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制备及体外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丙酮和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对鸡血藤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测定了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鸡血藤的各种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13 mm,属低度敏感;对鸭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属中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大于13 mm,小于19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在19 mm以上。鸡血藤微波提取物对鸡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700 mL/L乙醇提取物对鸭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5.63 mg/mL。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的挖洞法,进行了黄连等11种中药对能引起多种畜禽疫病的大肠艾希氏菌的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1种中药中的黄连、黄芩、地榆、赤芍、丹皮对该菌有抑制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对5株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9.1毫米,为高度敏感;地榆为15.3毫米、黄芩为13.8毫米、赤芍为13.3毫米,均为中度敏感;丹皮为10.3毫米,仅有微弱的抑菌作用。其它6种即山栀、当归、木通、知母、内桂、甘草,都无抑菌作用。而11种中药的混合液,其抑菌效果显著增高,对5株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6.67毫米,远远超过11种中药单独抑菌圈平均直径10.5毫米,同时也比有抑菌作用的5种中药平均直径14.4毫米为高。说明本方剂对当地大肠艾希氏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用本方散剂拌在饲料内喂服,或水调灌服,或作成食团填饲,每只成年鸡每次1~3克,每天2次,连喂3天,对本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对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8士2.63 mm和14.58士3.45 mm;乌梅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连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黄芩的抑菌效果随pH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家兔临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通过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极度敏感;黄连、厚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0mm^20.5mm,最小抑菌浓度在15.6~31.3mg/mL,石榴皮、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0mm^19.5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7.8mg/mL,本研究为家兔致病菌的中药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丁香等14味中药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体外抑菌试验。方法:选用14种中药(白芍、乌梅、苦参、蒲公英、丁香、黄连、山楂、黄柏、大黄、连翘、柴胡、穿心莲、郁金、白芷),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制备出生药浓度为1g/L。前4种中药提取出膏状物全部用无水乙醇溶解,后10种中药精密称取两份分别用无水乙醇、70%乙醇溶解,通过琼脂打洞法测定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连翘、柴胡、穿心莲、郁金、白芷的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白芍、乌梅、苦参、蒲公英的中药提取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在琼脂打洞法中平均抑菌圈分别为17.7mm、26.0mm、16.7mm、12.0mm,丁香、黄连、山楂、黄柏、大黄的中药提取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圈为17.0mm、10.5mm、21.5mm、15.5mm、17.5mm;用70%乙醇溶解所测平均抑菌圈分别为21.5mm、23.5mm、23.0mm、21.5mm、21.5mm。结论:9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大小为乌梅山楂白芍大黄丁香苦参黄柏蒲公英黄连;中药膏状物提取物用70%乙醇溶解可以获得更大的抑菌圈,说明溶解于水中的中药提取物也含有抑菌成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药不同提取方式所得的提取物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选用地榆、黄连、决明子、板蓝根等几味中药,采用平皿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黄连、地榆的水煎剂、醇制剂对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强;黄连的水煎剂对大肠杆菌效果最强,地榆水煎剂、黄连的醇剂对大肠杆菌效果较强;决明子水煎剂、地榆的醇剂对金黄色葡萄菌抑菌效果较强;其它中药制剂对三种细菌抑制效果较差。本试验表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还需采用现代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才有更好奏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O_8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猪源大肠杆菌O8对黄连等10种中药的体外敏感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对大肠杆菌O8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1.3 mm,其MIC值为7.813mg/m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五倍子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mg/mL;而苦参不敏感,其MIC值为500mg/m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7种中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并且为减小致病菌的耐药性提供试验依据,本试验以65%乙醇水为溶剂,煎煮提取,减压浓缩,提取物离心后分成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分别采用管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显示:7味中药提取物中,赤芍、连翘、白术的上清液和沉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穿心莲、莪术和秦艽对部分菌株有抑制作用,而知母上清液的抑菌作用不明显;中药沉淀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的抑菌效果,且连翘、赤芍提取物对临床耐药金葡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连解毒汤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平板打孔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7.50mm±0.50mm、14.00mm±0.80mm、10.63mm±0.89mm。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依次为250.0、31.25、250.0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依次为500.0、250.0、250.0g/L。对黄连解毒汤进行拆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芩单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黄连解毒汤原方的抑菌效果相接近,黄芩是原方中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药。黄芩、黄连两药配伍有拮抗作用,使其抑菌作用减弱。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用中药方剂防治细菌性疾病提供理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其复方组合对奶牛隐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选用三种中草药进行单味中药及复方组合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5. 00 mg/m L的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 6. 25 mg/m L的半枝莲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余浓度的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低度敏感。中草药复方组合抑菌试验中,浓度均为25. 00 mg/m L的半枝莲+地榆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为9. 67 mm。说明试验选用的三种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复方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株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五味子等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L2(O1)地方流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制备了单味中草药药液,浓缩为生药含量为1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味子、诃子对狐源致病性E.coli呈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1.3mm~20.3mm之间,MBC均为7.825mg/mL;金银花、黄连、苦参3味药物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 mm~19.3 mm之间,MBC在15.65mg/mL~31.25mg/mL;板蓝根、黄芩、五倍子等10味药物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1.3mm~14.2mm之间,MBC在62.5mg/mL~250mg/mL;连翘、地丁、白头翁、穿心莲4味药物为低度敏感;其余药物无明显的效果。