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耕生产刚刚结束,省政府就召开了这次全省草原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工作哈尔滨现场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工作的重视。这次到会的有14个市(地)水产局长和37个渔业开发重点县(市)水产局长。借此机会代我讲一讲如何把这次会议精神落实好,把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大大向前推进一步。下面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1,(1)
<正>1不恰当的联用,如速效杀菌药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  相似文献   

3.
<正>黑杂草龟是指黑颈乌龟公配中华草龟母产生的后代。早期因为自然界中黑颈乌龟公多母少,顺德人先走一步,利用指黑颈乌龟公配中华草龟母开发出了黑杂草龟,因此黑杂草龟也被称之为"顺德草"。黑杂草龟母再与黑颈乌龟公配种,俗称"提纯",产生黑杂草龟二代;成熟的黑杂草龟二代母再配黑颈乌龟公,产生黑杂草龟三代,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喹喏酮类药物及其在淡水鱼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的衍生物(Derivatives of Fluorinated Qufinolones)。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均有效。本类药物的开发应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化学结构上其特点是喹啉环的6位上导入氟,而7位都连有哌嗪基的衍生物,使本来亲脂性良好的吡酮酸类(Pyridone Carboxylic Acid)药物,增加了适度的亲水性,降低了蛋白结合率,提高了生物利用率。抗菌谱较第一代、第二代喹诺酮类明显扩大,抗菌活性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鱼病研究会于1990年9月20日至2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水产药物研究开发应用研讨会,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水产药物生产厂的43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交流了近几年来在水产药物研究方面的成果,一些生产厂也介绍了自己生产的水产药物产品,代  相似文献   

6.
正育种单位: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长江支流秋浦河采捕后经3代群体选育的斑鳜为母本和经5代群体选育的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秋浦杂交斑鳜。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鳜提高160.0%以上,饲料系数较斑鳜低,营养成分组成比例与斑鳜相近。  相似文献   

7.
瓦房店市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开发步伐今年上半年,瓦房店市水产生产全面丰收,完成产量3.8万吨,实现产值8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6.7%和218.7%。最近,瓦市政府召开浅海、滩涂开发现场会,代市长孙学宾在认真分析上半年水产生产形势基础上指...  相似文献   

8.
岑龙潜 《科学养鱼》2003,(10):50-50
鲤传染性水肿病(俗称“鼓眼病”)近年来在我县发病比较严重,传染率相当高,对当年鲤夏花鱼种危害极大,死亡率可高达80%。而用常规渔药进行治疗,效果很不理想。2003年本人用诺德罗红霉素全池泼洒和福来可(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拌饵料内服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仔猪锌营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 《畜禽业》2002,(11):25-25
饲料的锌源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饲料中最早添加的锌源是无机态锌,即第一代锌元素添加剂,如硫酸锌、氧化锌等.随着饲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有机态矿物盐较易被动物吸收和利用,因此,有机态锌被称为是第二代锌元素添加剂,如葡萄糖酸锌、柠檬酸锌等.如今新型的第三代锌元素添加剂氨基酸络(螯)合锌,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易为动物吸收,无毒副作用且生物学效价高于无机态锌,已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饲料添加剂.添加量因锌来源不同而差异较大,无机锌添加量较高,有机锌添加量相对低些,添加时期一般在断乳后1~4周之内.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F1代、F2代生长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条件下,对平均体长2.3 cm左右的进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育的F1代虾苗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培育的亲虾繁育的自交系F2代虾苗进行了为期25 d的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F1代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F1代、F2代的体长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4.7%,体重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1.2%和10.1%;凡纳滨对虾自交系F2代在养殖成活率方面具有优势,本试验中,F1代和F2代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3.8%和91.0%;F1代、F2代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1.2和1.29。  相似文献   

