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提高甲鱼的人工孵化率呢?笔者在湖北省汉川县走访了几户人工孵化成功率较高的农民,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1.促甲鱼多产卵。甲鱼产卵期南方为5~IO月,北方为6~9月。产卵期要保持产卵场地的宁静,在池塘周围铺上3-4cm。厚的沙子,保持60%~70%的湿度,太湿太干都会影响产卵。一般每只雌甲鱼一年产卵40~60个,多的100多个。2人工孵化。1)兴建孵化池,面积依规模而定,每平方米置卵SOO~IOO个。室内阳光充足,通气良好。2)孵化室在孵化前5~7天,全面消毒一次。3)孵化地铺4~6cm厚沙土,沙土湿度保持70%~SO%。室内保持恒…  相似文献   

2.
一、种苗实行自繁自养,降低种苗费用   南方地区有三冬龄、体重 50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病害的雌甲鱼可选作亲种,有条件的地方可选购无伤无病、体重达 400克以上的野生雄甲鱼作为亲本进行交配,按雄雌比例 1∶ 4配比,经一段时间强化培育后,自然会进入产卵场内产卵。每只雌甲鱼每年产卵数在 20枚以上,受精卵经 45~ 60天的人工孵化管理,便可破膜出苗。通过自繁自养,一方面可降低生产成本,每只 3~ 5克种苗约需 2~ 2.5元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带病菌的种苗带入场内,为防治病害打下基础。同时可避免近亲交配,有利于甲鱼后代优…  相似文献   

3.
鳖的习性及其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俗名甲鱼、团鱼,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生。其体色随栖息场所而异,呈暗绿色或黄褐色,腹面污白透黄。它对水温极为敏感,在24—25℃以上,显得很活跃,26—30℃最为适宜,10℃以下,必须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当春返大地时它也从冬眠中苏醒,并爬出来活动觅食。水温达到20℃以上,雌雄交配,到5月初,雌鳖上岸产卵,产前先用脚爪挖穴(直径15厘米左右),产卵后盖上沙土,然后离去。产卵3—4星期后可再产,在南方雌鳖一年产卵3—4次,每次产卵数依甲鱼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一次可产10—20多枚,卵为白色球形。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校大吉岭水库于1973年4月开始甲鱼的试养,1974年甲鱼存池数达5,989头。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积累了一点经验,简介如下: 1.甲鱼卵的人工孵化。甲鱼卵在天然环境下孵化,易受敌害的威胁,因此孵化率较低。我们改用人工孵化后,孵化率高达90%以上。把人工挖得的甲鱼蛋,放入泥土做的土罐内,每个泥罐可放蛋15个,用湿沙盖好;并将泥罐移入孵化棚内,经常保持泥罐湿润,  相似文献   

5.
<正>开春后,当水温上升到2O℃左右时,亲鳖便开始发情交配。雌鳖经交配后半月左右开始产卵,卵产于池边人工设置的产卵场内,经采集后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6.
王宾贤 《内陆水产》1996,24(2):29-30
第二讲甲鱼的繁殖及其人工孵化技术王宾贤(湖南省水产研究所413100)甲鱼的繁殖方式与蛙类、鸟类相比较,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它一般是在陆地产卵、孵化,而在水中栖息、生活,故有人称甲鱼为“陆生水栖动物”。甲鱼卵如同其他爬行动物的卵一样,有坚韧的外壳,并且...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辽东甲鱼养殖技术培训中心甲鱼养殖试验场近两年来探索出一套北方地区甲鱼快速育肥技术,将7、8月份产卵孵化出的3—5克稚甲鱼移入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厂房稚申鱼培育地进行越冬培育,体重达到100克左右,在第二年5月份移到室外土池或鱼池进行人工饲养,经过18个月的时间(其中有7个月是越冬休眠不活动期)雄甲鱼平均体重达到750克,雌甲鱼平均体重达到550克。  相似文献   

