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杂交稻单株产量,谷草比,株高,精米率及每穗实粒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要表现线性反应,而单株草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种到始穗天数,糙米率及整精米率主要表现非线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稳定性的构成方式及主要特点各不相同,这是基因型间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杂交稻产量稳定性主要受播种到始穗天数,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穗及每穗着粒数稳定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配置的40个杂交F1为材料,分析播始天数、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糙米率、长宽比、粒长、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等18个性状的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等8个性状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结实率与千粒质量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品质性状中长宽比、粒长和垩白粒率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而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度表现出负向超优亲优势.长宽比、粒长存在正向竞争优势,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表现出负向竞争优势.与父本相比,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以及穗粒数明显增加,但是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明显降低,提高父本千粒质量是恢复系产量性状改良的重点.杂交组合品质优于父本是因为杂种的粒型变长,粒宽变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提升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幸实×郑恢5号杂交粳稻后代幸恢5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的估算结果,其遗传传递力按大小顺序为;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株高>平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有效穗>单株谷重>穗长;遗传变异系数则为: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株高>结实率>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以早籼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籼稻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比较,基肥增施沼液,可以提高早籼稻的分蘖率、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延迟,无效分蘖增加,株高增加,结实率降低,谷草比降低,产量提高 9.7%;基肥增施腐熟干鸡粪,可以有效提高早籼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和谷草比,产量提高 15.4%。  相似文献   

7.
晚籼稻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晚籼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以个体估算的比小区平均值估算的为低。其中,总的趋势是株高、抽穗日数、百粒重的遗传力较高;穗长、剑叶张角、每穗实粒数居中;结实率、着粒密度、每株穗数较低;单株产量最低。在单株产量的三个直接构成性状中,以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它的影响最大,百粒重的影响最小。在穗长、着粒密度、剑叶张角等三个与单株产量有较密切遗传相关的性状中,以着粒密度对它的影响最大;次为剑叶张角;穗长的影响极小。对着粒密度的正向选择或对剑叶张角的反向选择均有助于间接提高单株产量。选育矮秆立叶型品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有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盐胁迫下 OsDSR2 抑制表达后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阐明 OsDSR2 参与调控水稻耐盐机制,以野生型植株中花11(ZH11)和 OsDSR2 RNAi转基因水稻不同株系DR14和DR20为试验材料,植株幼穗分化期进行0.15mol/L盐胁迫处理,待植株完熟后测定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后 OsDSR2 RNAi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ZH11,正常条件下, OsDSR2 RNAi转基因水稻单株粒质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ZH11,盐胁迫后二者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条件下相比,盐胁迫处理后 OsDSR2 RNAi转基因植株的千粒质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性,单株粒质量与穗长、结实率、千粒质量呈负相关性,单株穗数与穗长、结实率呈负相关性,单株粒质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正相关性;结实率与穗长、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性。盐胁迫处理后 OsDSR2 RNAi转基因水稻第一、二主成分中,分别是单株粒质量和结实率特征向量最大。综上,盐胁迫下 OsDSR2 的抑制表达主要通过抑制水稻植株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单株粒质量的降低,协调单株粒质量与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关系以及结实率与千粒质量、单株穗数的关系,从而调控盐胁迫下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具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籼稻三系不育系万金A、博A与同一组恢复系配组,对杂交种F1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对产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金A系列组合的产量总体表现要优于博A系列组合,但组合间的产量差异因恢复系不同而异;万金A系列组合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和单株粒重高的相对优势,但存在生育期稍长、单株穗数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万金A系列组合的穗实粒数、单株穗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穗数通过穗实粒数对产量间接效应最高,而博A系列组合的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穗总粒数对产量间接效应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试验表明,第一,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强的系统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第二,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粘稻杂交,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正常,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第三,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粳爪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1个保持系为母本,以3个粳型、4个偏粳型、1个籼型恢复系或广亲和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配组32个F1杂种,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2个亲本分类。研究了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1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中亲优势1.09%~107.86%,平均33.46%,竞争优势-17.09%~82.70%;单株产量竞争优势-36.82%~33.58%,平均-2.38%;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仅3个组合为正向,变幅为-23.47%~3.41%,平均为-7.44%;杂种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表现为粳×粳<粳×偏粳<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为上述趋势,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粳×籼<粳×偏粳;这5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很明显。父本变量对杂种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母本和互作变量。母本变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和互作变量的总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和恢复系培矮64、广亲和系YH101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80-4B/YH101,其次是8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Agronomic traits and heteroses of javanica varieties and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s in Changsha are reported. Javanica rice exhibits long panicles, big grains, less panicles per plant, a long growth duration and high plant height in Changsha. The hybrid of Pei'ai 64S/javanica possesses positive heterobeltiosis in culm height, panicle length, panicles per plant,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yield per plant,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and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performs negative heterobeltiosis in days to flower,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There are significant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 between culm height of the hybrid and panicle length of its male parent, panicle length of the hybrid and that of its male parent,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length of its male parent, grains per panicle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its male parent, 1000-grain weight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its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1% level are seen in most traits except grains per panicle and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between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 and Pei'ai 64S/Teqin (CK). Compared with the check,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s have positive standard heterosis in culm height,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but negative standard heterosis in days to flower, panicles per plant, seed setting rate,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and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For the individuals, 11.1% hybrids possess > 40% standard heterosis in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3.7% possess >40% standard heterosis in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The javanica restorer line 770 derives from a single cross of Pei'ai 64S/Moroberekan B-51-4-9-2. The hybrid 43S/770 possesses an elite plant type and strong heterosis.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测交F1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系后代测交F1分为5类。方差分析表明:各类F1不仅主要农艺性状间有较大差异,而且播始天数、结实率和千粒重3个性状均值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测交F1,除Ⅳ类外,其余各类单株粒重均值极显著高于亲本测交F1。相关分析结果,体培后代测交F1的单株有效穗、实粒数及着粒数3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文还讨论了体培后代测交F1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在华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杂种,2003年晚造种植杂种和其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在收获后进行考种,对三系杂交稻亲本与其系列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对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对应性状分别呈显著、显著和极显著正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恢复系每株穗数与其系列组合每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其系列组合千粒重,千粒重与其系列组合每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杂交稻组合选育,选育高产组合本身首先结实率要高,出于优质考虑千粒重较小,选择穗数适中的大穗型。  相似文献   

19.
用BT型、红莲型、印水型、野败型4种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及相应的保持系六千辛B分别与8个粳型恢复系和12个籼型恢复系配成的100个组合对4种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对粳籼杂种F1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和播抽历期有显著的平均负效应,对穗长、单株有效穗的平均负效应不显著;不育细胞质对粳粳杂种F1的5个性状没有显著遗传效应。对于粳籼杂种F1的5个性状,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于粳粳杂种F1的每穗总粒数、株高、播抽历期,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4种胞质平均相对效应秩次总和排序,无论是粳籼还是粳粳杂种F1,都是印水型细胞质最好。  相似文献   

20.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