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内陆农区把养牛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河南省周口地区及其毗邻的安徽省阜阳地区很具代表性。本文根据这两个地区秸秆饲料开发和养牛业的调查情况,谈谈对农区养牛业发展的认识。1 发展养牛业与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河南省周口地区位居中原腹地,是一个地上无山、无草原,地下无矿,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平原农区。全区1100多万亩耕地,年种植小麦1000万亩,玉米400多万亩,棉花380万亩,红薯、花生100多万亩,年产秸秆、秧蔓50亿kg,棉籽饼、菜籽饼3.7  相似文献   

2.
铁岭市位于辽河平原北端,由银州、铁法、清河三个区和西丰、开原、昌图、康平、法库、铁岭六个县组成,总面积2,540万亩,有土地1,256万亩,山林1,036万亩,各种类型天然草场329万亩,水面298万亩,地理构成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是全省、全国有名的粮、煤重点产区。市区资源雄厚,水草丰茂,很适合发展养牛业。一、发展养牛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桂平养牛业发展迅速蔡家辉何伟平冯升鹏桂平市畜牧局5372001发展养牛业的良好基础桂平全市总人口15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134万,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83万亩,水田7732万亩,旱地2844万亩,草场19057万亩,其中连片...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前郭县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幅员7103平方公里,耕地315万亩,草原270万亩,粮食总产量100万吨,年产干草15万吨,农作物秸秆120万吨。前郭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于1995年6月7日召开了黄牛开发专业会议,会议决定:要大力发展养牛业,全面实施黄牛开发工程。把发展养牛业作为振兴全县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德养牛业     
西德总面积为248,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0万亩,草场8,000多万亩,森林一亿亩。西德的畜牧业比较发达。由于它有丰盛的草场,农业又能提供大量的饲料,近十年来,养牛业发展较快。1978年,全国共养牛1,470多万头,其中成年母牛为540多万头,约占牛群总数的40%。1978年全国养牛业的产值为  相似文献   

6.
祁连县六个牧区乡镇饲养牦牛16.48万头,两农业乡镇饲养黄牛,改良牛0.5万头,养牛业是祁连牧区高寒草地和农区经济的基础产业,养牛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进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期间,祁连县养牛业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实现养牛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发展.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市位于豫西南部,辖6县5区,114个乡镇,2945个行政村,11534个自然村,460.6万人。全市总面积88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4.14万亩,草山草坡211.32万亩。现存栏大牲畜61万头,其中黄牛存栏52万余头。养牛业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动了广大农民养畜的积极性,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的商品观念逐渐增强,过去“养牛为种田”,现在“养牛为赚钱”。畜牧业开始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富裕县,地处嫩江左岸,有7个乡,3个镇,144个村,3.8万农户,26万人口,104万亩耕地,200万亩草原。水草资源丰富,交通方便,适于养牛业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大面积开展黄牛改良工作,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全县养牛业出现了大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末统计:黄牛存栏21877头,比上年增长16.4%,比1978年增长21.6%,其中改良牛20783头,改良比重达到95%,比1987年提高43.7%,奶牛存栏8230头,比上年增长34.7%,比1987年增加20.7倍。其中由黄牛改良培育为奶牛的达2000头,占24.3%,1985年全县总产鲜奶量达11850吨,其中改良母牛生产奶4560吨,占总产奶的394%。全县收购商  相似文献   

9.
狠抓畜牧支柱,振兴县城经济──唐河县发展养牛业特色浅析刘世义,姚得保(南阳市政府畜牧办公室南阳473068)河南省唐河县是个农业大县.123万人,耕地205万亩、草场草坡76万亩,年产粮食6亿kg、作物秸秆9亿xg。自然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0.
推广科技 群选群育 促进养牛业发展─—叶县夏李乡养牛业发展浅析张法良,郑二欣,宗东阳,耿二强,杨振显,孙福明,王三欣(平顶山市畜牧办公室)(叶县畜牧局)(叶县夏李乡)夏李乡位于河南省叶县西南部,属浅山区,辖31个行政村,4.6万口人,7.2万亩耕地,...  相似文献   

11.
桦南县属于半山区农业县,总面积488万亩,耕地193万亩。境内山区占43.5%,半山区占23.1%,平原区占30.3%,镇郊占3.1%。由于气候适宜,水草繁茂,又具有农业优势和较多的农副产品,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外向型畜牧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一、养牛业的地位与现状1.地位牛是典型的节粮型动物,整个饲养周期以食草为主。它是具有产肉、产  相似文献   

