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匍匐茎尖组织培养与脱毒苗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莓新生铺匐茎尖组织培养可获得大量的无病毒再生植株。每个茎尖每30天以1:10 ̄12的增殖倍数进行繁殖,经过6 ̄8代的继代培养,每个茎尖可生产6000 ̄8000株脱毒苗。草莓组培苗经过瓶内生根、驯化,大棚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脱除草莓斑驳病毒(SMo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携带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的‘红颜’草莓为材料,通过对玻璃化超低温脱毒技术中各程序的优化,建立适合‘红颜’草莓的茎尖玻璃化超低温脱毒体系。结果表明:1~2mm的茎尖在0.5mol/L蔗糖的预培养基预培养3~7d,室温装载处理60min,0℃玻璃化处理180min,液氮冷冻60min,40℃解冻2min,高糖溶液卸载20min后接种到MS+2.0mg/L 6-BA再生培养基上,成活率可达70%以上。再生培养60d后,随机选取20株再生植株,利用RT-PCR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脱毒率为100%。利用该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茎尖脱毒受茎尖大小的限制(0.1~0.3mm),并有效脱除草莓斑驳病毒。  相似文献   

3.
草莓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后的草莓匍匐茎进行茎尖脱毒培养,并用小叶嫁接法和电镜检测法进行病毒检测,筛选出效果最好的草莓脱毒热处理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经40~42℃高温处理匍匐茎后再剥取茎尖,得到的试管苗能达到100%脱毒率,但综合成活率考虑,只需用40℃处理就可.  相似文献   

4.
以美人蕉带芽根茎为起始材料,建立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获得美人蕉再生植株的快繁体系,美人蕉不定芽增殖系数2.8,生根率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100%,快繁体系达到产业化生产要求。以无菌萌发苗为材料,剥离长度为0.2~0.5 mm的美人蕉茎尖进行培养,最终获得茎尖再生植株。对茎尖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从71株再生植株中筛选获得40株未携带3种检测病毒的植物材料,脱毒苗得率为56.3%,美人蕉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体系基本达到种苗产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草莓病毒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一大危害,草莓脱毒种苗成为了草莓高效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试验旨在研究提出一种操作简便、脱病毒率较高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通过设置5种试验处理并获得草莓组培苗,经病原检测后分析各种处理的病原脱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为直接茎尖培养(0.2~0.5 mm茎尖生长点)+冷处理(组培苗置于5℃的冰箱中培养60 d),该技术不仅可推广应用于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育苗中,同时对其他作物的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脱除菊花体内3种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尖长度为0.4~0.5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mg/L、处理时间为42d组合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3.3%,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8.2%,86.7%,81.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试管苗热处理60d后,剥取长度为0.4~0.5mm的茎尖进行培养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100.0%,100.0%,94.1%。【结论】3种脱除菊花体内病毒的方法中,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的脱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可用于生产的无病毒草莓种苗。【方法】在试管内对深山草莓花瓣愈伤组织分化产生的优良变异新品种的试管苗进行匍匐茎诱导,并采取试管内高温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该品种进行脱毒研究,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该草莓新品种试管苗匍匐茎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1.00mg/L+GA31.90mg/L+KT1.00mg/L,其诱导率为99.5%以上;将含有匍匐茎的试管苗在试管内于56℃条件下培养85d后,切取1mm的茎尖在培养基MS+6-BA0.50mg/L+NAA0.20mg/L中进行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然后将茎尖愈伤组织转接到培养基MS+6-BA1.00mg/L+NAA0.05mg/L中进行愈伤组织芽苗再分化培养,对再生芽苗进行病毒检测,脱毒率为100%。【结论】利用试管内高温处理结合茎尖脱毒的方法可以完全脱除草莓病毒,从而建立了草莓脱毒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三个感染了不同病毒的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对脱毒效率及脱毒苗的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不同病毒种类最适宜的脱毒技术方法。用茎尖剥离,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技术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剥离技术,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周期和病毒唑浓度对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在计算植株的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基础上对其进ELISA检测法检测脱毒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中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和病毒唑加茎尖剥离的复合脱毒的方法在提高试管苗的脱毒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单一的茎尖剥离处理的茎尖成活率及脱毒率普遍较低。通过变温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处理中(5周)热处理时PVY, PLRV, PVS均可达到较高的脱毒。脱毒率最高为V病毒100%。病毒唑浓度为45mg/L时,通过病毒唑及茎尖剥离方法得到的PVY和PLRV的最高脱毒率为100%。PVS的最高脱毒率为92%(结论)。比起单一的茎尖剥离技术复合脱毒技术较有优势,在5周的热处理加茎尖剥离技术(只取一个叶原基的茎尖)处理适合PVS病毒的脱毒。变温热处理培养后茎尖剥离处理适于PVY病毒脱毒。试验中三种方法均适合脱去PLRV病毒。经过设计不同的热培养温度和化学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9.
