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西军  徐小牛  于珍珍  刘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197-199,20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林学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木材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林学专业及学生特点,挖掘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生态文明、顽强拼搏、团队协作、森林文化、生命价值、法制教育等思政元素,探讨林学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重构林学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探索适合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并付诸实践,将有利于提升林学教学质量,促进林学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专业是本科院校的基本教学单元,一流专业是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办学水平的提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和园艺专业特点实施一流专业建设,是全面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园艺专业本着“四个根本、四个结合”人才培养理念,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拓展“第二课堂”;学科发展助力专业建设等多方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基层教学组织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提升了专业特色化和内涵式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林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342-5344
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建设为探索对象,指出林学专业是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认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在林学专业建设中,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重点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整合实验与实习、实验室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实习基地建设、农事训练中心建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GIS是一门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农林院校开办GIS专业更多依托于农学、林学、资源环境学、植物保护学等应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行业应用特色。但目前各高等院校GIS教育所呈现出的同质化问题,已严重影响到GIS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从GIS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建立具有农林特色的GIS专业新模式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万志兵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85-187
新形势下对传统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对林学专业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要求进行了系统分析的论述,提出了林学专业改革思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对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而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现林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本文从学生视角对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我校林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情况,调查了影响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如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学习偏好、学习目标导向等内在因素及课程安排、作业评价、课外环境影响等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建议:一是学生要增强专业热爱度,提高学习能动性;二是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三是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1])。  相似文献   

7.
农学专业是我校设置最早的传统优势骨干专业,2005年农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品牌专业。多年来,农学专业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部署赋予了林业发展新的使命。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人才教育为例,结合人才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林学专业教育与绿色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林业人才的管理有待深化以及人才稳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探索了提升专业特色、健全人才管理体制、提高林业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3个方面的需求,以期林学专业人才教育更好地为绿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在高等林业教育拓展传统林学专业,同时亦是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体现为服从于教育目标,又指导着各课程目标,特点则表现为稳定性、层次性、灵活性等,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实际沟通能力,具有"大保护"意识,能较好地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开发利用关系,具备一定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249-250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会展专业本科教育院校中较多的一类,在会展行业和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寻求会展专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本文立足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块化改革,从应用型本科定位、会展行业人才培养趋势、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项目流程式的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和模块化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以期对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在高等林业教育拓展传统林学专业,同时亦是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体现为服从于教育目标,又指导着各课程目标,特点则表现为稳定性、层次性、灵活性等,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实际沟通能力,具有“大保护”意识,能较好地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开发利用关系,具备一定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品牌、质量、特色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发展、提高的基础。南京农业大学在近几年省级和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和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了专业建设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品牌”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林学本科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和实施了农业院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视域下的林业院校正面临着一场持续、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治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了当前国内林业院校本科教育遭遇的现实困境;根据新工科提倡的专业建设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方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林业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总体思路。借鉴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提出“新林科”概念,从专业结构交叉融合、课程新体系构造和实验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为宗旨,针对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梳理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专业特色与知识能力,依据专业知识能力,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本专业现有基础,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提出了"3+1"培养模式,并构建合理的分类教育模式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新时代赋予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新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入手,针对园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通过构建一体化融合机制、专业化师资队伍、实效化实践平台、多元化考评机制等4个方面,探索出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新农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的背景下,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是河北省高校质量工程中具有全局性、示范性、引导性的重要项目,其建设意义突出表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方面。以河北省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的建设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有效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技能竞赛对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能够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院校实现专业与社会接轨,无缝衔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保障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双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校企互动等,夯实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