筛选出了五味子、诃子、黄连、金银花、苦参5味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地方株敏感的中药,可为狐源致病性E.coli的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单一中草药、多种中草药组方对猪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单一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组方。试验选用黄芪、何首乌、黄连、金银花、大黄、白头翁、五倍子、葛根等八种中草药的提取液,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育肥猪常见的有害肠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猪大肠杆菌对黄连、金银花和五倍子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54、20.13、20.13 mm,其MIC值分别为31.25、125、125 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芪、黄连和大黄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7、12.57、14.4 mm,其MIC值分别为250、125、125 mg/ml。(3)沙门氏菌对黄芪呈低度敏感,MIC值为250 mg/ml,黄连和大黄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MIC值均为62.5 mg/ml。(4)黄芪和何首乌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75 mg/ml,何首乌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1 mm;对沙门氏菌呈不敏感,抑菌圈直径为9.8 mm。(5)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25 mg/ml,黄连0.5 mg/ml,大黄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 mm;对沙门氏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9 mm。综上所述,单一添加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以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复配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探讨黄芩、黄连、地锦草、白术等几种中药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选取黄芩、黄连等几种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抑制的中药,提取各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单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抑菌圈直径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所选几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打孔法试验结果可知3种菌对黄连、黄芩、连翘呈高敏和中敏反应,有的甚至达到极敏。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可知,黄连、黄芩、连翘、丹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达到16 mg/m L或者32 mg/m L。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中西药联用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西药组合,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药物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KpQHD1~14)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12个药物组合联用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7种药物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单用时以恩诺沙星和头孢曲松抑菌效果最佳;在12个中西药联用组合中,恩诺沙星+黄连、头孢曲松+黄连、氟苯尼考+黄连组合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K.p QHD3、K.p QHD12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氟苯尼考+五味子组合对临床分离菌株K.p QHD1、K.p QHD4、K.p QHD6、K.p QHD9、K.p QHD5、K.p QHD7、K.p QHD8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说明中西药联用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将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醋五味子等15种中药进行提取,通过琼脂打洞法比较体外抑菌效果研究。试验选用15种中药(醋五味子、千里光、石榴皮、地榆、石菖蒲、吴茱萸、秦皮、姜厚朴、白头翁、升麻、忍冬花、马齿苋、葛根、大青叶、鱼腥草),分别采用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提取制备出生药浓度为1 g/mL,以琼脂打洞法测定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水煎法除地榆、千里光、忍冬花、石榴皮、醋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中药对大肠杆菌均表现为不敏感,所测得平均抑菌圈大小分别为7.33 mm、10.67 mm、8.83 mm、6.5 mm、16.17 mm;乙醇回流提取法中醋五味子、石榴皮、大青叶和千里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所测得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33 mm、11.67 mm、8.33 mm和6.67 mm,其余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为不敏感。说明同一种中药分别通过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提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15种不同中药通过同一种方法提取对大肠杆菌抑菌程度不同,选用中药最优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来全面有效地发挥中药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打孔法,用15味中药及所组方剂对2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猪大肠艾希氏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O_8血清型菌株对丹皮呈高度敏感;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对黄芩、连翘、五味子、地榆呈中度敏感;丹皮、诃子、藿香和黄连分别对 O_(141)血清型和O_8血清型均有中度抑制作用;诃子、藿香、肉桂和黄连分别对 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有轻度抑制作用;而板蓝根、当归、赤芍、甘草、木通、桂枝等6味中草药和方剂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中药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鸡源性沙门菌的抑菌作用,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连、黄芩、五倍子、丁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提取物,并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其与环丙沙星联用对沙门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结果显示,4味中药醇提物对沙门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黄连相对于其他3味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黄连醇提物按照黄连素提取工艺进一步提取,获得粗品,此次提取物提取率为8.17%。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在1.28μg/mL时,使环丙沙星的MIC值降低至0.64μg/mL;而环丙沙星在1 562μg/mL时,黄连提取物的MIC值降低至781μg/mL,说明两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环丙沙星或黄连的抑菌效果,而根据FIC指数判断标准可得FIC指数为0.75,这表明黄连提取物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方法:选取治疗乳房炎常用的中药20味进行超声提取,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当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要求抑菌范围内,说明菌数符合要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大黄、黄芩、连翘、地肤子、远志、知母和丹参;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甘草和知母;对停乳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知母、地肤子、远志和大黄;对肺炎克雷伯菌,20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50 mg/mL。结论:不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其中黄连、甘草、黄芩、大黄、知母、连翘、丹参等对奶牛乳房炎6种病原菌抗菌活性均较强,且抗菌活性强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