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预报2013年全省秋播期地下害虫总体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程度轻于常年。其中:蛴螬偏轻发生,鲁中、鲁南中等发生;金针虫偏轻发生;蝼蛄小发生。主要预报依据:1.成虫数量:根据各地调查,截止8月31日全省平均单支黑光灯诱蝼蛄51头,诱金龟甲2903头,均为近十年最低,金龟甲中大黑金龟甲占7.5%,暗黑金龟甲占21.2%,铜绿金龟甲占71.3%,铜绿金龟甲所占比例仍属偏高年份。  相似文献   

2.
1979—1983年在河北省54个县调查了地下害虫的地理分布和危害程度.从采集的大量昆虫标本中,已初步定出了60个虫种,其中包括金龟子50种,金针虫4种,缕蛄2种,拟地甲2种及麦根蝽象等.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自然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虫种.目前,地下害虫发生趋势是:蛴螬十分严重,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在某些地区具有发展趋势;蝼蛄危害减轻,例如华北蝼蛄.作者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仍是重要防治区,在麦田主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在玉米田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鳃金龟等,在花生田防治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注册梨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黑光灯、性诱剂诱集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两个注册梨园主要害虫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两个注册梨园共计采集到主要害虫25种,隶属4目15科。对5种主要害虫成虫消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全年消长呈现两个明显的高峰,表现出2代类型区的特征。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消长全年呈现四个明显的高峰;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一年一代,成虫发生期分别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7月上旬到8月中旬;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危害盛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正>为探明黑绒鳃金龟成虫在葡萄上的日消长规律和年消长规律,明确黑绒鳃金龟成虫数量的消长与葡萄受害程度、葡萄物候期的关系,进而确定黑绒鳃金龟成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人员于2013年在河北省怀来县中法葡萄酒庄园内研究了黑绒鳃金龟发生规律,以及黑绒鳃金龟成虫数量消长、危害程度与葡萄物候期的关系。调查品种包括赤霞珠和霞多丽。试验黑绒鳃金龟日消长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室内药效试验,评价了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毒死蜱和辛硫磷等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卵和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以便为合理化学防治铜绿丽金龟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利用药剂浸叶胃毒法处理铜绿丽金龟成虫,分别调查药后1、3、5、7天死亡率,并对6种药剂各质量浓度处理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18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比较了供试杀虫剂对两种试虫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对两种金龟子幼虫的毒力差异较小,其它各类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的毒力显著高于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毒力。其中新烟碱类药剂对两种试虫毒力差异最大,如啶虫脒对铜绿丽金龟的毒力高于华北大黑鳃金龟159.61倍,另外,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对两种试虫毒力也相差了85.73倍。  相似文献   

7.
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山西运城地下害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危害并有效控制,调查了2011年山西南部运城市小麦和玉米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同时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及常用的化学制剂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被害株率、防虫效果以及保苗效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拌种后幼苗的株高、根长及相关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3种,为害程度因地块变化较为明显;苦参碱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相对低于吡虫啉和氟虫腈;幼苗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相对提高,抗性增强,且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以在农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它广布全国、全球,是为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金龟子有1000多种,常见的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等几十种,其成虫、幼虫都是植物的主要害虫,尤以蛴螬为害最甚。有时一种为害,有时几种混生为害,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蛴螬可为害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林木、苗圃、蔬菜、花卉、特种经济作物和牧草等。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有机兔眼蓝莓园金龟子种类及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有机生产模式下,贵州省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金龟子昆虫的种类,于2013-2014年,对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类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类害虫有3科13属26种。3科为丽金龟科、鳃金龟科和花金龟科科。13属为弧丽金龟属、彩丽金龟属、异丽金龟属、喙丽金龟属、毛丽金龟属、齿爪鳃金龟属、云鳃金龟属、绢金龟属、等鳃金龟属、青花金龟属、星花金龟属、罗花金龟属和锈花金龟属。其中丽金龟科有中华弧丽金龟、曲带弧丽金龟和琉璃弧丽金龟等14种;鳃金龟科有暗黑鳃金龟、江南大黑鳃金龟和华脊鳃金龟等6种;花金龟科有斑青花金龟、小青花金龟和凸星花金龟等6种。丽金龟科的喙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棉弧丽金龟,鳃金龟科的暗黑鳃金龟和黑绒鳃金龟,花金龟科的小青花金龟和白星花金龟等7种为优势种。结合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种类、危害特点及GB/T19630-2011的规定,建议对黔东南有机蓝莓金龟子危害防治,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下,采取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菜花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膜避蚜;利用黑光灯下设置糖醋液盆诱杀菜青虫、小菜蛾、地老虎等蛾类成虫;对地老虎等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的地下害虫,可在傍晚菜田行间撒施炒熟并拌有敌百虫的油渣或麦麸诱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在不同作物田分布特点,笔者采用挖土法,于2011~2014年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区域内主要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总体来看,河北省作物田地下害虫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发生种类上,蛴螬和金针虫占全部地下害虫种类的80~90%,但不同种类蛴螬年度间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发生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96±0.11头/m2和2.31±0.75头/m2,山前平原发生虫量较大,达到了8.09±3.28头/m2。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来看,马铃薯和莜麦田以金针虫为主,占全部地下害虫的60~70%,小麦和玉米田内以蛴螬为主,占75~80%,花生田内以蛴螬为优势种,占90%以上。笔者根据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受分布地域、土壤结构和作物种类等多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分区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保护栽培方式和不同种植年限间小麦-玉米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微生物平板分离计数,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小麦玉米不同时期及5年间多样性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与他们生长发育呈正相关,一体化保护栽培结果显示翻耕有利于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旋耕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深松有利于减少真菌数量,覆盖秸秆有助于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受到小麦玉米长期轮作影响,导致微生物群落不均逐渐减少,但在轮作第5年小麦拔节期和玉米苗期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发生数量的定期调查,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与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蠡玉35、当地常规玉米郑单958三个处理间的4种害虫和3种天敌的种群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发生数量除个别调查时间差异显著外,在生育期的大部分阶段,三个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收获期剖秆调查了玉米螟的每株蛀孔数、每株秸秆和果穗中的虫量以及虫体重量,结果表明三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短期种植,未对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间作小麦光合性能对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间作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提供依据。2015—2017年连续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以小麦间作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地下部3种互作强度:根系不分隔(完全地下互作处理, W/M)、300目尼龙网分隔(部分地下互作处理, NW/M)和0.12 mm塑料布分隔(无地下互作处理,PW/M),以及地上部高、低玉米密度(M1、M2)2种互作强度,同时设置相应单作处理。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共生前期和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促使小麦净光合速率(P_n)显著提高,且共生后期玉米密度的提高促使完全地下互作效应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小麦P_n。小麦间作玉米共生前、中和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叶片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且玉米密度提高对共生前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和部分地下互作处理小麦Gs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在共生前期、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和部分地下互作处理保持了较低的Tr。间作完全地下互作处理有助于小麦叶日积(LAD)的增加,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提高比率越大。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使共生中期间作小麦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值(SPAD)显著增加,有利于光合强度的提高。间作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中小麦籽粒产量达到相应单作产量的76.8%,具有显著提高间作群体籽粒产量的优势,且地上部互作强度增强有利于完全地下互作处理正效应的发挥。地上地下互作强度是影响间作小麦光合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节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强弱来优化低位作物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