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取生理生态指标调查、田间试验和示范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大京九26、豫青贮23、郑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和雅玉青贮8号(CK)青贮玉米杂交种,设置品比试验以及播期、密度、氮磷施用量、青贮收获期试验,研究豫东平原夏直播青贮玉米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实现18 t/hm~2生物干质量,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在吐丝期达4.9,后期缓慢下降,到青贮收获期为3.2;青贮收获时保持13片以上绿叶,植株含水量65%~70%,生物鲜质量51~60 t/hm~2;以大京九26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豫青贮23和郑青贮1号,实现上述产量需在6月15日以前播种结束,种植密度6.75万~7.50万株/hm~2,施纯氮315.5 kg/hm~2(尿素677.0 kg/hm~2)、P2O5123.1 kg/hm~2(过磷酸钙769.5 kg/hm~2),氮磷配比为1∶0.39,乳线位置达3/4时收获;2015—2017年连续3 a示范验证,平均生物干质量分别为18 052.0、18 692.0、19 295.0 kg/hm~2,较临近一般生产田分别增产13.9%、16.4%和20.9%。根据青贮玉米的生理特性,遵循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动态规律,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青贮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单5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A88为母本、郑T22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该品种在河南省2a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88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0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追施氮肥对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青玉米的产量和秸秆粗蛋白质含量.每公顷追施纯氯450 kg时,玉米郑单958的鲜重和干重都达最高,每公顷分别为36968.0和7947.7 kg,氮的增产效果较好,每施1 kg纯氮可增加干重9.22kg;同时,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88.4 g·kg-1,比对照增加了83.40%.  相似文献   

6.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母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7.
豫青贮23在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生物产量(干重)21015.0kg/hm2,在国家和内蒙区试中表现生物产量增产显著,籽粒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极好的粮饲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木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玉米新品种富尔2101,本文介绍了富尔2101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富尔农艺公司以W015N为母本,以HL896-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2 558.8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2%。2018-2019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1 477.23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4.6%。2019年同时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组春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588.94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8%。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60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75-79
为探讨潮土区花生高效施肥技术,开展了施肥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豫花9326、豫花9719和豫花9620的产量分别为6 607.8,6 750.0和6 596.9 kg·hm~(-2),较不施肥条件分别增产8.2%,18.9%,11.0%;施肥能增加不同基因型品种花生仁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的含量,降低花生仁中硬脂酸、油酸、花生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和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以豫花9326花生仁中粗脂肪产量最高(2 293.9 kg·hm~(-2)),而豫花9719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50.5%)。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719的荚果产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 750.0 kg·hm~(-2)、50.9%和2 408.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按照Reid、Non-Reid、Dom及其构成的三角型杂种优势模式,构建基础群体,采用DH育种技术于2015年育成玉米新品种"吉农玉833"。该品种在吉林省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3 724.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278.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1%。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进一步证明了适于当地的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原则,以及DH育种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87"是以外引系"M54"为母本、自选系"甸121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987.1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320.1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3%。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多抗、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4.
创玉198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2005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2008-2009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是9 705.0kg/hm2、9 070.5kg/hm2,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7.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83.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宜河南春夏播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密植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88为试材,设置4.5×10~4、6.0×10~4、7.5×10~4、9.0×10~4、10.5×10~4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品种玉米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2 698 kg/hm~2和13 706 kg/hm~2,辽单58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9.0×10~4株/hm~2,籽粒产量为12 326kg/hm~2。不同品种的LAI发展动态趋势一致,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及单株总干物重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先玉335的单株干物重降低较快,郑单958干物重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以广薯84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不同试验处理,开展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甘薯产量和大中薯率随之增加,当施肥量15 000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54 225kg·hm~(-2),较对照增产67.9%,达极显著水平;当施肥量进一步增加,甘薯产量和大中薯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施用有机肥11 250kg·hm~(-2),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省内外引进豫青贮23号、郑青贮一号、九阳135、北农青贮356、北农青贮208饲草型玉米新品种,通过多点生产试验,对新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豫青贮23号平均产量32 900 kg/hm~2,较对照九阳135增产24.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营养体生长旺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饲草产量高,品质好,在定西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闽豆6号是以浙2818为母本、闽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福建省2010-2011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荚平均产量达9 568.20kg·hm~(-2),比对照增产8.85%,标准荚平均产量达5 497.50kg·hm~(-2),比对照增产4.31%;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鲜荚平均产量达10 742.55kg·hm~(-2),比对照增产15.86%;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3001),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选用甘肃武威市黄羊镇天祝移民点主推的6个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玉米对不同灌溉制度(蒙头水;蒙头水+拔节水;蒙头水+拔节水+灌浆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灌浆期水分消耗主要分布在20~40cm土层;不同品种玉米耗水量以‘中单909’最高(434mm),‘登海605’(411mm)次之,‘郑单958’(352mm)最低。低灌水‘浚单20’和高灌水‘先玉335’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29和28.9kg/(hm~2·mm),中灌水‘郑单958’和高、中灌水‘登海605’次之,分别为28.2和27.8kg/(hm~2·mm),低灌水‘中单909’的最低,为22kg/(hm~2·mm);高灌水‘登海605’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0和11.4t/hm~2,分别较低灌水处理增产13.0%和14.2%;而‘郑单958’和‘浚单20’高灌水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0.1和10.2t/hm2,与低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甘肃武威市黄羊镇天祝移民点,‘登海605’和‘先玉335’灌蒙头水+拔节水+灌浆水可以获得高产,‘郑单958’和‘浚单20’仅灌蒙头水即可稳产。  相似文献   

20.
大豆矮秆新品种黑河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新选育的品种,为研究其良种良法大垄密高产高效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模式,特设置保苗45万、55万、65万株·hm~(-2)三个密度,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大面积验证及示范展示,测定了各物候期大豆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倒伏程度、大豆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随密度增加,倒伏程度加重,保苗65万株·hm~(-2)时产生严重倒伏,导致减产;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现减少趋势,但单株粒数×密度×百粒重呈增加趋势;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大垄窄行密植有增产的趋势,高密度比低密度增产效果好,以保苗55万株·hm~(-2)为最好。黑河51在红色边疆农场保苗株数55万株·hm~(-2)大面积验证与示范展示,大垄窄行密植和生产上主推的60cm垄距30万株·hm~(-2)保苗株数垄三栽培模式对照,产量分别为2 922.16和2 430.31kg·hm~(-2),增产491.85kg·hm~(-2),增产幅度为20.24%,增收1 385.21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