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集吉林省白城地区镇赉县周边6个鱼塘的各种鱼类,用直接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采集回来的麦穗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感染率最高、感染强度最大的鱼塘是四方坨六分场。随即对四方坨六分场鱼塘中各种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也采用同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率最高的是麦穗鱼、银飘鱼、尖头鱥,均为100%;其次是细鳞鱼,为80%;其他种类的鱼虾均未检测到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寄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891-1893
旨在了解聊城地区野生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聊城地区徒骇河中采集鲫鱼、麦穗鱼、白鱼、洛氏鱥、鳑鲏鱼5种野生淡水鱼共计693尾,采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分别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并用豚鼠感染的方法证实鱼体内所染虫种。结果发现5种淡水鱼全部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41.13%(285/693),以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为58.88%(136/231),洛氏鱥最低为6.87%(9/131),单尾感染强度最高为鲈塘鳢(784个/尾),单尾感染强度最底为洛氏鱥(5个/尾),鱼背部肌肉感染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腹部肌肉38.25%、鱼鳃为5.97%。聊城地区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宣传和防治工作,以保护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12):82-84
购于永修县集贸市场6个不同水域摊贩(6组)的白条鱼330尾,取背部两侧肌肉制作鱼肉压片,置于显微镜4×16倍下逐行或逐列检查,发现囊蚴后换10×16倍镜下确认并数码照相。其结果检出华枝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2种及不明种类吸虫囊蚴3种;第Ⅲ组感染率为100%为最高;其次第Ⅵ、第Ⅴ和第Ⅱ组分别是91.67%、66.67%和64.29%,感染率在60%~100%不等,第Ⅰ、Ⅳ组感染率为0,6组不同水域白条鱼囊蚴感染情况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多种动物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华支睾吸虫的分离鉴定主要集中在成虫或囊蚴,对虫卵的研究甚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建立了感染人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片段PCR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75-479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淡水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吉林省是我国该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解吉林省淡水鱼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对吉林省扶余市3个乡镇(长春岭镇、得胜镇、更新乡)的松花江流域及沿江支流的野生淡水鱼感染情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与PCR鉴定。进行胃蛋白酶消化法的囊蚴形态学观察;PCR引物的设计及特异性鉴定;华支睾吸虫吉林分离株囊蚴和成虫的PCR鉴定。结果显示,3个乡镇分别获得11种淡水鱼,麦穗鱼、泥鳅、黑鱼、老头鱼、鲫鱼、鲶鱼、嘎牙子、白鲢、虾、白鱼、船钉鱼平均每克囊蚴感染量依次为142.16、0.47、0.05、0.38、0.09、0.14、0.32、0.07、0.42、10.23、39.3个,其中麦穗鱼感染量最高。华支睾吸虫吉林分离株18SRNA的PCR扩增片段与中国广西分离株同源性为98%。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肇源县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肇源县12种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10尾淡水鱼中,检出阳性鱼186条,感染率为36.47%,其中麦穗鱼、柳根鱼和船丁鱼的感染率分别为92.45%(98/106)、78.95%(15/19)和52.00%(13/25),未在鲈塘鳢、黄颡鱼和泥鳅体内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的感染强度最高,达到88个/g。说明肇源县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在该地区生食或吃未煮熟的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感染吸虫囊蚴的种类,本研究采集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利用人工消化法收集的不同形态的吸虫囊蚴,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囊蚴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同时分别提取各种囊蚴的总DNA,利用PCR方法扩增其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主要感染3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方法是鉴定淡水鱼中吸虫囊蚴感染种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同时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各吸虫参考序列中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 3种吸虫囊蚴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2尾淡水鱼样品中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东方次睾吸虫...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为筛选特异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华支睾吸虫后囊蚴感染宿主的信号传导机制、探究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起点。从中国东北疫区(镇赉县)麦穗鱼肉里分离收集华支睾吸虫囊蚴,采用Trizol Reagent提取其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及第2链cDNA,加EcoRⅠ接头,经XhoⅠ酶切,用CHROMA SPIN-400柱离心层析纯化后,与载体λZAP Express连接,Gigapack III Gold包装蛋白体外包装,构建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华支睾囊蚴cDNA表达文库的库容量为9.15×105 PFU,重组率为99.5%,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6×1010PFU/mL。成功构建了一高质量的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宠物猫肠道寄生虫(特别是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11个地区898份宠物猫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10.58%(95/898)。在95份阳性样本中,优势虫种为球虫(49.47%)和华支睾吸虫(29.47%),其次为钩口线虫(16.84%)、芽囊原虫(7.37%)、贾第虫(3.16%)和蛔虫(3.16%)。总体来看,肠道寄生虫在焦作地区、6月龄及以下、未驱虫、未免疫和出现腹泻症状的宠物猫中检出率更高。除与性别因素无关外(P>0.05),年龄、驱虫情况、免疫情况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宠物猫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同时发现宠物猫的腹泻情况也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有显著相关性。临床症状分析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宠物猫比其他寄生虫感染的宠物猫更消瘦(P<0.001)。综上所述,河南省宠物猫主人今后应重视对幼猫的科学饲喂、做好定期免疫和驱虫,以降低肠道寄生虫的危害及人兽共患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2008年5月~2009年8月前来兰州卡贝芝宠物医院和兰州伊宝康动物医院就诊和注射疫苗的犬,采用肛门直接采集和自然排便相结合的方法采集粪便256份、同时随机采集血清134份,通过实验室检查,最终检出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华支睾吸虫(C.sinensis)、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犬复孔绦虫(D.caninum)、泡状带绦虫(T.hydatigena)5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抗体、虫卵或虫体。首次发现兰州市宠物犬感染华支睾吸虫,其成年犬感染率为3.92%;弓形虫感染率成年犬达11.76%、幼年犬达9.75%;绦虫平均感染率成年犬达7.84%、幼年犬达7.32%。  相似文献   

