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 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 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 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 44 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 芳樟 醇、橙花叔醇、β- 紫罗酮、反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 甲基呋喃、 苯甲醇、苯甲醛、顺 - 己酸 -3- 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 杜松烯、二甲硫、 顺 - 茉莉酮、1- 乙基 -2- 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 种成分相对含量在 3 种资源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 3 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 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 3 类香气成分的相对 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重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香气的特异性,为该地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重庆地区主栽品种名山白毫、蜀永1号、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种、早白尖5号和蜀永2号所制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并运用主成分(PCA)分析方法研究其特征性香气物质及香气品质特征.结果表明,该6个品种工夫红茶共检测出香气成分69种,其中名山白毫38种、蜀永1号28种、巴渝特早43种、四川中小叶种42种、早白尖5号44种、蜀永2号36种;平均质量分数占比较高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有5种,分别是醇类(28.42%~56.79%)、醛类(18.42%~39.58%)、酯类(16.82%~25.07%)、烯类(3.61%~10.62%)及酮类(2.67%~5.85%).通过PCA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及11个特征挥发性香气物质,分别为橙花叔醇、罗勒烯、正辛醛、庚醛、正己醛、香叶基丙酮、δ-杜松烯、反-2-丁酸己酯、反-2-已烯醛、苯甲醛、橙花醇.主成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巴渝特早,名山白毫,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蜀永1号,蜀永2号.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特征香气品质主要呈现为花香及甜香,其中巴渝特早香气品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贺州8种红茶茶样的挥发性物质,确定其主要香气成分,为开发优质、特色的红茶产品,以及进一步提升贺州红茶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贺州8种红茶茶样(福云六号、迎霜、春波绿、金牡丹、梅占、金观音、开山白毛茶和桂绿)的香气成分,比较分析各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呈香特征.[结果]贺州8种红茶样品中挥发性芳香物质达70多种,筛选鉴定出主要香气成分31种,包括醛类(5种)、醇类(13种)、酯类(2种)、酮酸类(2种)、烃类(6种)和其他(3种).其中,醛类物质是8种红茶的最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19.343%~35.460%,以迎霜的相对含量最高,桂绿最低;其次为醇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为15.598%~25.863%(梅占相对含量最高,福云六号最低)和13.322%~20.814%(桂绿相对含量最高,迎霜最低).异戊醛、异丁醛、己醛、异戊醇、苯甲醇、苯乙醇、叶醇、芳樟醇、环氧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香叶醇、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1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达50.000%~60.000%,是贺州红茶的最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贺州红茶的青香、花香、果香特征性香气.[结论]贺州8种红茶茶样均具有茶叶的青香香气,兼有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符合我国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结果为贺州市开发优质、特色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筛选出香气优良的古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物质,检测到26种主要香气物质,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2.134%~88.184%;按照其香味特征的不同,分为3个香型,分别是以戊醛、己醛等低级脂肪醛类物质为代表的清香型物质,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代表的花香型物质和包括苯乙醇、苯乙醛和香叶醇的甜香型物质。香叶醇、苯乙醇、苯乙醛、异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是形成久安古树红茶不同香型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们在5类古树红茶中的含量差异是造成久安古树红茶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长叶类古树红茶和小叶类古树红茶检测到较多的花香型物质和甜香型物质,且感官审评上表现出花香、蜜香,为5类古树红茶中香气因子表现最佳的2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构成,为"桂热2号"红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红茶工艺(CT)、新红茶工艺(XG)将"桂热2号"茶树鲜叶制成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香气成分,分析香气特征。[结果]"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咖啡因、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2-甲基丁醛、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等。"桂热2号"红茶香气主要表现为甜毫香和花果香,XG能将工夫红茶香气特性从花果香到甜香转化,且持久性更好。[结论]新工艺(XG)能影响桂热2号红茶的香气及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8.
