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硫酸头孢喹肟乳膏剂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硫酸头孢喹肟乳膏剂进行质量控制。取处方对应量的乳化剂水相和油相,在水浴分别加热至80℃使其溶化,而后将两相溶液混合,待温度降低至40℃时,加入硫酸头孢喹肟溶液,冷却制得乳膏剂,对其外观性状、药物含量、稳定性、刺激性等各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硫酸头孢喹肟乳膏剂外观性状及稳定性均较优,无皮肤刺激性,测得其含量为99.40%,平均回收率为98.72%。本乳膏剂处方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柴胡提取物和氟尼辛葡甲胺为栓剂主药,采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PEG混合物为基质制备复方柴胡提取物中空栓。以药物与基质的比例(A)、药液温度(B)及脱模时间(C)为考察因素,以外观质量和融变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中空栓制备工艺并对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栓剂制备工艺为A2B2C2,即药粉与基质间比例为1:2,药液温度50℃,脱模时间25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栓剂中柴胡总皂苷含量稳定,工艺可行,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甲基丁香酚微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考察,甲基丁香酚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的溶解性,并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优化空白微乳处方,进而考察载药微乳的外观、结构类型、形态、粒径及稳定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分别为RH40、异丙醇和油酸乙酯,其比例6∶3∶1时,制备的5%甲基丁香酚微乳为O/W型,外观澄清透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平均粒径18.2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8,在离心、热贮和冷藏条件下及常温长期保存时均无分层现象.表明甲基丁香酚微乳易于制备,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复方蛹虫草含片,试验以含片的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确定含片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复方蛹虫草含片的最佳处方是药材提取物的比例为42%,硬脂酸镁的比例为1%,阿斯巴甜的比例为7%,薄荷脑的比例为2%,甘露醇的比例为48%,说明复方蛹虫草含片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制备四黄止痢复方中药纳米乳及质量评价.以四黄止痢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为原料采用低能法制备纳米乳,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处方.结果 表明:筛选本制剂最优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丙三醇∶吐温80∶水为0.5∶1∶2∶10;含药纳米乳的平均粒径值为(45.06±2.47) nm,Zeta电位为-6.11 mV,将纳米乳...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成膜时间为考察指标,评分进行直观分析,对复方银红膜剂处方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优化的处方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其处方组成科学合理,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发安全性,低残留的动物驱螨制剂,本试验选用大风子,苦参、百部、蛇床子、老鹮草5味中药联合使用制备复方中药软膏剂“癣螨灵”。在前期正交试验及动物临床实验设计下,筛选出最优中药配比,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优选O/W乳剂型作为软膏基质,配制成25%浓度软膏。通过对中药软膏剂外观性状、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及毒副反应等质量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软膏剂“癣螨灵”外观细腻,质地均匀,稳定性高,安全性高,未见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无抗奶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药资源优势,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此次试验主要针对中药乳膏剂对乳清中白蛋白(S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泌乳量及乳常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开发安全、有效、稳定的新型中兽药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1材料与方法1.1中药乳膏剂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当归、瓜蒌、牛蒡子、川芎、青皮、黄芩、连翘组成复方,将其提取液加到乳膏基质和促渗剂氮酮中,制成乳膏剂,用于临床试验。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可有效抑制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中药复方及其抗炎效果,通过对黄连、黄柏、赤芍、苦参、连翘等5味中药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组方,采用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研究了各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同时研究了筛选出的中药复方的不同剂型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和棉球致肉芽肿的慢性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5味中药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对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中药方剂3和方剂7对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强,且以方剂3的搽剂及膏剂对急、慢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制备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探讨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对猪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试验以牛至油、醋酸氯己定为药物原料,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制备纳米乳的配方,并对试验制备的纳米乳进行质量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以RH-4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比为1∶1制得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粒径为圆形球状液滴,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无分层、无浑浊、无沉淀析出。