起垄盖膜小麦沟播机易操作 ,对整地要求不十分严格。具有增温、保墒、躲避盐碱、节水抗旱、增产增效等优点 ,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垄盖膜沟播小麦的特点 ,是降雨可沿垄膜顶迅速向膜际小麦根部…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起垄铺膜条播(亦称垄上盖膜,膜侧播种)技术,是山西省闻喜县坑东村农民技术员王际春经多年研究试验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又称“坑东模式”)。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地膜铺在垄上,膜侧沟底进行条播。既能发挥地膜的作用,又能发挥沟播的作用,且省去了小麦出苗后的放苗问题。播种时,由于播在沟底,加上地膜的作用,使小麦种子易发芽、出苗;在生长期间,由于垄上盖有地膜,使垄上土壤不易被风吹向沟底;降雨时可将垄面的雨水集中到沟底,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而且能阻挡地面径流。所以该技术具…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从山西引进垄膜沟植技术应用于春小麦和春油菜作物,通过2年的试验,该技术在油菜种植上效果显著,尤其在海拔2800~3000米的高寒山区甘蓝型油菜种  相似文献   

5.
油菜机械垄覆膜沟植技术,就是使用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膜、覆土、镇压多道工序,以达到增产增效为目的的一种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它采用油菜全生育期垄上覆膜、沟内种植的技术模式,改写了在海拔2700mm以上地区甘蓝型油菜不能正常成熟的历史,从五年的  相似文献   

