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通过对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指标与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初步建立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的预警体系。本试验以能量负平衡为判定标准,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发病组,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健康对照组,各采集围产期发病组和对照组各25头奶牛的血液并对血中能量代谢、矿物质代谢、微量元素代谢、氧化应激、免疫抑制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利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预测疾病,最后利用ROC分析确立分界值和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CAT、Ve、Mg、Se、Cu水平小于健康组;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IL-1、IL-6、CRP、IL-2、HP、TNF-α的水平高于健康组,表明能量负平衡的奶牛机体存在氧化应激并伴有炎症和矿物质代谢紊乱。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Cu、Se、Ve与BHBA呈显著的负相关,IL-1、IL-2、IL-6、HP、TNF-α与BHB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Ve、Cu与NEFA呈显著的负相关,IL-2、HP、TNF-α与NEF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与GLU呈显著的正相关,IL-6、HP与GLU呈显著的负相关。经回归分析确定Ca、Mg、GSH-Px、CAT、Cu、Se、Ve、IL-1、IL-2、IL-6、TNF-α、HP、BHBA 13项指标与围产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相关,经ROC分析确立GSH-Px、CAT、Se、IL-6、IL-2、TNF-α、BHBA 7项指标可作为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因此,能量负平衡、VE、Se缺乏、炎性因子增多和矿物质代谢紊乱是奶牛产后氧化应激发生的风险因素,但VE和Ca未成为氧化应激的预警指标。初步证实了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为今后更有效的监控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肝脏脂肪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β-羟丁酸(BHBA)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变化,试验采用ELISA方法,应用NEFA和BHBA在体外处理犊牛肝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刺激因子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HP)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正调控作用,低浓度(0.6 mmol/L)、中浓度(1.2 mmol/L)的NEFA对HP、SAA浓度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2.4 mmol/L)的NEFA调控作用不明显;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负调控作用(下调作用),在中等浓度(1.2mmol/L)时BHBA对HP、SAA浓度降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间对HP影响差异不显著,对SA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0 mmol/L)与高浓度(2.4 mmol/L)时的调控作用不明显。说明NEFA是促进脂肪肝和酮病状态下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HP和SAA)产生增加的主导因素,BHB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无法扭转NEFA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随机选取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产后14~21 d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对氧磷酶1(PON1)、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检测,阐明奶牛围产期PON1在奶牛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组较对照组奶牛血浆中PON1活性和含量显著下降。PON1含量、活性与GLU、BHBA、NEFA和AST均有显著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酮病预测值为血浆PON1含量46.79 nmol/L、GLU3.04 mmol/L、AST100 U/L、NEFA0.82 mmol/L。试验表明,PON1、GLU、AST和NEFA均可用作预测奶牛酮病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26-630
分离培养奶牛中性粒细胞(PMN),添加不同浓度的非酯化脂肪酸(NFEA),作用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和2m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炎性通路相关分子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且0.5、1和2mmol/L NEFA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也随着NEFA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0.5、1和2mmol/L NEFA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NEFA(≥0.5mmol/L)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TLR2/4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显著增加IL-1β、IL-6和TNF-α的合成和释放,造成中性粒细胞的炎性损伤,进而影响奶牛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在黑龙江省东、西部2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 d,分娩当天,产后2~15 d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牛血浆中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浓度,了解产后奶牛酮病发生状况;通过检测试验牛产前和产后各肝功指标,阐明奶牛围产期肝功指标与酮病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后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发病率在东部牧场为40%,在西部牧场为45.16%;两牧场产后奶牛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NEFA和BHB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Glu水平显著低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东部牧场的预警值为产前血浆AST69.5 U几、Glu4.16 mmo1/L、NEFA0.25 mmol/L、BHBA0.32 mmol/L。西部牧场预警值为血浆AST68.0 U/L、Glu3.97 mmol/L、NEFA0.27眦nol/L、BHBA0.43 mmol/L。结果显示,奶牛产前血浆NEFA、Glu、AST和BHBA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酮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奶牛酮病发病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大量的NEFA(非酯化脂肪酸)、BHBA(β-羟丁酸)可能是脂类代谢关键的调节因素。