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种公鸡的精液品质不合格  公鸡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射精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颜色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射精量大的公鸡比射精量小的公鸡的精液合格率高。射精量大,但太稀、精子密度小,即使有足够的输精量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数量;精子不呈乳白色的也不能用,微黄色的精液不太稳定。同一只鸡的黄精液有时在镜下观察精子密度和活力都可以,但过几天又不行了,甚至精液的颜色也会变成乳白色;另外,采精时,精液被血、粪污染会造成精子死亡,混入尿液的精液会发生凝集反应,造成精子死亡;再者,不同公鸡的精液之间有时会不相…  相似文献   

2.
<正>1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好坏对受精率的影响极大。精子密度越大,活力越高,其受精率也越高。精子的品质的好坏与种公鸡有直接的关系。选用发育良好,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活力强,畸形精子率低种公鸡对人工受精率提高至关重要。1.1光照  相似文献   

3.
1种公鸡的精液品系不合格公鸡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射精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颜色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射精量大的公鸡比射精量小的公鸡的精液合格率高。有的公鸡射精量大,但太稀,精子密度小,即使有足够的输精量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数量,这样的种公鸡不能用,不呈乳白色的精液一般不能用,微黄色的精液不太稳定,我在实践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一只公鸡的黄精液有时在镜下观察,精子密度和活力都可以,但过几天又不行了。另外,采精时,精液被血、粪尿污染,会造成精子死亡。混入尿液的精液会发生凝聚反应,造成精子死亡。再…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17周龄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兰褐种公鸡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粮锌添加量分别是33mg/kg、66mg/kg、99mg/kg、132mg/kg、165 mg/kg、198 mg/kg,以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对种公鸡精液品质及配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公鸡饲粮中锌水平在33~132mg/kg范围内时,随锌添加量的增加对提高射精量和降低精子畸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锌添加量在198mg/kg时,射精量、精子畸形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表现均较差(P<0.05).  相似文献   

5.
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公鸡的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型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型公鸡。2个体差异繁殖期内种公鸡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明显差异。3种公鸡的年龄在22~45周龄期间种公鸡可保持旺盛的性机能,精液  相似文献   