12.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肝胆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管上皮癌,因此华支睾吸虫被国际癌症署(IARC)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我国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该病人体感染的报道。近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威胁地区和人数不断增加。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已刻不容缓,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后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基础研究与防控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就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华支睾吸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当前已知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约有70余种,其中较常见的近30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给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由于人类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寄生虫病原体有机可趁,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比如肝吸虫病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熟透或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所引起的。当囊蚴进入机体后,会对其寄生的人和  相似文献   

14.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其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6种常见淡水鱼虾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麦穗鱼感染率最高,为93.3%,其他依次为鰟鮍鱼、鲫鱼、银飘鱼、鳊鱼和螯虾,感染率分别为20.0%、18.3%、11.7%、5.0%和3.3%;阳性鱼虾每克体重含囊蚴数最高的是银飘鱼,其次是麦穗鱼。  相似文献   

16.
正1鸭次睾吸虫病鸭次睾吸虫是寄生于鸭肝脏胆管或胆囊内的一种寄生虫。主要危害一月龄以上的鸭,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很高。常因胆囊、胆管虫体堵塞,而发生死亡,是目前对鸭危害较大的吸虫病。寄生在鸭胆囊、胆管内的次睾吸虫有两种(东方次睾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东方次睾吸虫。  相似文献   

17.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可使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肝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吸虫病。对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可使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肝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吸虫病.对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在5366只鸭胆囊中检获的东方次睾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进行的统计生态学分析表明:台湾次睾吸虫的总感染率、强度和密度均高于东方次睾吸虫(P<0.01)。台湾次睾吸虫是家鸭次睾吸虫中的优势种。两种吸虫的分布型经两种方法计算和拟合,符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两种次睾吸虫亲和性极小,而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分析表明在混合感染时,两种吸虫感染强度间的相互关系在多数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P<0.05)。感染强度与阳性家鸭频次亦成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和动物肝胆管内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为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