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期红肉桃品种天仙红、白肉桃品种金华大白桃和黄肉桃品种锦香果实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红、黄、白肉桃果皮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66.2~170.1、64.9~169.5和18.6~146.3μg/g·FW,果肉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0.2~31.7、7.6~33.8和2.1~25.1μg/g·FW,果皮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9~24.3、8.4~17.2和2.8~7.2μg/g·FW,果肉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0~35.8、1.5~29.5和1.6~4.8μg/g·FW。桃果实果皮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表儿茶素,果皮中儿茶素含量高于果肉,在成熟早期白肉桃、成熟中期黄肉桃和成熟后期红肉桃果实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红肉桃18(离核、红肉)、红肉桃6(粘核、红肉)、沙红桃(白肉)和锦香(黄肉)4个桃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果皮、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4个品种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叶绿素含量略有波动或缓慢下降;红肉桃6、红肉桃18和沙红桃3个品种果皮、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下降,锦香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6月上旬开始快速上升,到6月12日时最高达0.014 mg/g;4个桃品种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含量6月上旬开始上升,其中红肉桃18含量最高,到6月12日达0.15 mg/g;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一样,果皮、果肉中花青素含量远低于叶片中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4份桃品种果皮、果肉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红肉桃6、红肉桃18果皮、果肉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花粉直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为母本,选用白肉火龙果花粉以及红肉、白肉火龙果混合花粉作为花粉源进行人工授粉,并以自然授粉为对照,研究花粉直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红肉火龙果在成熟期、单果重、可食率和种子数等方面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在座果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千粒重和风味等方面与对照差异显著,存在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果皮厚度、鳞片红色着色面积、果肉颜色、种子颜色、种子形状等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无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质量的火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比较了CTAB-SDS法和SDS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2种提取方法均获得约23.1 kb的DNA片段。其中,CTAB-SDS法获得的DNA提取上清液颜色为淡黄色,提取总DNA的量为7.4~7.7 mg·kg~(-1),OD_(260/280)值在1.81~1.95之间,OD_(260/230)值在1.26~2.03之间, DNA平均质量浓度为0.51 g·L~(-1)。SDS法获得的DNA提取上清液颜色为深棕黄色,提取总DNA的量为3.5~4.15 mg·kg~(-1),OD_(260/280)值在1.52~1.68之间,OD_(260/230)值在1.35~1.53之间,DNA平均质量浓度为0.075 g·L~(-1)。可见,CTAB-SDS法提取DNA的片段较完整,纯度较高,可直接用于后续实验操作,更适用于火龙果根系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新疆杏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开发利用,以3个杏杂交优株为试材,在成熟期测定其果实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并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果皮和果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杏优株的单果重范围在13.01~20.60 g, ZJX-02优株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优株;维生素C含量在8.72~9.30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19%~22.32%,可溶性总糖含量范围在7.60%~8.86%,可滴定性总酸含量范围在1.60%~1.99%,优株间内在品质指标差异显著。从3个杏优株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一共鉴定了13种类胡萝卜素,杏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八氢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为主,果皮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250.333~397.333μg·g-1和76.070~119.000μg·g-1,果肉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47.000~356.000μg·g-1和33.100~54.500μg·g-1。通过对3个杏杂交优株进...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油梨品种桂垦大2号(Persea americana Mill.Guikenda No 2)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发育期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成分和总脂肪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实成熟期,棕榈酸含量在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均比其它脂肪酸成分含量高,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3%、50%、39%和34%;在果肉发育后期,总脂肪酸干重含量由1.63 g/hg增加至11.12 g/hg。果糖、葡萄糖、甘露庚酮糖、甘露庚糖醇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皮、果肉和种皮等整个发育期间,甘露庚酮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而在种子整个发育期间,果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综合分析可知,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之间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内含物的变化,为火龙果高产栽培、花后管理及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选取大红、白玉龙和双色3个不同品系的火龙果,测定花后0~35 d果实的形态指标、内含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火龙果的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肉横纵径随着生长过程的推进均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果皮厚度呈现为先增厚后迅速变薄的趋势。(2)果实可溶性糖、甜菜红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为前期稳定积累、后期迅速增加的变化趋势。(3)果实有机总酸含量呈现出“M”形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前期主要成分为草酸,后期为苹果酸。(4)花后35 d果实成熟时,大红火龙果的平均鲜质量最大,为313.3 g,果实、果肉横径最大,分别为74.74、70.43 mm,果皮最薄,厚度仅为1.71 mm,双色、白玉龙火龙果次之;大红、双色火龙果果形为近圆形,白玉龙果实、果肉纵径最大,果形表现为椭圆形;双色火龙果的平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分别为124.91 mg/g、19.4%,大红火龙果次之,白玉龙火龙果最少;大红火龙果的甜菜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双色、白玉龙火龙果,为57.52 mg/L;大红火龙果的总...  相似文献   

9.
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土壤和活性污泥的最适DNA提取方法。采用9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片段大小、16SrDNA PCR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液氮研磨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800mg/L,OD260/OD280为1.7。提取率为320μg/g;在活性污泥中,液氮浸泡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1 485mg/L,OD260/OD280为1.59,提取率为594μg/g。  相似文献   

