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多效唑是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解决水稻苗期易倒伏、苗不壮、分蘖不足等问题,不仅可以培育出矮化健壮的秧苗,而且水稻秧苗插植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提高。实践表明,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是一个简便、易行、有效的增产途径。其具体方法是:在水稻-心-叶期,每亩用200微克/毫升的15%多效唑,均匀喷洒水稻秧苗,可收到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2.
施用多效唑对小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小麦、水稻的产量及千粒重。用50mg/kg的多效唑浸种和拔节中后期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对小麦有同样增产效果;而水稻则以抽穗前40d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施肥和喷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喷施多效唑则有利于降低株高,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叶龄,其中单施化肥对秧苗提高株高效果最好,施肥并在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增加秧苗叶龄效果最好,而不施肥且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抑制株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在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明显抑制秧苗蹿高,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667km2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55-80g,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70-100g,稀释倍数300-1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且可以有效抑制秧苗株高,在不能及时移栽时,可以适当延迟移栽时间,且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是一种最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类似多效党代会,不同浓度浸种和不同叶龄期喷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对提高水稻发芽质量及秧苗素质的效果比多效唑更好,有用量小;其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在二叶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喷施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采用800、600、400倍液三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在水稻1.5叶期、本田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三次喷施。试验结果表明:800、600倍液浓度的多效唑可以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和质量。其中以600倍液浓度的多效唑效果最佳;对秧苗株高、总根数、百株茎叶干重及分蘖作用明显,并能提高成穗率、千粒重,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应用,在国外最先是用来降低水稻株高,防止倒伏。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应用多效唑培育油菜壮苗夺高产的技术研究。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幼苗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控制主茎高度,增加茎粗,从而达到壮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机插稻秧田喷施多效唑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10,27(1):39-39,110
通过机插秧秧苗期喷施多效唑试验,分析了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栽插成活率、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秧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明显缩短栽后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早发;成穗数及成穗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株高及各节长度、出叶速度及生育进程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最高用量以3 000 g/hm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分析,了解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012和2013年,用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对其进行喷施处理,收获前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秧苗的抑制率为5.92%~16.85%,水稻分蘖率和实际产量增加分别为37.04%~70.37%和5.82%~16.62%。说明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地抑制稻株的生长、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品质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在水稻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及喷施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作物的生长具有控制效应。阐述了多效唑在水稻育秧上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从适时适量用药、科学施药2个方面提出了其喷施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生长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分析,了解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012和2013年,用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对其进行喷施处理,收获前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发现院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秧苗的抑制率为5.92%~16.85%,水稻分蘖率和实际产量增加分别为37.04%~70.37%和5.82%~16.62%。说明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地抑制稻株的生长、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品质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育秧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育秧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生物黄腐酸(BFA)以及旱育秧方式均有促蘖增根的作用,旱育及喷施BFA 2次均有很好的壮秧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源抑制剂控制水稻不育系种子穗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外源抑制剂多效唑和穗萌抑制剂,对水稻不育系冈46A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抑制剂均显著地降低了冈46A的芽谷率;其中穗萌抑制剂的效果优于多效唑,以喷施1500ppm穗萌抑制剂的效果最佳,芽谷率由6.38%降至2.38%,防治效果为62.7%。同时发现不同地区施药浓度与芽谷率有一定差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外源抑制剂对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产量,种子商品质量和播种质量无不良影响。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乳熟末期施用外源抑制剂是防治穗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高杆品种矮化处理的适宜多效唑浓度,对粳籼杂交水稻品种‘浦优201’本田期进行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粒数、茎秆节数、节间长度及茎秆干物质重与多效唑浓度呈负相关;千粒重与多效唑浓度呈正相关,穗数与多效唑浓度没有相关性;同时,多效唑浓度对生育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株高和产量构成等多重因素,在拔节前喷施900 mg/L多效唑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烯效唑浸种和多效唑喷施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提高秧苗素质,解决双晚软盘育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以150mg/kg左右为宜。多效唑喷施浓度以400mg/kg左右为宜,用水量750kg/hm2。烯效唑浸种效果优于多效唑喷施,使用方便,更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喷施多效唑对花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控制株高和侧枝伸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单株结果数和饱果率。以花生盛花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为化控药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化控药剂对水稻抗倒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拔节前喷施化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能明显缩短水稻植株第二节间长度。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会降低水稻结实率,造成减产,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产量影响稍小。总体看来,拔节前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80 g/hm2对水稻株高控制效果较好且对产量影响小,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在厚皮甜瓜基质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丽  陈华  姜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43-543,545
研究了多效唑在厚皮甜瓜基质育苗过程中的施用方法及施用浓度。结果表明:多效唑拌入基质中、盖籽土表面喷施或叶面喷施3种施用方法均可有效抑制植株生长,其中以浓度40 mg/kg多效唑盖籽土喷施效果最佳,40 mg/kg叶面喷施次之。  相似文献   

20.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不同秧龄及喷施多效唑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机插秧能有效增加秧龄的弹性,随着秧龄的增加,移栽的基本苗和最终的有效穗逐渐减少,群体茎蘖动态和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秧龄为25 d时产量最高,超过25 d产量逐渐降低;一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能在30 d秧龄内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在相同秧龄条件下,喷施多效唑与不喷施多效唑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