葡萄卷叶病毒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葡萄离体培养快繁体系,探索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技术,以防治葡萄卷叶病的发生。【方法】依据葡萄茎尖分化、伸长和生根3阶段中所需激素比例的不同,以1/2 MS、B5和GS为基础培养基,并适当调节激素之间的比例,筛选适合不同时期的最佳培养基;同时研究了葡萄微茎尖大小、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不同病毒钝化剂处理等对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效果。【结果】筛选出从葡萄茎尖分化到生根的最佳激素配比,其培养时间比常规微茎尖培养缩短12~19 d;在脱毒处理中,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使成活率和脱毒率较单纯茎尖培养提高7.5%和8.5%,其中变温比恒温处理成活率提高15.6%,而脱毒率相差不大;病毒钝化剂处理与微茎尖相结合培养结果表明,病毒钝化剂对葡萄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茎尖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结论】葡萄微茎尖培养与热处理及病毒钝化剂处理相结合,是葡萄组培苗较好的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次茎尖脱毒法对草莓茎尖培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生产上常用的脱毒方法不能保证草莓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的问题,以童子一号草莓茎尖为外植体,采用热处理和二次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除病毒,研究二次茎尖脱毒法对草莓茎尖培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结合二次茎尖培养脱毒方法的成苗率高达60.33%,脱毒率也高于其它处理,平均脱毒率达到80.58%。  相似文献   

11.
以山葡萄“双优”品种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不同茎尖长度对组培苗脱毒茎尖成活率的影响,同时筛选茎尖脱毒培养的最适合培养基.结果表明:在葡萄茎尖脱毒培养中,最适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05mg/L+蔗糖30girl+琼脂9g/L.采用热处理20~30d的茎尖成活率较单纯茎尖培养(0.2mm)成活率也有增加,且热处理时间20~30d,茎尖大小在0.4mm左右时的组培苗长势好,死亡率几乎为零,茎尖成活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草莓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0年以圆球草莓品种为试材,对茎尖培养、药剂处理、热处理和花药培养4种脱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药培养效果最好,脱毒率100%,茎尖切取长度需小于0.5mm 才能达到20%以上脱毒效果,用较大材料接种培养成试管苗,再用38°±1℃温度处理2周后,切取小茎尖培养能提高脱毒效果,茎尖培养脱毒必须经过病毒鉴定,方能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产上培育草莓脱毒苗主要是通过茎尖培养获得脱毒苗,再通过快速繁殖,从而获得大批量的种苗。快速繁殖优质脱毒种苗,既可以快速育苗,又可以克服草莓长期营养繁殖导致病毒积累而产生的退化现象,使草莓品种和优良特性得以保持。以万德、章姬、红颜和利玉女4种当地主栽草莓的匍匐茎为试材,在MS+6-BA 0.5 mg/L+NAA 0.04 mg/L培养基上,对茎尖和匍匐茎的不同位置进行组培快繁,以期建立1个高效的草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草莓基因型对茎尖诱导起着决定性作用,诱导率以红颜最高(70%),章姬次之,万德最低(仅30%);4个草莓品种匍匐茎3个段位的诱导率顺序均为上段〉中段〉下段;灭菌时间以4~5 min比较适宜,外植体成活率高,污染率低。在草莓组培快繁时,选取匍匐茎上段作为外植体,用0.1%氯化汞溶液灭菌4~5 min,可以简化操作、提高繁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章姬草莓的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章姬草莓的脱毒检测及组培快繁进行研究,提出了用热处理法脱毒、用指示植物嫁接法检测、用已脱毒苗的茎尖进行组培快繁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可使组培苗100%无病毒,外殖体成活率达80%,成苗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薄荷组培脱毒技术。[方法]以薄荷组培苗为试材,在高温热处理不同天数后剥取茎尖,进行薄荷花叶病毒脱毒技术研究,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脱毒效果。