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省酒泉地区45头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阶段的体尺、体重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其与相关资料记载的甘肃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本地奶牛同期体尺、体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求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0~12月龄体尺、体重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的体尺、体重累积生长随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体尺、体重累积生长的走势与甘肃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本地奶牛相似。0~6月龄阶段,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的生长速度慢于体斜长的生长速度;在6~12月龄阶段,管围和体斜长的生长速度慢于体高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头体细胞克隆母犊牛及其同期自然繁殖出生的荷斯坦母犊牛初生期、6月龄、12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测定,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克隆牛初生重53.67±7.00kg,明显高于自繁奶牛(P<0.01),6月龄体重141.00±16.49kg,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12月龄体重302.80±32.17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2)克隆牛0~6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70±0.11kg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6~12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90±0.12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P>0.05),0~12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70±0.11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P>0.05);(3)克隆牛初生体尺指标明显大于自繁奶牛(P<0.01),6月龄体尺指标明显小于自繁奶牛(P<0.01),12月龄体尺指标与自繁奶牛相当(P>0.05);(4)克隆牛0~6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6~12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高于自繁奶牛(P<0.01),0~12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  相似文献   

3.
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6头中国荷斯坦牛从初生到16月龄逐月测量体重、胸围和体高三个性状,统计各月龄牛的体重、胸围和体高,绘制累积生长曲线;统计各月龄牛的日增长量以及胸围和体高的月增长量,绘制绝对生长曲线;分析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牛杂交产生的1代乳肉兼用犊牛的生长规律,测定了50头F_1代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表明,西×荷F_1犊牛生长速度要快于本地荷斯坦犊牛,能够更早地达到配种体重;在6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210.4kg、103cm、134.5cm、198.58cm、15.67cm。可以得出,西×荷杂交产生的乳肉兼用牛在河北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良好,适合在河北省养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776头青海门源地区杂种荷斯坦牛和本地黄牛体尺、体重及生长发育规律.[方法]Mitscherlich、Bertalantty、Logistic和Gompertz 4种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杂种荷斯坦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4个性状生长曲线用Compertz模型描述拟合效果最好;本地黄牛的体高和胸围生长曲线采用Mitscherlich模型较理想,体长采用Bertalantty模型较理想.在目前农家放牧饲养条件下,杂种荷斯坦牛生长拐点在5月龄140.22 kg体重,成熟体重为381.2 kg.本地母黄牛生长拐点分别为10月龄,106.8 kg体重成熟体重为290.2 kg.[结论]利用荷斯坦牛冻精改良门源本地黄牛,荷黄杂一代的体尺体重都有较大提高,并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疆兵团第八师引进挪威红牛冻精与本地荷斯坦奶牛配种杂交,杂交一代(F1代)的出生体重:公犊38 kg、母犊35 kg。在后备牛培育生长过程中,2月龄和3月龄体重增重较慢,6月龄体重增重较快,11月龄体重达到391.6 kg。参照荷斯坦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3个月、初配体重350 kg),杂交代(F1代)青年牛11~12月龄就可以初配,为奶牛场带来1~2个月的节本增效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确保美系短角牛选育及推广利用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云南省种羊场扩繁选育的全日制放牧条件下短角牛进行体重、体尺测定。采用牛体重、体尺测定的常规方法,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成年等不同发育阶段公母牛的体重和体尺。[结果]短角牛种公牛有两个增重高峰,分别是从初生到6月龄和从36月龄到成年;而短角牛母牛的增重从初生到12月龄增重为最快,以后的增重速度变慢。成年公牛体重821.56±62.67kg,体高143.44±5.00cm,体斜长172.89±7.85cm,胸围207.50±7.98cm;母牛分别为543.14±45.20kg,135.34±4.56cm,160.59±7.90cm和187.96±7.20cm。[结论]美系短角牛在云南省种羊场生长发育良好,具备了一定的供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鲜奶和奶制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但是在现代化奶牛养殖中,我国本地的奶牛产奶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引进的高产澳洲奶牛的利用可以提高奶牛各方面的生产性能,所以对引进澳洲奶牛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试验首先按同一种饲养水平设立引进澳洲奶牛和本地荷斯坦牛两个组,通过测定各项指标,分析澳洲奶牛与本地荷斯坦牛的在体型外貌、繁殖性能、冷热应激情况和常见病发病率等方面差异性,研究澳洲奶牛在本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引进澳洲奶牛的一胎牛体型较为窄小,但发育较快,其体高、胸围、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均显著低于本地荷斯坦牛(P0.05),而体斜长和后乳房附着高度显著高于本地荷斯坦牛(P0.05)。引进澳洲奶牛的繁殖能力略低,其初情月龄(10.59月龄)、初情体重(309.93 kg)、首配月龄(15.42月龄)、首配体重(365.06 kg)与本地荷斯坦牛无明显差异,但复配率(26.76%)和产犊率(83.47%)分别比本地荷斯坦牛低8.24%和11.66%。引进澳洲奶牛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本地荷斯坦牛在冷热应激时的产奶量以及常见病发病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元江县本地黄牛舍饲与放牧的饲养方式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规模化牛场舍饲饲养的本地黄牛以及牛场周边农户放牧饲养的本地黄牛犊牛各20头,公母各半,从初生到12月龄逐月测定体重体尺,并对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进行显著性比较。试验结果:元江本地放牧黄牛和舍饲黄牛公牛初生重分别为(23.3±6.56)kg、(24.5±6.85)kg, 12月龄体重分别为(129.0±8.08)kg、(187.6±22.12)kg;母牛初生重分别为(22.1±7.36)kg、(21.8±6.84)kg, 12月龄体重分别为(118.9±14.59)kg、(172.5±24.6)kg。除初生、1月龄本地放牧黄牛与舍饲黄牛体重、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月龄体重体尺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重随着月龄增长逐渐拉开距离,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在5月龄、4月龄和5月龄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并随着月龄增加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体高在4月龄出现显著差异(P<0.05),直至12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体尺指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舍饲组逐渐大于放牧组并...  相似文献   

10.
