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選择種繭是原原種培育工作中最所重要的一個環節(亦即為對次代培育的選種),因此,在工作時,首先要充分認識各該品種蠶繭的應有性狀,同時又須深刻理解各該飼育時期的環境條件,對於不同性狀所致的影響。為提高質量,必須通過全蠶期間,自始至終,在各階段中,随時掌握,以達到定向培育的目的,並在一系列的培育過程中(原原母種、原原種、原種、普通種),均能依照同一目標,進行選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瞭解有機體在每個發育階段中生長發育上所要求的外界環境条件,以及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的一些生物學上的差異,是掌握有機體的生長發育和控制它的產品質量的必備的知識,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首先對於生長發育二個術語作一簡單的解釋。根據李森科院士的說明:「生物體每一個細胞甚至於每一個分子,直接再生出和它自身相類似的過程,我們就叫它為生長……。我們把體軀的生長,理解為它的重量和體積的增加。」(一)例如植物的根莖葉的細胞進行分裂,生長出與它們類似的細胞,使根莖葉的重量和體積增大,這些就是生長的過程。至於發育李森科是這樣理解的:「……不是直接  相似文献   

3.
山東養蠶的自然条件,春季低溫常乾旱。烟台雖然濱海一日中乾濕度的變化也很大,每日晚间下午11—12時很短的時間內,無風靜浪時,可能到100%。但是這样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很乾燥,乾濕差15度左右,最高時可達25度。自收蟻至上簇整個春蠶期從來很少下雨,始終是乾燥的。在這樣乾燥的環境里,正  相似文献   

4.
我們在朱洗教授的領導下和各方面的支持,對蓖麻蠶的試育和研究工作,得以逐步展開;同時,我們却不願意把已有的一点試驗結果關在實驗室裏,故曾陸續發表了一些有关於蓖麻蠶方面的文章和小冊子,公諸同好,以冀對經濟建設事業上稍有補益。之後,紛紛接得全国各地區農場、蠶場、和農業生產合作社、互助組以及私人的來信,要蠶種就地試養。從今年五月開始權且供应了:河南(林縣、東明、輝縣、鹿邑和商邱等五個縣)、江蘇(靖江、沛縣、濱海、邳縣、南京等處)、浙江(杭州、溫州、安吉等地區)、  相似文献   

5.
灘羊是我國優良的皮裘用羊,有很大的發展前途。我們认为灘羊主要地不應該向細毛羊方向发展,而應該加强選種選配工作,來鞏固和發展這一特點,建立一良好的皮裘用品種。在這次中央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畜牧講習班上亦指出了這一點。本文介紹不能作為肯定灘羊的育種方向來看,而是一些在實際工作中所觀察的情況。可以供給我們參考和進一步研究。例如:(1)新疆羊的环境改善后(尤其是飼养條件)對生產性能的影響;(2)雜交後毛色遗传的情况。這在蘇聯細毛羊和蒙古羊雜交時亦發生同樣的情况,在後裔中產生很多的花羔。本文中提供的初步材料可以帮助关心這方面問题的同志们在將來設法解决這一问题时作一参考。——編者  相似文献   

6.
某馬場於1956年4月中旬開始至6月底分娩的217匹母馬中,有82匹發生流產,佔分娩马數的37.88%;正產駒於產後死亡15匹,佔6.91%;並有部分幼駒在生後一月左右發生關節炎。該場馬匹是群牧,一般不進行補飼,但僅對個别瘦弱馬或在牧草不足時,也作少量補飼。我等對該場這次發生的大批母馬流產,進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春蠶生產,均已進入緊張的壯蠶飼育階段。根據去年春期新登縣南新鄉毛士昌共育室的豐產經驗,稀座和稀上是提高蠶繭品質的重要關鍵。該共育室在去年春期每張蠶種在大眠眠中放8大升(竹匾)(約112平方尺),在壯蠶成長極度時每張蠶種放17大(竹匾)(約246平方市尺),在五齡第六天調查十四平方市尺容蠶1080頭,因此蠶身壯而勻,調查始熟蠶127頭重一市斤,大批老熟時115頭重一市斤。上簇每張平均用一尺高22尺長的蜈蚣簇36.5條(約803平方市尺),根據上簇第七天抽查31尺長的娛蚣簇共採繭52颗,內雙宮13顆,黄斑3顆,柴印6顆,薄皮3  相似文献   