8.
刘必美 《科学养鱼》1994,(11):15-15
甲鱼人工孵化技术甲鱼的产孵期一般在五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结束,如用薄膜棚加温可提前、延长产卵期,达到多产卵提高效益的目的。那么如何将亲鳖产下的卵提高它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呢?本人经几年的实践,总结了几点看法。一、把好消毒关孵化鳖卵所用的孵化箱、孵化用砂(河砂...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大口黑鲈的繁殖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池塘中自然产卵受精,然后收集鱼种。二是在池塘中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施肥培养适口饲料育苗。三是在水泥池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投喂适口饲料育苗。后二种方法能随养鱼人的意志,使雌鱼同步产卵、孵化,获得大量的鱼苗,适合生产上采用。本文着重介绍这二种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口胭脂鱼自 1 993年引入我国试养 ,湖北、浙江等省水产研究机构 1 996年 ,1 997年相继繁殖成功 ,为我国推广该品种打下了基础。据目前报道 ,仅进行了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自然孵化 ,没有进行室外自然产卵、室内产卵、人工孵化比较研究的报道。本试验就三种不同接卵方法对美国大口胭脂鱼产卵效果的影响作了探讨 ,供渔业同行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1 亲鱼采取 系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 997年引进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 ,经三年池塘培育 ,雌鱼为初次性成熟亲鱼 ,个体重在0 8— 1 2kg之间 ;雄鱼为二次性成熟 ,个体重在 0 6— 1 0kg之…  相似文献   

11.
湖白鲑在自然条件下产卵孵化过程一般是在12月份左右产卵,次年的4月份出苗,这样能使孵化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而在人工繁殖及人工孵化过程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保持低温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低温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人工孵化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人工加冰或利用室外池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相似文献   

13.
现在池塘养殖的品种很多,设计池塘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大小和生产规模和今后规划考虑。如果仅为培育鱼种,则按照建繁殖场的要求建池,包括育苗池、鱼种池、亲鱼池、产卵池以及人工孵化设备;如果以养殖商品鱼为主的,则鱼池大部份为成鱼池,少部分为鱼种池;以养殖虾、蟹、甲鱼、黄鳝、鳗鲡……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条件下甲鱼的生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年保持25—30℃温度,人工饲养的甲鱼,生长速度加快。个体重为4.2—4.5克的稚甲鱼,通过365—414天饲养,可养成308.4—342.3克的成甲鱼;在面积为66.7平方米的生产池,群体产量达141.2—198.5公斤;成活率为80.66—87.50%。在饲养过程,50克以下的稚甲鱼,生长缓慢;当个体重在50克以上,生长速度加快;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个体之间生长速度有差异。自然界甲鱼的性比约为1:1,在人工饲养下,雄体生长速度超过雌体。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美国甲鱼形态与中华鳖基本一致,且具有生长速度快、性情温和、食性杂、繁殖力强、亲鳖年产卵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养殖前景。现将美国甲鱼的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甲鱼池的建造甲鱼池面积为1000—2000m2,池深1.5—2m,水深...  相似文献   

16.
只要肯动手鳖饲到处有目前养殖甲鱼的饲料,主要是鱼粉,因为鱼粉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吃后雌甲产卵多,雄甲增重快。而目前我国尚无工厂生产鱼粉,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鱼粉,不仅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甲鱼吃后易患肠炎病。有没有不用鱼粉,自行解决鳖饲料的办法呢?湖...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台湾海峡牙鲆亲鱼不同雌雄比例与产卵量和受精卵有直接的关系.亲鱼雌雄比例为1:0.625时,每尾雌鱼的产卵量仅为13.7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3%;当亲鱼雌雄比例为1:1.702时,每尾雌鱼的产卵量可达43.79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8.6%.  相似文献   

18.
将野生型和红色斑马鱼经过产前培育待性腺发育成熟后,雌雄配对自然产卵,平均每尾雌鱼产卵150~250粒,在水温(28±0.5)℃时经过38.5 h孵化出无色透明仔鱼,以草履虫、轮虫、甲鱼饵料投喂仔鱼,经过三个月后培育出体长1.5~2.5 cm的两种幼鱼176尾。  相似文献   

19.
甲鱼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2.湿度;3.通气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宾贤 《内陆水产》1996,23(1):28-29
为了配合当前甲鱼养殖生产,普及推广甲鱼养殖技术,本刊从本期起,邀请国内知名甲鱼养殖专家王宾贤先生撰写《甲鱼人工养殖技术》系列讲座,拟在本刊1996年1-6期依下述题目刊出:一、甲鱼人工养殖概况及其养殖生物学特性;二、甲鱼的繁殖及其人工孵化技术;三、甲鱼的越冬育种及其商品养殖;四、甲鱼的营养需要及解决饲料的途径;五、甲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措施;六、甲鱼养殖生产的经营技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