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密度及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引发鳜鱼的养殖病害也愈来愈多。特别是鳜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面积广,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到鳜鱼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及一系列试验,对鳜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现笔者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总结鳜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一)选择适宜池塘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鳜鱼主养池塘以1.5~5亩为宜。要求选择背风  相似文献   

3.
鳜鱼又名桂花鱼,是一种优质名贵淡水鱼种.2002-2003年,通过在池塘主养鳜鱼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l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肯换水,在鱼病防治上不肯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鳜鱼苗种繁育与养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鳜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科、鳜鱼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贵水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商品鳜鱼主要从江河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体中获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大力推广鳜鱼人工养...  相似文献   

7.
市场商情     
鳜鱼养殖的前景好鳜鱼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高档水产品,但目前,我国鳜鱼产量相对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对外经贸需求量相差悬殊,市场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8.
江龙  海波 《江西饲料》2005,(3):40-40
在水产生产上防治病害。用药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养殖对象造成药害。特别是淡水白鲳、鳜鱼等鱼类。对一些药物特别敏感。用药不当极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鳜鱼又称季花鱼,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属,终生以活鱼虾为食的肉食性凶猛鱼类。鳜鱼常见膘肥体壮,古词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因而得名胖鳜。鳜鱼肥满度很高,肉质丰膄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近年来鳜鱼的养殖越来越广泛,但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经过长期的培育实践,现将其养殖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成鱼池中套混养鳜鱼是充分利用鱼池中低值野杂鱼转化为质优价高的名优产品鱼,是对鳜鱼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模式。根据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我县养殖经验的总结,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关系,才能获得较好的鳜鱼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