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不同品种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提高,淀粉含量表现增加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吐丝49天之内,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吐丝21天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但高氮处理下降速度慢于低氮处理;子粒灌浆期间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四单19的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依次是东农早粘、东农248、东甜4号,氮肥施用量对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影响较大;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除吐丝后7天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其它均达极显著正相关;SS分解活性与子粒中淀粉含量在吐丝后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D1(57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8 000株/hm~2),分析成熟期玉米淀粉粒分布特征和籽粒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粒径范围为0.4~30.0μm,平均粒径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呈三峰曲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1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大型淀粉粒(粒径18μm)则显著升高;淀粉粒数量分布呈单峰曲线,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2个玉米品种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充实期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长城799和农大364)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不同时间取果穗中部籽粒,测定胚乳细胞数、单粒质量、淀粉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和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结果】在灌浆中后期,先玉335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UDPG、SSS和GBSS)活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胚乳细胞数、淀粉含量、单粒质量均显著高于长城799和农大364。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数与单粒质量、淀粉含量和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均呈正相关。【结论】库容量和库活性是制约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保证籽粒充实期间较高的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38-140
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材,通过不同施肥方式的调节,测定玉米产量和根区土壤酶活性,确定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栽培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处理S1玉米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土壤脲酶活性苗期和拔节期处理T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处理S1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成熟期处理T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反而升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脱氢酶活性处理T1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研究表明,底肥施入量为75 kg/hm~2,并深松模式,随深松在垄侧进行尿素追施(尿素追施量为125 kg/hm~2)可显著提高高淀粉玉米产量,而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壤酶活性,但由于后期脱肥,产量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高密春玉米籽粒关键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玉米在高种植密度下,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籽粒关键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以东农253为材料,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设4个不同氮肥水平(0、195、279和362 kg·hm~(-2),分别记为0-N、70-N、100-N和130-N)。【结果】不同施氮量籽粒中ADPG、SSS和GBSS酶活性2年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时期均表现为100-N处理下酶活性最高。玉米籽粒中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同样表现为100-N处理下含量最高,其中玉米籽粒产量100-N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在黑龙江地区90 000株·hm~(-2)超高密度种植下,施氮量279 kg·hm~(-2)能有效促进籽粒中关键代谢酶活性、提高籽粒品质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氮量,研究了玉米新品种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种植密度、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60 000株·hm~(-2)以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密度超过60 000株·hm~(-2)后,产量反而下降;一定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但氮肥施用量要适当,施用量超过300kg·hm~(-2)会造成产量下降。因此,推荐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9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9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4.5、6.0、7.5、9.0万株·hm-2)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随密度的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降低,穗变小,而穗数增加.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y=-202.22x2 2790.67x 82.98,籽粒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玉米籽粒产量逐渐提高;密度由7.5万株·hm-2增加到9万株·hm-2,玉米籽粒产量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特用玉米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合理的种植密度,进行了6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90 000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2.24t·hm~(-2),其次82 500株·h m~(-2),产量为12.16t·hm~(-2),对照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最低,为10.05t·hm~(-2),且90 000株·hm~(-2)与60 000株·h m~(-2)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旱塬地玉米单产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黄土高坡旱塬地生态区,以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晋单63号、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B_1:67 500株·hm~(-2),B_2:75 000株·hm~(-2),B_3:82 500株·hm~(-2),B_4:9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坡旱塬地推荐种植玉米新品种大丰30,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玉米杂交种丹玉336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75 000株/hm~2的化控处理产量最高,达13 736.6 kg/hm~2,高于60 000株/hm~2条件下的常规种植产量;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密度下同密度水平内比较,化控和常规种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75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38.5%的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没有倒伏;在90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84.6%的严重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倒伏在35.8%,相比之下减少48.8%,说明在中高密条件下,化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和重心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株型、改善茎秆质量性状、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实现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高淀粉品种蒙薯19的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蒙薯19是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呼82-246为母本,内薯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属中熟,淀粉含量高达21.60%。根据该品种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保苗57 000~60 000株·hm~(-2),采取基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耢两铲两趟,适时防病,实现高淀粉品种28 000kg·hm~(-2)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粱是酿造白酒和食醋的主要原料,其淀粉组成和结构是影响高粱酿造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动态,解析高粱淀粉合成与积累的酶学调控机制,了解不同糯性高粱胚乳淀粉的超微结构特点,以期为酿造高粱的优质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粘3号、辽杂19和辽杂10号3种不同糯性的高粱品种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酶学及扫描电镜技术检测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观测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合成酶类的调控作用。【结果】淀粉合成过程中,不同胚乳类型高粱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糯高粱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则表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UDPG、ADPG、S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SBE、D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GBSS活性与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正相关的趋势,但相关不显著。不同胚乳类型高粱淀粉粒的充实过程表现相似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的14—35 d充实较快。糯高粱的淀粉粒较小,直径在10 μm以内,内部有圆孔型或楔形空洞。粳高粱淀粉粒较大,呈不规则球形,内部空洞极少。半粳半糯型高粱淀粉粒粒径分布较广,多数分布楔形或星形空洞,少部分无空洞。【结论】UDPG、ADPG、SSS是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GBSS、SBE、DBE是调控淀粉组分比例的关键酶,SBE、DBE活性高是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淀粉组分比例可能是影响淀粉粒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选用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不同施氮期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籽粒灌浆、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类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重后期施氮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不同施氮期处理条件下,与淀粉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酶的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上未明显变化,但是酶活性大小及峰值高低有所不同,其中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差异较大,而分支酶活性变化较小.侧重前期施氮有利于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而侧重后期施氮则可提高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平均活性及灌浆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与籽粒灌浆速率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侧重后期施氮处理有利于提高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不同施氮期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籽粒灌浆、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类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重后期施氮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不同施氮期处理条件下,与淀粉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酶的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上未明显变化,但是酶活性大小及峰值高低有所不同,其中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差异较大,而分支酶活性变化较小。侧重前期施氮有利于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而侧重后期施氮则可提高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平均活性及灌浆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与籽粒灌浆速率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侧重后期施氮处理有利于提高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味度及RVA谱特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品种,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味度值和RVA谱特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同一时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等3种酶活性大小,不同品种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与劣质品种相比,优质品种灌浆前期3种酶活性低,但灌浆中、后期比劣质品种保持更高水平的酶活性;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味度值和RVA谱特性间的相关性质和程度因灌浆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味度值间的相关均不显著,但灌浆前期和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味度值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选择灌浆前期酶活性低或灌浆后期酶活性高的材料,将有利于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选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品种,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味度值和RVA谱特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同一时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等3种酶活性大小,不同品种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与劣质品种相比,优质品种灌浆前期3种酶活性低.但灌浆中、后期比劣质品种保持更高水平的酶活性;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味度值和RVA谱特性间的相关性质和程度因灌浆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味度值间的相关均不显著,但灌浆前期和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味度值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选择灌浆前期酶活性低或灌浆后期酶活性高的材料,将有利于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