11.
利用芽孢杆菌SE5和DE5单独及联合强化桡足类,研究SE5和DE5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水质及水体和稚鱼体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14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d时SE5组和混合组水体NH3-N显著低于对照组,28d时各组NH3-N均低于对照组。14d时,混合组水体NO2-N显著高于对照组,28d时各试验组NO2-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8d),各试验组水体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SE5组和DE5组水体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DE5组和混合组活饵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活饵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混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稚鱼体内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其中DE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DE5组稚鱼体内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E5组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许氏平鮋消化道中部分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氏平 (Sebastesschlegeli)消化道内的 5种与消化吸收有关的酶进行分布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1)肠道各段均具很高碱性磷酸酶活性 ,最适 pH为 9.7。食道和胃几乎没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2 )消化道各部位均含酸性磷酸酶 ,肠道活性最高 ,自幽门盲囊起依次递降。食道和胃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肠 ,胃和肠酸性磷酸酶的最适 pH均为 5 .3。 (3)肠道中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胃 ,且 2者羧酸酯酶最适 pH差别较大 ,分别为 8.4和 6 .8。(4)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 ,胃蛋白酶最适pH为 2 .6 ,肠蛋白酶最适 pH为 9.4。 (5 )胃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 ,胃淀粉酶最适 pH为 4 .6 ,肠道淀粉酶最适pH为 7.0。这表明许氏平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进行 ,在肠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而对糖类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三种不同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此外,3种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和α多样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合象山港的水文特征和养殖区内外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牡蛎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是牡蛎滤食行为和铁港水交换能力差的综合结果,而浮游动物优势种变化可能与水体总磷含量较高有关;因目前网箱养殖规模小且西沪港水动力条件较好,网箱区内局部环境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较小;海带养殖因面积小且仅春、冬季养殖,不足以对水质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此外,本研究显示不同环境中,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异较中、小型浮游动物明显,这可能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至2014年,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了8个航次104个站点的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种类均匀度(E)、种类丰度(D)和优势度指数(Y)等指标参数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应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2013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49种,2014年40种,每年不同季节种类更替明显。2013年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2014年分别为冬季和夏季,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和丰度明显不同。不同年份的特征种均以甲壳动物类群为主,鱼类优势种增多。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相对于同年度其他季节有更高的多样性,年度变化上多样性指数整体增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2013年夏秋冬聚为1组,春季为1组;2014年春夏秋聚为1组,冬季为1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2013年四季受到中度干扰,2014年春夏秋受干扰不明显,冬季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干扰。本研究结果为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吉伟  李小龙 《鲑鳟渔业》2011,(4):12-15,36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肌肉〉肝脏;而CAT活力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同时,肾脏及肌肉组织中,ACP活力野生群体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肝脏中,则表现为养殖群体较高;CAT活力与AKP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养殖群体肝脏及肾脏组织中,CAT活力明显高于野生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肌肉中,则表现为野生群体较高。了解和掌握养殖群体及野生群体茴鱼不同组织各种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对完善并推广茴鱼全人工繁育、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季节变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生 《水产学报》2003,27(6):595-599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collected from 20 stations in Xiangshan Bay in 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2000,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and the relations to mariculture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the surveyed area. The biomass peaked in July, followed by April and October, and the lowest biomass appeared in January. The highest abundance was observed in April, followed by July, October and January. There were similar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the biomass and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They both decreased from bay head to bay mouth in January and April, but increased from bay head to bay mouth during October. Biomass and abundance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in the surveyed area in July. The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cage culture area we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n-culture area indicating that cage culture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zooplankton in surrounding waters.  相似文献   

17.
异育银鲫咽碘泡虫病组织病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病是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的大丰、射阳和滨海以及周边地区,引起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大批死亡的一种黏孢子虫病,咽碘泡虫只特异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咽部组织内,为了阐明该病对鱼体的损伤作用,我们对不同患病时期的异育银鲫的组织病理和疾病中期的病理生理进行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疾病初期病鱼咽部略有轻度充血,咽碘泡虫以营养体阶段寄生在咽部黏膜下层的组织中,并开始形成由成纤维细胞包裹的小孢囊,其他组织器官无病理损伤现象;疾病中期由于小孢囊数量增加和囊内营养体分裂增殖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孢子后体积增大,构成的大孢囊使咽部显著膨大,包裹小孢囊的结缔组织囊壁充血,逐步萎缩而变薄,成纤维细胞核固缩坏死,咽部黏膜层中的上皮细胞淡染、核固缩坏死,味蕾失去应有的结构,鳃组织细胞在鳃小片间严重增生,肾部分区域出现细胞坏死,肾小球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滴状玻璃样变性,肝、脾、肠和前肾无病理变化现象;疾病后期小孢囊囊壁、黏膜下层和黏膜层组织细胞进一步坏死崩解,出现孔洞,成熟孢子、坏死组织和血液一并流出孔洞,病鱼肠腔中有许多来自坏死的咽部组织细胞和成熟孢子,其他组织器官病理变化与疾病中期相似。疾病中期病鱼的病理生理分析结果表明:病鱼红细胞数量和大小、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数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都分别极显著低于健康鱼(P0.01),出现贫血;病鱼红细胞脆性、白细胞数、嗜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和乳酸脱氢酶分别都极显著高于健康鱼(P0.01);淋巴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健康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于咽碘泡虫的寄生部位鱼咽部严重膨大堵塞口咽腔并引发鳃组织增生、肾的损伤和贫血等变化,进一步发展为咽部组织坏死破裂出现孔洞流血,导致病鱼无法摄食和呼吸困难等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河段、不同季节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上、中、下游的鱼类开展了每个季度一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4科50属,其中鲤形目43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2种,鳉形目1种;计算57种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越南■及鲤鱼为2017-2018年度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下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最高,夏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最高;各监测点之间的种类相似性系数显示,保护区上中游、上下游之间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中下游种类组成为中等相似,春夏、春冬、夏冬及夏秋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春秋、秋冬季节为中等相似;ABC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及冬季鱼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秋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流沙湾海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性的季度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1种、幼体17类,以桡足类居多(29种)。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n larva)、长尾幼体(Macruran larva)在四季均有出现,并在3个季度中成为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12 ind./m3、13.43 mg/m3。扇贝主养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的各季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非养殖区);大中型浮游动物主要出现在对照区,而在鱼、贝养殖区极少出现。冬季扇贝主养区多样性指数为各区最高,其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迅速回升,高于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但仍低于对照区。研究结果显示,鱼、贝养殖区域流沙湾海区的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比往年明显减小,浮游动物的小型化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