8.
植物飼料是家畜營養中維生素主要的泉源。因此,獲得高品質的飼料是與研究提高植物產品维生素的方法和措施密切有關。運用合理的農業技術方法,適當的利用外界環境因子是提高植物中維生素含量方法之一。其中營養因子是最强大而有效的因子。但是到目前為止,土壤營養條件對植物維生素C積累的問題幾乎未曾研究過。在這方面現有的參考材料極少而且相矛盾的,特別是有關於氮肥對维生素影響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秋期养蠶收成,由於飼料和氣候的關係,此之春蠶很不安定。如前年的秋天,高溫乾燥,外溫達華氏102度,乾濕相差達15度以上,桑葉老硬,呈萎凋現象,飼料極差,養蠶不能得到豐收,影響了國家整個計劃。對這問題的解决,怎样养好秋蠶,華東蠶研所曾召集專家會議;展開討論。茲參照各專家的意見和浙江勞模陳梅生的豐產方法;綜合幾點,以供即將到來的秋蠶生產上的參考。  相似文献   

10.
養蠶業與植棉業和羔皮業同時是共和國重要的農業部門之一。只有在建立了苏維埃政權以後,它才能獲得廣大的規模。國家已建立了許多蠶種場(生產蠶種的專业企業),目前在裝備很好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蠶宗中進行蠶兒飼育。  相似文献   

11.
問题解答     
問:廣東飼養白繭種每年秋季發生「五日病」,損失極大,怎样防止?(廣東云浮縣農業技術指導站黄英成問) 答:來信所說五日病,推想當係各種細菌寄生性病的混合病象。可能是空頭病,卒倒病或敗血症,必須採取病蠶血液或其他排洩、分泌物施行顯微鏡檢查,才能確斷。 蠶兒到了五齡中,體内絲腺急速增長,嚴重影響了牠身體的抵抗力;這時最易感染疾病。还有在以前被感染而潛伏未發的病,也很多在這時乘機發作。這是五齡五日左右發病最多的原因。 預防之法:第一:加强清潔消毒工作,(包括飼育前消毒要嚴密而徹底,蠶期內工作人員和蠶具常保清  相似文献   

12.
桑葉是蠶兒唯一的飼料,它的質量足以影響蠶兒體質的强弱和繭絲質的優劣。在這過渡時期,國家進入五年計劃第三個年頭,政府號召大力發展蠶絲生產的方針下,就江蘇地區不同的桑品種,給與蠶兒的影響來談,是有必要的。江蘇地區現行的桑品種,大部分是湖桑,蘇北地区都是實生桑,同時,部分地區有劍持桑的栽種。這幾個桑品種,飼育蠶兒,於蟲質和繭質,當然是有影響的,其影響程度如何,以至孰優孰劣,過去研究極  相似文献   

13.
「樹桑法二十一條」為蠶桑說中的一部分,「蠶桑說」是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溧陽沈清渠所著。看了這本書的原敘,知著者以孝廉出身,在任績溪教論時,佐邑宰牛健亭勸課農桑,因有此著。內容都是搜集江浙一帶勞動人民對樹桑飼蠶等經驗的記載。全書分「樹桑法二十一條」,「飼蠶法七十條」;在樹桑法二十一條中,有一條是專講拓葉養蠶,其餘二十條,都講栽桑方法的。足見昔人早了解到桑葉關係於養蠶成績及養蠶经濟的重要性了,今將原文摘錄如下以供大家參考研究。——徐淡人按  相似文献   