[结果]适合薄荷热处理时间为20~45 d,试管苗的成活率可达66.7%~90.0%;32~38℃热处理35~45 d剥取0.3~0.5 mm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率为100.0%。[结论]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是一种脱除薄荷病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红颜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无菌瓶苗,经高温处理、冰点低温处理结合茎尖剥离脱毒,并用血清学中的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4种病毒的方法,对细胞分生组织诱导分化成苗的成活率高低和脱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1℃低温处理结合茎尖剥离长度由0.3 mm增加到0.5 mm,诱导分化苗的成活率由23.0%大幅度提高到39.6%~60.0%,再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4种病毒全部脱除。  相似文献   

17.
黄毛草莓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原产我国的黄毛草莓匍匐茎茎尖为材料进行初始离体培养获得无菌苗,并以此为试材筛选出适宜黄毛草莓增殖快繁和离体生根的培养基。实验表明,利用草莓匍匐茎茎尖在MS+0.5 mg/L 6-BA培养基上获得无菌苗,适合黄毛草莓快繁的培养基为MS+0.4 mg/L 6-BA+0.1 mg/L NAA,增殖倍数为5.877;适宜其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0.2 mg/L IBA,生根率可达100%。初步建立了黄毛草莓茎尖培养、组培苗快繁技术,为今后黄毛草莓再生及离体诱导染色体加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影响“达赛莱克特”草莓茎尖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达赛莱克特”草莓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浓度对初代培养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MS培养基浓度减半(1/2MS)可有效降低外植体褐化,成活率比MS培养基高,达71.8%,且试管苗生长良好.切取试管苗茎尖研究影响其成活的因素,结果发现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1mg/L+蔗糖30g/L;为获得脱毒苗,进行茎尖培养时茎尖以0.3mm为宜;“达赛莱克特”草莓试管苗在38℃下处理38d后切取茎尖0.5mm,既可脱毒又可提高茎尖成活率,是生产脱毒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无病毒的优质种苗,以感染CMV、LSV和LRV的卷丹百合珠芽为试材,采用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添加病毒唑的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探讨最适宜的脱毒方法。结果表明:对于CMV,仅通过茎尖培养,剥取0.1~0.3 mm大小茎尖培养脱毒率可达100%,但成活率仅为45%;对于LS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1~0.3 mm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对于LR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可使脱毒率达90%以上。综合3种病毒的脱毒率和成活率,以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成活率较高,脱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野生草莓(Fragaria vesca)EMC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对其茎尖培养及获得的组培苗的快繁和叶片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EMC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GA;适合组培苗快繁的培养基为MS+1.0mg/L6-BA+0.2mg/LGA+0.02mg/L IBA;将EMC草莓叶片近轴面向下接入MS+2.0mg/L TDZ+1.0mg/L2,4-D培养基中,暗培养20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可分别达到100%和73%。本试验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野生草莓EMC茎尖培养、组培苗快繁及叶片再生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