本试验通过对培养的牛肝细胞添加NEFA和BHBA研究NEFA以及BHBA对牛肝细胞的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 mRNA表达的影响。根据荧光定量PCR法测定NEFA、BHBA对体外培养牛肝细胞的HP和SAA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NEFA、BHBA等代谢产物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表达影响的结果,得出结论,中等浓度的NEFA对于体外新生犊牛肝细胞中的HP、SAA基因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EFA对HP、SAA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小;中等浓度的BHBA体外新生犊牛肝细胞中的HP、SAA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高浓度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于SAA基因,只有BHBA在1. 2 mmol/L浓度下抑制作用明显,高浓度的BHBA对HP、SAA基因的表达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选择黑龙江省2个牛场高产奶牛,在产后60~90d调查卵巢静止,检测发情和卵巢静止奶牛生殖激素,能量代谢,肝功能和矿物质等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和ROC分析对牛场产后卵巢静止进行预警评估。结果显示:2个牛场(Ⅰ,Ⅱ)卵巢静止发病率分别为29.5%,47.2%,主要由于产后早期能量负平衡。2个牛场卵巢静止组与发情组相比,血浆中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的升高。牛场Ⅰ,当产后60~90d奶牛血浆中BHBA0.94 mmol/L、NEFA0.56 mmol/L、AST95.5U/L时;牛场Ⅱ,当奶牛产后60~90d血浆中BHBA1.00mmol/L、NEFA0.585mmol/L、AST103.5U/L时;奶牛患卵巢静止的风险增高。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发生的能量负平衡可扰乱奶牛发情周期的生殖激素分泌,是引起2个牛场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主要病因。奶牛泌乳早期血浆中NEFA、BHBA和AST等指标可用于产后卵巢静止的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974-1978
随机选取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年龄、体况、胎次及泌乳量相近的泌乳奶牛(产后15~20 d)50头,以血浆硒水平低于70 mg/L为界定,试验牛被分为低硒组(30头)与正常硒组(20头),检测试验奶牛的能量代谢(NEFA、BHBA和GLU),抗氧化(GSH-Px、SOD、T-AOC、MDA、T-NOS、LPO、NO、CAT)和免疫功能(TNF-α、IL-6、IGG、IL-1β、IL-2),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硒组相比,低硒组奶牛抗氧化指标血浆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与血浆硒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MDA、T-NOS和LPO水平明显升高,MDA(R=-0.36,P=0.02)、T-NOS(R=-0.30,P=0.05)、LPO(R=-0.30,P=0.05)与血浆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同样低硒组奶牛免疫功能指标血浆中IL-1β、TNF-α、Ig G和IL-6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TNF-α(R=0.37,P=0.02)、Ig G(R=0.39,P=0.02)与血浆硒水平呈显著正相关,IL-6(R=-0.35,P=0.03)与血浆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浆GSH-Px与血浆硒水平密切相关,血浆GSH-Px低于42.37 U/m L会增大泌乳奶牛缺硒的风险。结果表明,泌乳奶牛血浆硒水平低于临界值会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并且血浆GSH-Px活性降低对泌乳奶牛硒缺乏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奶牛产后12 h内的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86.1%,血钙平均浓度为(1.82±0.02)mmol/L,产后3~7 d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35.2%,血钙平均浓度为(2.05±0.01)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低钙血症有缓解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酮病发病率平均为5.5%,血液β-羟丁酸(BHBA)平均浓度为(0.68±0.04)mmol/L,产后3~7 d酮病发病率平均为16.3%,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98±0.07)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能量负平衡有加重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高游离脂肪酸(NEFA)发生率平均为49.4%,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6±0.03)Meq/L,产后3~7 d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1.3%,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1±0.03)Meq/L,表明泌乳初期高NEFA发生率远高于酮病发病率,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血液NEFA浓度有下降趋势。奶牛产后血液中钙的浓度与NEF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液中NEFA浓度与BHB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通路在β-羟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 BHBA)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以模拟奶牛高酮血症中乳腺上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并利用RNAi技术将TLR4-siRNA转染细胞42 h后加入3.6 mmol/L BHBA再处理24 h;通过RT-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 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BHBA处理后,乳腺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升高,当BHBA浓度为1.2 mmol/L或以上时,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和TRAF6蛋白水平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对高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A)活化NF-κB炎性通路的影响,体外培养奶牛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0.0,1.2,2.4,4.8 mmol/L)的BHBA,并转染过表达MFN2的腺病毒,运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NF-κB炎性通路关键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IKBα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MFN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过表达MFN2后,显著抑制了高BHBA诱导的IKBα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及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结果表明,在奶牛肝细胞中过表达MFN2可以显著抑制高BHBA活化的NF-κB炎性通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相似文献   

14.
