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肃省春小麦品种演变及有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甘肃省 1 94 9年以来春小麦 6次大更换中骨干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及有关遗传参数的分析得出 :1春小麦主要性状在演变过程中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从 50年代的穗粒数 >成穗数 >千粒重 >株高 ,转变为现代品种的千粒重 >穗粒重 >成穗数 >株高。产量结构渐趋合理 ,产量潜力得到很大提高。 2株高、主穗长等简单性状遗传力高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相对较高 ,选择的可靠性大 ;产量潜力的遗传力相对较低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低 ,选择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旱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水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和苗高。  相似文献   

3.
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68.16 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逐年增加,穗粒数逐年下降,千粒重变化不大;株高逐年升高,生育期逐年缩短。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弱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作用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作用均为负值。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但株高的作用微弱。回归分析显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决定产量81.30%的变异,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促进三要素协同发展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针对河北省气候和栽培管理变化,选育穗数650万/hm2左右、穗粒...  相似文献   

4.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年种植的辽春系列小麦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选育小麦品种时,首先要保证小麦试验小区的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相当,然后选择合适的株高和穗粒数以及适当的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进,小麦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最高群体逐渐变小,产量、穗粒数、千粒重逐渐提高,穗数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表明,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42份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近年小麦高产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东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对近6年(2014—2019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45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山东省高产区试参试品种产量达到较高水平,产量的变化主要呈现为年际间波动,产量与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两两负相关。每公顷穗数和最高总茎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总体呈降低趋势,生育期和容重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认为,中多穗小麦品种更适合山东省气候和生产条件,选育每公顷穗数700万~800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50 g、株高80 cm左右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山东省小麦近年来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改良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以济麦22为对照,对2010—2015年度山东省参加小麦高肥区域试验的1 211份品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生育期呈显著下降趋势,株高显著增加,容重下降,成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产量平均每年升高95 kg/hm~2。供试材料的生育期总体呈缩短趋势,株高缓慢下降,容重与济麦22差距逐渐缩小。供试材料总体呈减产趋势,其中增产幅度超过3%的材料仅14.86%,提高产量的育种难度加大。从产量三因素看,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的风险非常大,千粒重的改良也因其较高的遗传力较难实现,而成穗数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因此,在增强抗倒伏性的基础上增加成穗数,目前可能更容易实现。LS系列与烟农系列材料增产效果较好,主要原因也是成穗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3):16-23
为了给山东省小麦生产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统计了山东省2001—2017年审定的83个高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山东省审定高产品种的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83.30 kg/hm~2;单位面积穗数总体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演变趋势不明显;生育期明显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48 d;株高的演变趋势不明显。面团稳定时间、沉淀值、吸水率呈上升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面粉白度、湿面筋含量的演变趋势不明显。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正相关不显著,与单穗粒数负相关。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及面粉白度均为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可协调。小麦高产育种必须通过产量三因素协调改良、综合提高来实现。从产量三因素看,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省的气候和生产条件,选育穗数600万~700万/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50 g、株高75~80 cm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3-16514,16529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  相似文献   

12.
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推迟,千粒重降低,并显著减产;中国其它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略推迟、千粒重变化较小,并略减产。【结论】CIMMYT品种可在云南、青海和新疆直接推广种植;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为其次适宜地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但主要用作杂交亲本;在黑龙江以作杂交亲本为宜。为提高引种效率,并考虑到性状的重复力大小,在CIMMYT为中国选种时应重点选择籽粒较大的材料。为云南所选材料可略矮、适当晚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选材料可略高、较早熟,青海所选材料可较高、熟期相当,黑龙江应主要选择高纬度材料、植株偏高且晚熟。  相似文献   

13.
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1986-2014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资料,研究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并进行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异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1986—2014年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变异状况为产量>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尤其是2006—2014年各产量结构和产量性状变异偏离程度均最大。②黄淮旱地小麦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③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④通径分析表明,在黄淮旱地小麦高产育种进化中,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的有株高、穗粒数。【结论】耕作制度和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结构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较低、有效穗数较高、千粒重大的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节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节水灌溉下对其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0.48685),千粒重(0.45182),穗长(-0.31464),穗粒数(0.02924),单位面积穗数(0.0152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0.71426),穗长(-0.56871),株高(0.46505),单位面积穗数(-0.17531),穗粒数(0.04272)。试验表明: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高WUE型)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应在适当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朝高秆抗倒、大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进化及对产量性状调控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②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生育期和单株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生育期是决定单株粒重的3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单株粒重96%的变异。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对小麦单株粒重有大的正效应调控作用,生育期对小麦单株粒重有较大的负效应调控作用。④通径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873%,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⑥根据综合值的聚类分析和对不同年代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特征比较,将30个小麦进化材料分为了早熟矮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中产型、早熟高秆中产型和早熟矮秆高产型五大类小麦资源。【结论】通过对30个小麦进化材料农艺性状的多重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相关信息。小麦由二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穗粒数对小麦单株粒重有明显正效应,而生育期对其有显著负效应。这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选育高产品种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8个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联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绿洲灌溉农业,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发展新疆大豆生产极为重要.大豆产量性状是由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多个性状构成.同时产量性状又是一个综合性状,受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为新疆大豆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通过在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主栽品种2010年在石河子地区的种植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北部8个主栽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大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次序为:百粒重>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株高.该结果对大豆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为河南省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选用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穗颈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茎生物产量、总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总生物产量(0.699 6)>主茎生物产量(0.479 1)>穗粒数(0.452 0)>千粒重(0.419 7)>株高(0.257 3)>穗颈长(0.208 7)>穗长(0.204 4)>收获指数(0.195 3);与收获指数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穗颈长(0.397 7)>穗长(0.353 8)>穗粒数(0.283 7)>主茎生物产量(0.259 9)>株高(0.223 2)>千粒重(0.221 2)>单株产量(0.180 3)>总生物产量(0.175 6)。据此提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目标:在保证穗粒数和收获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选择生物产量高、穗子长、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性状,可以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耐旱小麦品种选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耐旱小麦品种 (系 )的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旱条件下 ,小麦产量与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955,0 .53 83和0 .4 977,而与千粒重和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42 3和 -0 .4 570。因此 ,在耐旱品种选育过程中 ,以选择单株穗数多、成穗率高的材料为宜。另外 ,根据耐旱性和产量表现 ,对试验材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0.
选用宁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个小麦品种,与近年来通过引种、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等途径引进创造的10个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采用4×10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研究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新资源的株高、主茎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大。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各性状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小。株高、主茎穗长的广义遗传力(H2B)和狭义遗传力(H2N)较大,宜于早代选择。中亲优势测定结果表明,除主茎穗长、每穗小穗数的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外,其余性状的平均中亲优势均呈正向优势。宁春39号、春节4号、04A810、04A812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可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