10.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嘉宝果全果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全果富含维生素C(159mg·hg~(-1))、还原糖(45.7%),以及硒(0.054 6mg·kg~(-1))、镁(200.20mg·kg~(-1))、锰(2.69mg·kg~(-1))等矿质元素。果实各部位中,果皮营养最丰富,其粗蛋白(6.65g·hg~(-1))、维生素C(206mg·hg~(-1))及硒(0.058 4mg·kg~(-1))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4.71g·hg~(-1))略低于种子;果肉水分(86.49%)及还原糖(73.5%)含量最高;种子氨基酸含量最高(4.86g·hg~(-1))。  相似文献   

12.
黄皮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开发利用黄皮,选择黄皮枝条、果皮、果肉和种子4个部位,采用95%乙醇浸提,得到4个部位的提取物,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该4个部位提取物的多酚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黄皮果皮、枝条、果肉和种子浸膏的多酚含量分别为165.6μg/mg、152.0μg/mg、131.8μg/mg和117.5μg/mg;在0.05~2.0mg/mL,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量效关系,且清除率和半数清除率(IC50)均为果皮枝条果肉枝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产猕猴桃黄金果、金艳、红阳、翠玉和毛花以及新西兰所产猕猴桃阳光金果为材料,测定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比较不同猕猴桃品种、不同组织部位抗氧化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猕猴桃果肉抗坏血酸含量为65.95~209.77 mg/100 g、果皮为139.36~426.09 mg/100 g、种子为65.74~184.92 mg/100 g;果肉黄酮含量为16.67~103.41 mg/100 g、果皮为53.97~435.36 mg/100 g、种子为15.76~71.90 mg/100 g;抗氧化物质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和组织部位间差异;果肉、果皮、种子抗坏血酸含量均表现为毛花最高,红阳次之,金艳最低;不同组织部位品种间黄酮含量表现不一致,但均为毛花最低;6种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均表现为果皮的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和种子;猕猴桃食用部位果肉组织抗坏血酸和黄酮总量以毛花最高,红阳次之,二者是保健价值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欧李提供理论参考,以红皮红肉欧李、红皮黄肉欧李和黄皮黄肉欧李3种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欧李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欧李资源类型果皮、果肉和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均基本表现为硬熟期高于完熟期,其中硬熟期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完熟期多124.95、30.21、99.39、264.28和6.93 mg·100 g-1。在果实的不同部位,除黄皮黄肉欧李总酚含量在果肉中最高之外,3种欧李资源类型各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果皮中最高,其中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分别比果肉多471.99、48.19、75.42、111.33和3.79 mg·100 g-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欧李资源类型均表现出硬熟期果实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完熟期的特性;多数欧李资源类型果皮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果皮是果实中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和积累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不同品系火龙果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情况和枝条的扦插成活率.[方法]以红皮白肉和红皮红肉2个品系火龙果的种子及枝条为研究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种子萌发和枝条扦插的影响.种子耐盐性试验设置了8个NaCl浓度(0、1、2、3、5、7、9、11g/L);枝条扦插试验设置了4个浓度(0、1、3、5 g/L).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扦插的长根情况观察分析.[结果]试验表明,NaCl胁迫下,2个品系的火龙果种子均表现出低浓度NaCl胁迫促进萌发,而高浓度抑制萌发,并且红皮红肉品系种子萌发能力优于红皮白肉品系;NaCl低浓度胁迫促进火龙果枝条的生根率和成活率,在相同浓度胁迫下红皮红肉品系生根率和成活率均高于红皮白肉品系.[结论]研究可为火龙果在福建地区的生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红肉火龙果桂红龙系列‘金都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测定从果实谢花后第1天到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果形指数、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火龙果成熟时果形指数1.14,主要表现为近圆形,花后8~23 d为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平均增长速率为20.5 g/d,快速生长期结束后(果实开始转红),果皮厚度下降,果皮鲜重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中低肥力果园火龙果科学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贵州省火龙果典型产区罗甸县进行定株施肥试验,设置5个施钾肥处理:CK(仅施机肥)、K0(0g/桩)、K1(150 g/桩)、K2(300 g/桩)、K3(450 g/桩),统计火龙果周年产量,测定植株养分浓度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不同施钾水平火龙果的养分分配与产量品质。【结果】火龙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茎蔓、果肉和果皮中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钾>氮>磷。中肥力果园,随施钾量增加火龙果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随时间推移,肥料效应更为显著;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较不施钾肥产量增加显著,但钾肥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中、低肥力果园连续3年施钾肥,各施钾处理(K1~K3)产量较未施钾肥的处理(K0)分别提高4.8%~21.66%、20.72%~26.35%。施用钾肥能够促进火龙果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中、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能保证火龙果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适宜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300g/桩。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5,(3):26-29
本文研究建立一套高效、简便的草地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提取的微生物总DNA片段大小在23 kb左右,纯化后的DNA产量为(7.76±1.53)μg·g-1,OD260/OD280为1.78±0.04,OD260/OD230为1.76±0.02。  相似文献   

19.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 (L) Osbeck cv.Cara Cara)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果皮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红肉脐橙果肉中蔗糖主要在果实着色前积累,而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于果实成熟期积累,成熟时果肉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1∶1∶2,表明红肉脐橙果肉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皮蔗糖含量也于果实着色前迅速增加,着色期和成熟期逐渐下降,而葡萄糖和果糖于着色期以较快的速度积累,成熟期维持在稳定而较高的水平,成熟时果皮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2∶2∶1,表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以积累己糖为主。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μg·mL~(-1)和0.006 25μg·mL~(-1)、0.050μg·mL~(-1)和0.025μg·mL~(-1)、0.2μg·mL~(-1)和0.1μg·mL~(-1)、0.8μg·mL~(-1)和0.4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