玉簪属植物花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玉簪属植物的花香进行评价,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花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该属植物花香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玉簪属11个种和119个栽培品种的花香气成分,通过对其花香进行感官评价调查了花香类型的多样性,并结合玉簪属植物的遗传关系探讨该属特征香气的来源。【结果】玉簪属植物花香可分为7个等级:无香(0分)、无香-淡香(0-1分)、淡香(1分)、淡香-中等(1-2分)、中等(2分)、中等-浓香(2-3分)和浓香(3分);其中89%的玉簪属植物(前4个等级)没有明显花香,少数玉簪属植物(后3个等级)具有突出的甜香气味,但其花香类型较单调。从玉簪属植物花中分离鉴定了59种香气成分,包括萜烯类38个、苯丙酸类8个、脂肪族化合物12个以及1个含氮化合物。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释放量占总香气成分的73.85%-100%。不同种/品种之间的花香气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变化差异很大,中国原产种玉簪(Hosta plantaginea)及其栽培变种重瓣玉簪(H. plantaginea ‘Aphrodite’)的总香气成分及各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均最高,与其最浓最特殊的花香气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玉簪属植物香气成分与花香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突出甜香气味(中等、中等-浓香和浓香)的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因含有高释放量的芳樟醇而显著区别于没有明显花香(无香、无香-淡香、淡香和淡香-中等)的玉簪属植物。芳樟醇可作为玉簪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其优势合成是玉簪花具有浓郁甜香的主要原因。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玉簪属植物花香的主要成分,而缺少高含量低嗅感阈值的香气物质是造成玉簪属植物花香类型单调的原因。具有突出甜香气味的品种多数是以H. plantaginea做亲本的杂交后代或其组织培养体系,其他可能来源于日本园艺栽培品种。【结论】玉簪属植物的花香分为7个等级,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中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其花香的主要成分,而芳樟醇可作为该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玉簪属植物突出的甜香气味多数来自中国原产种H. plantaginea,它是玉簪属植物花香育种中最有价值的亲本。该属还存在其他可利用的香花型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桂香22号×尧山秀绿和桂香22号×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分别进行绿茶适制性和红茶适制性试验,通过感官评审对其杂交后代进行初步评价筛选,结果评选出优秀绿茶单株10个,其中多数表现出母本香气带花香,父本外形翠绿的品质;红茶优秀单株9个,多数表现出母本外形有毫、香气花香的特征;没有发现明显变异或具有超亲性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检测福州茉莉红茶香气成分,研究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品质的相关性。以福州市茶王赛茉莉红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茉莉红茶香气组分,通过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气成分组成,利用MPP和SPSS软件分析茉莉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福州茉莉红茶中共鉴定出36种香气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酯类、3种含N化合物、15种萜烯类化合物和5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13.51%~22.94%)、苯甲醇(7.25%~19.22%)、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12.34%~22.49%)、乙酸卞酯(12.54%~19.64%)、α-法呢烯(8.66%~15.61%)和氨茴酸甲酯(7.21%~9.89%)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前3个主成分呈较大相关(载荷量0.6或-0.6)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7、7和3种,筛选出茉莉红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δ-杜松烯、α-法呢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和氨茴酸甲酯,其中前5种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的品质成正相关,后4种香气与茉莉红茶的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红茶是云南的三大茶之一,运用云南大叶种制出的红茶具有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其以浓、强、鲜为特色著称与世。但是,长期以来,云南红茶以中低端茶叶为主,有时为了追求产量,而忽略了对茶叶品质的筛选,导致优质高效益的红茶生产较少,与其他名优茶产销两旺的状态反差较大。研究以5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内含成分分析,选出茶多酚含量较高的材料,再对高茶多酚材料通过对红碎茶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了5份红碎茶品质优良且内含物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这为将来的专用名优红茶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化合物63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了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了宜昌红茶的花果甜香特征性香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取祁门红茶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膜分离浓缩技术制备烟用香料,再将其制备成具有祁门红茶香气特征的烟用香料,调配成不同浓度的茶香爆珠添加于卷烟滤棒中,对爆珠香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对卷烟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对比,并用ESR(电子顺磁共振)对卷烟的自由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爆珠后,卷烟烟气成分中烟草的中性香味成分增加,红茶爆珠赋予卷烟丰富的烟气香气,红茶的清甜花香与卷烟的焦甜香很好地协调在一起,烟气细腻柔和,提升了卷烟的感官质量,对卷烟的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发挥云南红茶独特的品质优势,通过对云南主要红茶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不同产区、不同生产厂家的部分红茶样品,测定红茶样品的水分、灰分、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主要理化指标,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对云南红茶的品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较高;工夫红茶中临沧地区的茶叶感官审评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灰分含量红碎茶稍高于工夫茶,茶多酚含量则相反;整体上云南红茶品质较好,地区之间有所差异,而以临沧地区的红茶品质较优。