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Ⅰ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Ⅱ组母猪子宫异常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Ⅲ组、对照组Ⅰ组、对照组Ⅱ组(P<0.05),再次发情率、受胎率均高于其他治疗组。研究表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和研究可有效抑制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中药复方及其抗炎效果,本文通过对黄连、黄柏、赤芍、苦参、连翘等5味中药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组方,采用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研究了各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同时研究了筛选出的中药复方的不同剂型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和棉球致肉芽肿的慢性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4株菌对5味中药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中药方3和方7对4种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强,且以方3的搽剂及膏剂对急、慢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研制防治临床奶牛乳腺炎的药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研制出一种以纳米乳为载体的质量稳定,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配方,找到最佳配比;通过HPLC法及稳定性试验考察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稳定性;用大鼠皮肤及透皮扩散仪进行透皮试验,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复方酮康唑纳米乳是由EL-40,乙醇,2-苯乙醇,乙酸乙酯,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丁香酚,水构成的淡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稳定性良好;其透皮速率与2.5%氮酮组相当,优于混悬液及复方酮康唑软膏.复方酮康唑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传统消毒剂和安全环保型消毒刑有机的结合,拟开发一种大蒜素的复方消毒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采用大蒜油、苯扎溴铵、辅助乳化剂、乙醇等辅料,绘制该系统的伪三元图制备复方大蒜素的自微乳消毒剂,并分别考察该自微乳的的外观性状、pH值、离心稳定性、乳化特征及粒度分布、稳定性等.结果发现复方大蒜素自微乳性质稳定,黄色透明...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犊牦牛腹泻治疗的给药途径,以淀粉为主要基质制备口服凝胶剂。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各辅料的处方配比,以凝胶剂的稠度和涂展性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基质配方,确定淀粉、琼脂和明胶、吐温-80和水的最佳配比。生产的凝胶性质稳定、无分层,常温下外观和涂展性无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生产的口服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凝胶制剂经动物试验安全有效,为该剂型药物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制备大黄芩鱼复方中药泡腾剂中的酸性粒药物成分和碱性粒药物成分,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粉碎度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提取物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黄、黄芩组方100℃水浸渍法最优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00 min,提取次数1次,浸膏率为15.64%±0.23%;鱼腥草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最优制备工艺为:粉碎度中粉、料液比1:8、蒸馏时间480 min时,提取率为0.120%±0.002%。为大黄芩鱼复方中药泡腾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犬用复方土槿皮制剂,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卡波姆940、主药、甘油、氮酮的用量为因素,以凝胶剂的外观、黏稠度、涂展性和稳定性为考查指标,筛选复方土槿皮凝胶剂主要基质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犬用复方土槿皮凝胶剂的最佳配比为1.5%卡波姆940、15%主药、10%甘油、4%氮酮。以此配方制备的土槿皮凝胶剂色泽均匀,黏稠性及涂展性良好,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7.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抗炎镇痛自发热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综合感官、初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对处方中聚丙烯酸钠、甘羟铝、甘油、聚维酮的用量及浸膏加入量进行了筛选,确定最佳配方。结果凝胶膏剂的最佳配方为:聚丙烯酸钠4g;甘羟铝0.8g;聚维酮0.4g;浸膏的添加量约占总重的18%。结论制备的自发热凝胶膏剂具有外观平整,产热性好、剥离方便、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抑菌圈直径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测定大黄水杨酸的抑茵效果。以大黄浓度、水杨酸浓度、两药间比例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以大黄浓度为250mg/mL,水杨酸浓度为10%,两者间比例为1:1,即A2B1C3组合时,大黄水杨酸复合剂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疥螨感染是养兔场常见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其对养兔业危害严重。本研究制备了由苦参、蛇床子提取物和升华硫组成的复方苦参软膏,软膏剂性状均匀细腻,易于涂布,短期内稳定性良好。对肉兔养殖场的疥螨感染病兔使用复方苦参软膏,病兔感染症状明显减轻,患部皮肤病变损伤基本愈合,表明所制复方苦参软膏对兔疥螨感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