选择德国荷斯坦育成牛95头(12~18月龄),成母牛129头(1-6胎)及中国荷斯坦育成牛111头(12~18月龄)、成母牛164头(1—6胎);分别测定其体尺、体重及生产性能,并对两国荷斯坦牛体型、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现行饲养管理水平对德国荷斯坦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快,12月龄体尺、体重极显著地大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各胎次产乳量、乳脂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较中国荷斯坦牛低(p〈0.01),育成牛初配月龄明显晚于中国荷斯坦育成牛(p〈0.05)。产间距德国荷斯坦牛较中国荷斯坦牛略长,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1.
互助县在2001-2004年先后从新疆呼图壁种牛场胚胎工程中心引进不同品种牛冷冻胚胎172枚,进行了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受胎率为41.86%,产犊成活率为91.67%.胚胎移植所产的黑白花、安格斯、西门塔尔、利木赞犊牛平均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显著高于同龄本地黄牛(P<0.01);周岁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同龄本地黄牛(P<0.01);且胚胎移植后代牛的体尺也相应高于本地黄牛.胚胎移植后代牛的生长发育良好,在青海高寒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以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蒙×荷杂交,抽测其F1代30~34、35~40、41~45月龄的体尺变化,平均胸围、体斜长、体高、体重分别为200cm、160cm、138.8cm、602.75kg;202cm、160.7cm、141.3cm、617kg;210.4cm、172cm、144.9cm、668.6kg,通过与同一环境下饲养的荷斯坦牛和不同地区国内引进的纯种蒙贝利亚牛比较,其体尺状况均表现优良,说明蒙×荷杂交的育种方向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云南黄牛的生产性能,优选主要的杂交改良父本,开展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方法]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分别与云南黄牛母本杂交,测定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结果]云南黄牛经过杂交改良后,改良效果良好,杂交后代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西×云杂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4.57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5.83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21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44.24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4.13%,59.20%,56.53%和78.10%。短×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2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17.20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3.56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14.86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7.90%,38.10%,54.21%和62.90%;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56.51%和38.89%;海×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7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24.97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0.52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89.50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1.45%,46.47%,51.99%和49.78%。[结论]西×云杂一代牛、短×云杂交一代牛、安×云杂交一代牛和海×云杂交一代牛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饲养的奶牛是以"中国黑白花奶牛"为主,本品种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的黄牛杂交,并经过了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犊牛、育成牛、成母牛以及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同时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常见普通疾病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饲养1.1犊牛的饲养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改良遵义市黄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忠 《中国牛业科学》2005,31(6):62-63,66
对遵义市西门塔尔牛改良的本地黄牛(西杂牛)体尺、体重及各项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西本杂交牛与本地牛体尺体重及各项生产性能都有了显著提高(P>0.01),西本杂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提高了21.75%、49.98%、45.41%和37.63%,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验证荷斯坦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测定个体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14月龄和成年体重,以纯种荷斯坦牛为对照组,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和母本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评估杂种奶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的初生重显著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和纯种12月龄重、14月龄重、成年体重显著高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与纯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世代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一世代和零世代(P0.05),一世代显著高于零世代(P0.05)。群体和世代间互作效应仅对2月龄重有显著影响(P0.05)。母本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提示:高代杂种初生重低、育成期生长发育快,而成年体重与纯种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安现代化农业开发公司草滩农场170头荷斯坦牛后备牛初生,4月龄至1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进行测定,统计各月龄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的累积生长的平均值、绝对生长值、相对生长值,对应绘制出四项指标的累计生长、相对生长曲线;分析了西安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为制定后备牛的培育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日本和牛冻精与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秦杂、奶杂和本地母牛150头,随分为工、Ⅱ、Ⅲ、Ⅳ和V5组,每组30头.Ⅰ、Ⅱ、Ⅲ、Ⅳ组的120头基础母牛选用日本和牛冻精授配改良,即:日本和牛冻精x;西门塔尔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西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秦川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秦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荷斯坦奶牛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奶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本地黄牛(简称和杂组),V组为本地黄牛.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结果]表明:在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数据中,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和和杂牛组与本地黄牛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与和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与本地黄牛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和秦杂牛、和西杂牛组合可作为本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德系西门塔尔牛在散栏式奶牛场与荷斯坦牛杂交利用的效果。结果显示,西荷F_1牛乳脂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产奶量、乳中体细胞数低于荷斯坦牛,但差异不显著。10~12月分娩的西荷F_1牛产后空怀期88d,比荷斯坦牛(产后空怀期104.2d)缩短了16.2d。西荷F_1牛12月龄、24月龄体高略低于荷斯坦牛,36月龄体高显著低于荷斯坦牛;12月龄、24月龄、36月龄体长、胸围、体重均大于荷斯坦牛,但差异不显著。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利用在散栏式奶牛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