14.
在機械化農業雜誌1956年第4期刊载了“蘇聯國營農場部發出關於國营農場改用兩次擠乳的通知”譯文以後,引起了很多對擠乳操作制度問題的爭論。過去上海國營牧場中都在推行四次擠乳已經有了好幾年的經驗,而上海的所有公私合營牧場一向是採用三次擠乳制度,有些畜牧工作者也對這一问題作了一些試驗。本文所推薦的也是三次和二次擠乳的制度,究竟那一種制度適合於我國目前的情况,是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我們準備为這一问題展開一次討論,採用筆談方式,希望各地對這一問題有興趣的畜牧工作者都能發表一下對這问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家畜有機體与外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其生產性能及抗病力也决定于家畜与外界環境條件之間的關係。米邱林,李森科的研究证实了,如果對植物自幼苗  相似文献   

16.
我所研究員王幹治先生,不幸於一九五五年八月廿九日下午突患心臟病不治而与世長辭,這不但是我所無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也是我們蠶業界的不幸。王先生二十年來在蠶業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認真學習,鑽研科學理論,深入實際,體會工作經驗,精心分析各品種性狀,以培育原原種為己任,著書論文,發表心得,對培養青年一代,從無倦意,特別來蠶研所以后,對馬列主義理論与蘇聯先進科學經驗的接受,更不遺餘力,以致對業務的開展與幹部的培養有顯著貢獻。如訂定原原種工作細則,提出良種繁育制度的建議,發表現行品種的特有性狀,提出原原種培育的主要關鍵,建立原原種復壯制度與方法,改進各項技術處理辦法,以致保證了原原種培育的數量,提高了質量。幾年來,不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63年第4期刊載蘇聯應用碘化鉀治療馬腦脊髓炎之報告後,曾收到一部份讀者來信說:按照原法试行治療,有注射後病畜立即死亡的事。經我们將原文与譯文校對一次,發現並无錯誤之處。對於此一問题,我們认为是這樣的:钾離子對于心臟本有毒害,在靜脈注射时,必須注意心臟中毒而緩慢或  相似文献   

18.
不論繁育時期的早遲,現行蠶品種都是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影響品種化性而製成了的越冬性蠶種,即如人工孵化蠶種亦屬於越冬性的類型。為了季节性和篇幅關係,本稿祇介紹春用越冬性蠶種的保護,對於其他的保護如人工孵化、冷藏、散卵洗落和催青等處理不擬涉及,留待同志們的專門叙述吧!  相似文献   

19.
繼西南紡管局蠶桑會議后,西南蠶絲公司於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四川省重點蠶區南充專區的專區轄市——南充市,召開了西南蠶絲公司業務會議,研究四川省今年蠶繭收購和對私營絲綢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出席該司四川省各專區分公司、辦事處負责同志和業務、原料部門負責同志三十六人。  相似文献   

20.
桑薊馬是一種不常見的桑樹害蟲,亦不曾聞說有為害成災的,但是本場(地方國營嘉興市蠶種場)從五○年開始絡續發生,每年七月底開始繁殖為害,逐年增加,尤其是五三年秋期高溫乾燥,被害桑葉,葉柄與主脈發紅,葉面失去光澤,而成為乾枯土灰色的營養價值極為低劣的飼料。這是因為葉汁養分全被吸食,組織破壞,又因天氣久旱不雨,更促成了程度的嚴重性,大大的影响了秋蠶飼育的安全。至五四年我場採取了提早秋蠶飼育,於七月二十六浸酸,雖先於桑薊馬採用桑葉而未有咸災,然而早秋氣溫過高,又桑葉不够成熟,對蠶作極為不利,又造成失敗。桑葉是養好蠶製良種的物質基礎。慘痛的兩期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