12.
一、我县养牛业的基本现状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地处秦岭北麓,与周至、扶风、岐山、太白县接壤。全县有12个乡(镇),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4. 7万,农耕地43万亩。据1988年6月底统计,全县大家畜存栏17349头(匹),其中牛存栏16695头,占大家畜存栏数的96. 2%。境内山、川、塬交错,饲草资源比较丰富,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广大农民素有种草养畜的习惯。早在60与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正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牛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该地区有天然草场120万亩,年均人工种草面积85万亩,牧草主要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农作物以玉米、高粱、小麦、马铃薯及豆类为主,农副产品及饲草料资源相当丰富,牛羊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宜养牛业的发展。安定区的黄牛品种主要以秦川牛为主,年存栏量7.2万余头,其中适繁母牛4.4万头。牛品种改良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起步较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东农业区,是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大县,饲草料资源丰富,草场面积达103万亩,现存栏各类牛5.85万头.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牛业逐步由役用向肉乳兼用、肉用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农户对牛品种的需求,互助县自1979年以来,先后引进荷斯坦、西门塔、皮尔蒙特、利木赞等品种来改良本地牛,大大提高了本地牛的生产性能,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有力的推动了互助县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朝俊 《中国牛业科学》1993,19(3):70-71,58
临泉县地处洪河与泉河之间,在黄淮平原的南端,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全县总面积1818km~2,划分14个区(镇),84个乡(镇),32.9万户,16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4万人,共有耕地177万亩,人均1.14亩,属于人多地少的典型农业大县.该县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小麦、大麦、玉米、红芋、大豆等旱粮农作物生长,饲草丰富,为发展以黄牛为主的草食动物饲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在目前生产水平上要发展黄牛饲养业,不仅要增加数量.而且必须提高质量,这才是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根据近几年来我县开展黄牛品种改良的情况,笔者对海神速、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阿克苏地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1979年开始利用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对本地土种牛进行杂交改良,历年共冷冻精液配种母牛数达200万头/次,使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据2012年底统计,全地区牛存栏数达39万头,其中适龄母牛达16万头,占牛总数的41%,畜牧业总收入达到37亿元,其中养牛业收入6.6亿左右,养牛业经济效益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情况 单县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3.4万,辖22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公路、铁路发达,承东接西,引南联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力强,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中原锁钥"之称.全县耕地面积168万亩,到2013年6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7.47万亩,其中:以转包形式流转的为11.15万亩,以互换形式流转的为0.8万亩,以出租形式流转的为6.56万亩,以股份合作形式流转的为0.06万亩.流转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40家,1000亩以上的大户6家.从流转去向上看,流转入农户的面积13.15万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5.45万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0.64万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0.23万亩.全县土地流转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71万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流转面积为16.28万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1):32-34
蒙城县位于黄淮海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于各种动物生长,特别适宜发展黄牛生产。全县23个乡镇,57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7万,上报耕地187.4万亩,人均1.78亩(实有耕地230万亩,人均2.4亩)。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养牛业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1983年以来,全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1992年达到63.36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653千克。粮多、草多,各种作物秸秆和可用饲草达5亿千克以上,每年用于黄牛饲料粮达1亿千克左右,因此,促进了黄牛连续14年的稳定发展,成为我国养牛第一大县,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805万亩,其中草原280万亩。草场植被以羊草为主,草质优良,具有发展草食家畜的自然资源。1979年农牧渔业部确定我县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全面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推动养牛业的大发展,提高养牛的济济效益,下面把近几年来在养牛生产上推广的配套技术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棉花及豆类为主,养殖业以牛、猪、鸡、羊为主,其中牛存栏75万头,占大牲畜存栏总数的92%以上,养牛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养牛业商品化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8年出栏商品肉牛18.5万头,商品牛出栏率为24.67%,生产牛肉2.35万t,占到全区肉类生产总量的20.28%.与1980年(全区出栏商品肉牛9077头,生产牛肉562.8t)比较,分别增长19.38和40.76倍.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我区的养牛业在商品肉牛出栏率、出栏牛头均产肉、存栏牛头均产肉等主要指标上,均低于全国水平,远远落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分析,意大利、荷兰商品肉牛出栏率分别为66.02%、50.9%,日本、美国出栏牛头均产肉分别为409.8kg、302.6kg;意大利、荷兰存栏牛头均产肉165kg、125kg.我国平均牛的出栏率、出栏牛头均产肉、存栏牛头均产肉分别为27.18%、162.2kg、46kg.而运城地区养牛业这三项主要指标仅分别为24.63%、148.06kg、36.47kg.由此看来,我区的养牛业生产还处于低水平,低效益阶段.如何提高我区养牛业生产水平,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针对我区养牛业生产现状,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几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