云南红茶在风味和地域性的香气组成及特点等方面值得更深入地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九安古茶树资源香气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资源生产特色古茶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统一制备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类久安古树红茶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长叶类60种,大叶类36种,小叶类55种,圆叶类57种,紫叶类39种。共有香气成分21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6.48%(小叶类)~85.62%(紫叶类)。醇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是久安古树红茶中含量较丰富的挥发性物质类型,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9%(紫叶类)~97.58%(大叶类)。芳樟醇、香叶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金合欢烯、己醛、壬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异丁醛是久安古树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47%(小叶类)~66.75%(大叶类),挥发性物质在茶叶中的差异性分布形成5类红茶各异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10个我国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样品的滋味特征,对红茶中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建立红茶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临沂红茶、湖北红安红茶、安徽祁门红茶、河南信阳红茶、浙江绍兴红茶、湖南古丈红茶、福建武夷山红茶、贵州普安红茶、四川雅安红茶、云南凤庆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其茶汤滋味进行描述分析并比较差异。采用红茶色素系统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茶样中的茶叶色素、儿茶素单体、生物碱类、没食子酸、游离氨基酸类、黄酮醇苷类、可溶性糖总量和有机酸类等总计65种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所有测得的生化组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种红茶样品分类后分别进行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0个典型红茶产区的代表性茶样间滋味特征差异明显,产自云南、贵州的两个大叶种红茶的茶汤滋味呈现出"醇厚鲜爽"的特点,其余8个中小叶种红茶样品的滋味以清鲜型为主。对10个样品中的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大叶种红茶与中小叶种红茶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到很好的区分,前者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较高。在第二主成分上,具有清鲜型滋味特征的中小叶种红茶被分为了两类,分析其滋味特征发现,其中鲜度更高的山东临沂红茶、安徽祁门红茶和浙江绍兴红茶3个茶样在第二主成分上得分较高。结合分析样品在第一、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及主要滋味物质的影响因子发现,富马酸、儿茶素总量、Myr-3-O-glu、茶碱、可可碱和茶黄素等滋味物质对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有较大正向影响,滋味特征为醇厚型的两个大叶型红茶中这些物质含量较高,均值分别达到了7.6、554、1.3、7.9、205和15μg?mL~(-1),与中小叶种红茶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两个山柰酚三糖苷及黄酮醇苷总量则与第一主成分得分呈较强的负相关,在中小叶种红茶样品中含量较高。湖北红安红茶的黄酮醇苷总含量最大,达到80μg?mL~(-1),约为大叶种红茶的4倍;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与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呈较强的正相关。鲜度较高的1、3、5号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了300μg?mL~(-1)左右。【结论】我国10个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的滋味特征差异明显,大叶种红茶呈现"醇厚鲜爽"的滋味特征,中小叶种红茶的滋味则以清鲜型为主。儿茶素类及其氧化产物生物碱和有机酸类物质为醇厚型红茶中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而"清鲜"滋味特征主要由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茶树新品系桂红2号工夫红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香气特征,采用GC-MS技术对该品系红茶样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共鉴定出45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及碳氢类等,其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41.76%、β-芳樟醇相对含量15.83%、苯乙醇相对含量8.47%、香叶醇相对含量4.08%。该品系红茶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高,Owuor风味指数(FI)的香气物质组成优良,由此推断其制作红茶甜花香高。  相似文献   

20.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兼容性好,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在影响红茶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将以红茶香气为出发点,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不断提高和改进红茶总体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