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了园林绿地和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桂林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不同绿地类型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推荐一批适合其生长的优秀景观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热点之一。以国内公布的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的遂宁市作为案例,选择对海绵城市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绵城市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植物景观进行美感评价,同时划出植物景观等级,推动海绵城市关于植物景观的研究,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是医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综合医院已将其户外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作为体现医院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部一期项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为例,从医院户外绿化设计原则、该项目植物种类选择、植物观赏特性以及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医院户外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力求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创造人性化、高品质的户外医疗环境,为医疗活动注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晓刚  罗奇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999-1003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植物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植物景观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面貌。如何利用植物景观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青岛、徐州是同处于南暖温带绿化区域的两座城市,以徐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青岛与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对两地植物景观的异同与特色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探究两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形成机制,为两地乃至同区域其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建设中,植物景观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以湖南益阳新世界-梓山湖畔为例进行分析,从植物种类、景观布局、色彩搭配、造景技术等方面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进一步发挥植物造景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赣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植物景观配置。所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对植物景观配置加强认识,并且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景观配置,使其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在城市建设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用植物材料是目前园林景观营造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在景观设计未考虑民俗的状况也屡见不鲜,本文对园林植物景观营造问题进行了概述,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景观营造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道路空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道路景观的绿化与美化离不开园林植物,道路植物景观会直接影响市民的心理与心理需要,也会对城市的整体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结合植物的造景理念进行道路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对传统佛寺及现代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系统探讨了浙江地区佛寺植物景观的特点,从佛寺园林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的方式及不同空间中植物景观营造三方面分析浙江佛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理念和手法,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浙江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游人视角出发,通过对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22.0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影响游人评价的项目公因子,并根据公因子的荷载信息,分析其对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影响。21个评价项目被提炼成为5个公因子:植物具有丰富的观赏性状因子、植物景观的美学感染力因子、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因子、休憩空间营造因子、植物选择的多样化因子。通过深入分析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植物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已经逐渐成为情感传达的符号,游人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的对话性和多样化,因此在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利用植物进行情感的传达和场地特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设置一定的休憩开敞空间,适当增加特色植物种类,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游人需求的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7,(3):97-102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离不开生态绿地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基于深圳所处自然植物带的优势,造就了该城市绿地建设可选的园林植物资源多样性极为丰富。本研究以既耐干旱又耐水涝为选择标准,利用植物快速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深圳光明新区试验点植物材料做出系统测定。根据所得到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植物材料做出分析评价。然后从中挑选最具生理意义的参数进行换算,并依据换算得分对植物排序。旨在对众多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做出有益探索,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绿化美化能使城市广场取得较好的景观、生态和游憩效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岳麓区区委区政府、五一广场、和平鸽广场、贺龙体育馆附属广场的植物景观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提升,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园林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景观,且根据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文化的不同,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设计也各有不同,已成为具有各个城市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城市特点,也要考虑植物生长和搭配特点,使其植物景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和长久稳定,本文在分析园林植物的个体形态和设计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园林植物的设计特性,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造,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园林植物景观在美化城市环境、装点城市风景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角度出发,结合景观设计意与匠的内涵,对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通过吸收雨洪、储存水源、增加下渗、净化污水等方式收集和回收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总量,缓解城市缺水的现状,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公园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项目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情况;该项目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城市滨河公园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寻求提高滨河公园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韩淑静 《新农业》2022,(1):33-3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园林植物造景要求越来越高.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园林工作者需要创新的造景理论、造景手法推进园林建设向前发展.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居住区植物设计步骤、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3个方面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选择了若干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要求,定量指标主要体现景观多样性要求,建立整体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及采用Simpson指数公式计算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指标值,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园林植物景观或其他城市人工植物景观的分析评价,尤其是适合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预评价及其多方案选优方面的应用.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