游离脂肪酸对原代培养奶牛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探讨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对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选择培养48 h的奶牛原代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0、0.6、1.2、2.4 mmol/L)继续培养12 h,每个浓度5个重复。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6、1.2和2.4 mmol/L NEFA组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NEFA浓度为1.2和2.4 mmol/L时显著降低(p0.01),同时,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在NEFA浓度为0.6 mmol/L时即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EFA可以损伤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增加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阐明酮病奶牛血液病理学变化,为酮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围产后期10头奶牛,根据血酮仪检测β-羟丁酸(BHBA)的浓度进行分组,检测2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酮病奶牛血中BHBA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而游离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Glu)含量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BHBA、NEFA都超出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肌酐(CREA)和L乳酸盐(L-ACT)显著升高(P0.05),而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酮病组奶牛血钙(Ca)浓度降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且酮病组奶牛血浆中牛结合珠蛋白(HP)极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酮病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酮病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肝功、矿物元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为诊断与预防酮病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犊牛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fatty acids,NEF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NEFAs对肝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EFAs作用肝细胞9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NEFAs(1.8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的mRNA表达水平在2.4retool/L时极显著增加(P〈0.01),低浓度NEFAs(0.6、1.2mmol/L)组肝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TNFα、IL-1G的活性在NEFAs浓度达到1.8、2.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IL-6的活性在在NEFAs浓度达到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4mmol/L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NEFAs在-定程度上能引起或加剧奶牛肝细胞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产后奶牛肝功能炎性损伤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奶牛体况、血浆生化指标与酮病的关系,试验选择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牧场94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血浆β-羟基丁酸(BHBA)浓度分为酮病组(K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GLM模式、皮尔逊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体况评分(BCS)、血浆BHBA、游离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与奶牛酮病存在强相关性,奶牛分娩当天BCS3.625、血浆BHBA0.68 mmol/L、血浆NEFA0.78 mmol/L时,奶牛有患酮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葡萄糖(GLU)在乳牛肝糖代谢、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了NEFA、BHBA和GLU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GLNR)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液中NEFA、BHBA和GLU浓度的升高,GLNR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表明,代谢产物NEFA、BHBA和GLU直接调控乳牛肝胰高血糖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反映出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为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一胎次奶牛5头,经产奶牛5头作为试验动物,在产前7(-7d),4(-4d),1d(-1d)、分娩当天(0d)和产后1,3,5,7,9,11,14,17,20d时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GLU)、钙(Ca)、磷(P)、镁(Mg)、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显示,GLU浓度一胎牛在-7,-4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0,3,5,7,9,11,14,17,20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0dGLU浓度最高。Ca浓度一胎牛在0,1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4和-1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分娩当天最低。P浓度一胎牛在0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一胎牛血清P浓度整体高于经产牛。Mg浓度一胎牛在1d时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BHBA、NEFA、TG、TP、ALB、GLO一胎牛与经产牛各采血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经产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BHBA、NEFA、TP、ALB、GLO略微的高于一胎牛。结果表明,本试验一胎牛在能量代谢指标与Ca、P、Mg指标上优于经产牛,经产牛产后发生营养代谢病的风险高于一胎牛,建议牧场管理者应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一胎牛与经产牛的分群饲养,加强对经产牛的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神经内分泌因子胰岛素(In)、胰高血糖素(GLN)、瘦素(LEP)和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葡萄糖(GLU)在奶牛肝糖代谢、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法观察了神经内分泌因子、代谢产物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GLNR)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In、NEFA、BHBA和GLU的升高,GI。NRmRNA表达逐渐增加(P〈0.01);随着培养液中GLN浓度的升高,GLNRmRNA表达逐渐降低(P〈0.01);而随着培养液中瘦素浓度的升高,GLNRmRNA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1)。表明:神经内分泌因子In、GLN、LEP和代谢产物NEFA、BHBA、GLU直接调控新生犊牛肝细胞GLNRIT/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