6.
从闻喜县实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入手,论述了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作用,阐明了机械化地膜垄盖膜际精播栽培技术的模式、配套机具及其增产机理,提出了该技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垄膜沟播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机械的作用,一次完成开沟,起垄、铺膜、化肥深施、膜际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采取地膜种植与沟播技术巧妙结合的一项较好的旱作农业栽培措施。互助县从 1999年开始引进试验,在浅山和脑山的油菜种植上增产特别显著,在连续两年旱情较严峻的情况下,浅山地区油菜单产达到 2070kg/hm2,较露地平播增产 913.5kg,增产幅度达 78.9%;脑山地区(即海拔在 3000m左右)的甘蓝型油菜可正常成熟,单产达到 2373kg/hm2,较对照增产 825kg。机械化垄膜沟播技术之所以能大幅度在旱作农业区提高产量,是因为它改变了油菜…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生态条件和小麦种植状况,介绍了旱地小麦垄盖沟播地膜覆盖技术以及相应的田间管理等技术,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机械垄膜沟植技术,是利用复式铺膜播种机,把开沟、起垄、铺膜、化肥侧位深施、膜际沟播、覆土镇压等多项先进技术组合在一起的工程技术。它是作物全生育期地膜覆整栽培技术的一种。我站在全省范围内首先引进试验。1 试验地点、品种及机具在我县的浅山(西山乡)、半浅半脑(威远镇、台子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特点玉米全膜覆盖双垄双沟施肥播种技术有别于普通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技术,其技术特点是:选用1.2m的宽幅地膜,播种后地表地膜基本全覆盖,最大程度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显著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播种机开沟起垄,地表形成双垄双沟,玉米生长于沟部,有效利用了天然降水;播种作业时播种机提土装置取土、输土和覆土,覆土分别覆盖于地膜两侧和沟内,沟内的覆土使播种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及其机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现有地膜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展望地膜的研发趋势,分析常用地膜覆盖机械的结构及应用范围,总结机械铺膜的基本作业环节,为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水1~2次,还可大大提高晚播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稻草还田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稻草还田的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稻草还田应以整株还田为主,探讨了旋耕埋草和翻耕埋草的工作原理,并对还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DRP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性能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酯(PET)有光切片和含有机助剂的母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纵横向拉伸等工艺,研发了具有高保温、高透光、高强度、耐老化的可降解并循环再生聚酯(Degradable recyclable polyester,DRP)农用薄膜,简称DRP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万能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等仪器,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DRP薄膜的透射性、保温性、抗拉性能、抗撕裂性能、热稳定性以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DRP薄膜在光合有效辐射波段透过率为90.73%;在中波紫外、中红外波段透过率分别为0.74%、14.56%,表明DRP薄膜有很强的阻隔中波紫外线能力以及优异的夜间保温能力。将覆盖于温室上自然老化约1 年的DRP薄膜与初始DRP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老化的DRP薄膜在光合有效辐射波段透过率降低3个百分点,5~25μm波段红外阻隔能力降低4.34个百分点,说明自然老化的DRP薄膜仍然具有较好的透光率和很强的红外阻隔能力。DRP薄膜纵向拉伸强度可达103.21MPa,可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DRP薄膜纵向裤形撕裂强度为244.17kN/m,是PET膜的19.49倍。在升温到600℃的过程中,DRP薄膜发生了3次较为明显的失重现象,首次失重温度为250℃±5℃,可见其热稳定性较好。研究表明,DRP温室透光覆盖材料在透光、保温、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稻旱作全程覆膜与半程覆膜、旱作不覆膜及水栽对比试验,研究其耗水规律,计算其节水量与增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接触参数仿真标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升基于离散元法对全膜双垄沟机械化覆土作业过程研究的准确性,结合EDEM软件进行覆膜土壤摩擦角(土壤休止角及其与钢滑动摩擦角)离散元仿真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得出各接触参数对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性顺序。分别建立了各关键接触参数与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自制试验装置测定结果作为优化的目标值,获得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最优接触参数组合为:土壤与土壤静摩擦因数0. 68、土壤与土壤滚动摩擦因数0. 27、土壤与土壤恢复系数0. 21、土壤与钢静摩擦因数0. 31、土壤与钢滚动摩擦因数0. 13和土壤与钢恢复系数0. 54。为验证所标定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接触参数的可靠性,对模拟仿真与实际试验的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2. 6%和3. 1%;同时应用离散元法进行全膜双垄沟覆土装置在覆膜土壤颗粒最优标定参数组合设置下的种床覆土过程仿真模拟,通过与实际作业效果对比,仿真结果与田间试验工况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试验与建立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陆鹏 《湖南农机》2015,(1):45+47
文章首先阐述了数控加工原理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对汽车覆盖件数控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相关计算机软件环境开发了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工艺模板,以期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更加规范,加工质量水平和加工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沙质河漫滩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探索覆土改良措施对该地区土壤地力提升效益。【方法】通过对沙质河漫滩进行覆土,研究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①覆土土壤田间持水率沙土高于黄土,黄土是沙土的1.88倍,表明黄土的保水特性远高于沙土。②通过水分特征曲线分析,黄土体积含水率高于沙土,黄土体积含水率在下降至14%以后趋于稳定,沙土饱和导水率在下降至5%以后趋于稳定,表明黄土持水性能高于沙土。③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表层土壤有效磷量显著高于底层,且差异显著。水稻成熟期土壤速效钾除表层量较高外,其余各土层量均较低,其中20~30 cm土层速效钾量较水稻抽穗期的量显著降低。④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与土壤黏粒量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著正相关。【结论】沙地覆盖黄土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大豆播种机破碎式仿生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东方蝼蛄刺状挖掘足能够高效挖掘土壤的启发,设计了大豆播种机破碎式覆土装置,以提高其碎土性能。对东方蝼蛄前足的趾爪趾长、趾尖角、趾间距、侧面的楔角进行测量,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仿生碎土圆盘。破碎式仿生覆土装置由大小碎土圆盘、折弯法兰、固定机架、旋转副、减震弹簧和悬挂架组成。本覆土装置专为双行种子沟设计,可实现对大豆沟槽双侧进行覆土。对仿生碎土圆盘碎土齿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利用Ansys及Ls-Dyna软件对所设计部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得到碎土圆盘切削受力情况土壤的等效应力分布以及覆土过程中种子横向位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破碎式仿生覆土装置完成了覆土功能要求,破碎率达到92.2%,平均覆土厚度为2.4 cm,平均种子行间距为10.1 cm。  相似文献   

20.
甘薯起垄覆膜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甘薯栽培方式多为垄作覆膜,该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甘薯的产业化发展。为此,设计了一种甘薯起垄覆膜机。该机为一垄双行式设计,采用旋耕起垄技术,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起垄质量;起垄后使用压实整形装置提高土垄紧实度,并于垄上开出两条插秧沟;滴灌带通过定位装置平铺于垄上中间位置,无扭曲、折弯现象,方便田间管理,有利于甘薯的生长;使用定穴轮实现膜上定穴,方便种植户插秧;实现多项作业过程一次性完成,包括整地、施肥、起垄、压实整形、铺设滴灌带、覆膜覆土及膜上定穴。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无论是起垄质量、覆膜性能,还是定穴效果,均满足甘薯种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