6.
种公鸡体重和体躯结构对精液品质及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和方法1 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每组种公鸡对应设置一组随机抽取的笼养种母鸡150只 ,进行人工授精。1 2精液品质的测定包括精液量、pH值、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数。1 3每隔5d人工授精一次通过标记种蛋 ,并同机孵化 ,11d照蛋 ,检出无精蛋。1 4试验过程中进行日常饲养管理。2结果与讨论2 1体重对种公鸡精液品质和受精率的影响由表1可知 :136日龄种公鸡体重在2.05~2.50kg时 ,射精量多 ,精子活力和精液密度大 ,受精率较高。368日龄种公鸡体重在2.75~2.95kg内 ,精液品质较好 ,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体重、体尺指标与精液品质的关系,本文选择30只400日龄健康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测定了其体重、体斜长及冠高等8项体尺指标和射精量等4项精液品质指标,并对体重和体尺指标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高与精液品质各个指标间有较弱负相关(P0.05);冠宽与射精量、密度、活力负相关,与精液pH值正相关(P0.05);体斜长、胫长与精液品质各指标正相关(P0.05);胸宽与射精量、精液pH值、密度负相关,与活力正相关(P0.05);胸深与射精量、活力负相关,与精液pH值、密度正相关(P0.05);体重与射精量、活力正相关,与精液pH值、密度负相关(P0.05);龙骨长与射精量、密度负相关,与精液pH值、活力正相关(P0.05);体型指数与射精量、活力均呈负相关(P0.05),与精液pH值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鸡的人工授精受精率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种公鸡的精液品质不良。精液中精子浓度低,即使有足够的精液量,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数量;精子的活力不高,死精和畸形精子多,这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有些公鸡射精量虽少,但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很高,输精量略低,仍能取得较高的受精率。此外,采精时精液被血、粪、尿等污染,造成精子死亡,也是影响受精率的因素之一。因此,挑选精液品质好的公鸡和在采精时保证采到清洁的精液,对提高蛋的受精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7周龄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兰褐种公鸡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粮锌添加量分别是33mg/kg、66mg/kg、99mg/kg、132mg/kg、165mg/kg、198mg/kg,以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对种公鸡精液品质及配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公鸡饲粮中锌水平在33-132mg/kg范围内时,随锌添加量的增加对提高射精量和降低精子畸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锌添加量在198mg/kg时,射精量、精子畸形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表现均较差(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淮南麻黄鸡种公鸡精液稀释和输精周期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稀释比例和输精周期的精液品质、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表明:公鸡精液1∶1稀释和原精30 min内的精子活力均为0.7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淮南麻黄鸡种母鸡原精液、1∶1稀释、1∶2稀释精液输精,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淮南麻黄鸡输精周期为5 d和6 d对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输精周期为7 d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淮南麻黄鸡种鸡生产中,1∶1稀释的输精间隔天数为5 d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17周龄时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兰褐种公鸡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粮锌添加量分别33mg/kg、66mg/kg、99mg/kg、132mg/kg、165mg/kg、198mg/kg,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对种公鸡精液品质及配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公鸡饲粮中锌水平在33mg/kg~132mg,kg范围内时,随锌添加量的增加对提高射精量和降低精予畸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时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锌添加量在198mg/kg时,射精量、精子畸形率、受精率和繁殖率表现均差(P<0.0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选取雪峰乌骨鸡公母鸡各30只,分别在1~17周龄和上市日龄(126 d)称重,比较不同性别雪峰乌骨鸡的生长发育性能,利用Logistic曲线依次对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体重进行拟合,得出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析1~13周龄公母鸡的体增重情况;分别对1~13周龄公母鸡体重与上市日龄体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与上市日龄体重相关性显著的周龄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雪峰乌骨鸡4周龄时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5周龄及之后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1~5周龄公母鸡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13周龄后公母鸡体重明显拉开差距。公母鸡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达到0.999,公鸡的生长拐点为10.1周龄,母鸡的生长拐点为8.9周龄。公母鸡平均日增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10~12周龄和8~12周龄,较低的时期均在2~4周龄;公母鸡绝对生长的高峰分别在9~11周龄和8~10周龄;公母鸡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J形"。公鸡1~13周龄体重、上市日龄体重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母鸡上市日龄体重与2~4周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第1周龄和5~13周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生长发育性能存在一定差异。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拟合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评估浙东白鹅精液品质。选择35只28周龄的浙东白鹅公鹅,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集精液,测定各个个体的单次射精量、精液颜色、精子密度、p H、精子活力、精子活率、正常形态活精子率和精液质量因子(SQF)。结果表明,仅有14只公鹅能顺利采集到精液,占受训公鹅的40%。浙东白鹅公鹅单次射精量为0.33±0.17 m L,p H值为7.33±0.12,精子密度为429×106,精子活力为0.42±0.10,精子活率为84.18±8.39%,形态正常活精子率为41.50±9.47%,精子畸形率为42.35±6.78%。浙东白鹅精液质量因子(SQF)为14.32-146.83,平均为53.34。结果提示,浙东白鹅精液品质普遍较差,并且个体差异较大,在生产和育种中,需选留精液质量最好的公鹅,淘汰精液品质较差的公鹅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黑丝羽乌骨鸡精液合适的冷冻保存程序,选择16只35周龄黑丝羽乌骨鸡公鸡,采集单只公鸡精液,从精液稀释基础液BPSE(Beltsville Poultry Semen Extender)、Lake’s与FEB、加入冷冻保护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后平衡时间和细管离液氮面的距离等方面研究冻精解冻后精子活力。结果表明:1)3种稀释液的效果依次为BPSE、Lake’s与FEB,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但BPSE液显著高于FEB液(P0.05);2)平衡1 min和10 min组的活力显著高于平衡20 min、30 min组(P0.05);3)离液氮面1 cm和2 cm组的活力显著高于离液氮面3 cm和4 cm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雪峰乌骨鸡与汉江绿壳蛋鸡的杂交效果。试验选取200日龄雪峰乌骨鸡黄麻羽(公)与汉江绿壳蛋鸡(母)进行杂交,收集7 d种蛋,孵化并测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杂交F_1乌性率;同时,选取杂交F_1代公母各50羽,分别于0~6周龄进行每周定时空腹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杂交F_1代各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1)雪峰乌骨鸡黄麻羽(公)×汉江绿壳蛋鸡(母)杂交种蛋受精率为88.84%,受精蛋孵化率为86.94%,杂交F_1代乌性率为82.91%;2)杂交F_1代公、母鸡前6周龄的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0.962 1、0.961 8,公鸡生长曲线拐点为3.08周龄,母鸡为3.09周龄,第4周后公鸡体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采精时间与精液品质的关系,本试验采用400日龄健康黔东南小香鸡30羽,分别在早上8:00、中午12:00、下午17:00、采食前30min、采食后30min采精液,观察其精液的品质(射精量、pH、密度、活力),统计分析时间节律与精液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射精量、精液pH、精液密度为早上8:00时最优,而精子活力在中午12:00时最高;射精量、精液pH和精子活力三项指标在采食前后30min之间无差异(P0.05),采食后精液密度显著高于采食前(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黔北麻羊精液品质,筛选优秀种公羊,准确地对黔北麻羊进行选种选配,试验选择2~4岁的黔北麻羊公羊9只,对其精液品质进行常规评定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麻羊公羊精液颜色为乳白色,略带膻味,pH值为6.5,射精量为(0.85±0.14)mL,精子活力为0.71±0.09,精子密度为(22.39±1.92)×109个/mL,精子畸形率为(5.96±1.52)%;多重比较分析发现,8903号和6543号公羊精液品质最好;密度与射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密度与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黔北麻羊公羊精液品质良好,各项指标均属正常范围,符合GB 20557—2006山羊精液标准,其中8903、6543号公羊可作为场区优秀种公羊安排配种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优质鸡鸡冠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试验以南丹瑶鸡300只母鸡、150只公鸡为研究对象,测量鸡冠面积、冠高、冠长及冠厚,分别将其与母鸡开产至40周龄的产蛋量、22周龄公鸡的精子活力及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面积大小将公鸡分为两组,在22周龄和28周龄时比较两组间精液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母鸡的鸡冠面积与产蛋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2周龄公鸡的精子密度与鸡冠面积、鸡冠高、鸡冠长、鸡冠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子活力与鸡冠面积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大鸡冠组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小鸡冠组的精子密度(P<0.05);28周龄大鸡冠组的精液量显著高于小鸡冠组(P<0.05)。研究表明,鸡冠与鸡产蛋量、精子密度等繁殖性状有关,在公鸡中虽然不同周龄中的精液品质有所不同,但大鸡冠公鸡精子质量略高于小鸡冠公鸡,可通过对鸡冠大小的选择来间接对优质鸡的繁殖性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20.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类型公鸡的精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型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型公鸡。 2.个体差异 繁殖期内种公鸡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