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2.
张建立  李公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7-9828,9830
[目的]优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干姜中提取姜油树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姜油树脂萃取工艺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姜油树脂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的萃取率为2.86%。[结论]该研究可为调味料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为利用和开发新疆鹰嘴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迪西型鹰嘴豆油,并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鹰嘴豆油提取率的影响。此外,对迪西型鹰嘴豆油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迪西型鹰嘴豆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和萃取时间为3h。在该工艺条件下,鹰嘴豆油的萃取得率为18.19%。经GC—MS分析可知,鹰嘴豆油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亚油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鹰嘴豆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5.
熊华  刘森  向文良  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16-4517,4520
[目的]优化姜中姜油酮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姜油酮的萃取条件,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0 min。各因素对姜油酮的萃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结论]该研究得到姜油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30 min,动萃取时间为1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 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6 ml/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12%。[结论]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通过4因素5水平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对紫苏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O2流量的增加,出油率增大,CO2流量在25~30 L/h较合适。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温度的适宜变化范围为35~40℃。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压力在20~25 MPa较合适。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时间的适宜变化范围为1.5~2.0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5~30 L/h,萃取温度35~40℃,萃取压力20~25 MPa,萃取时间1.5~2.0 h。  相似文献   

10.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38-9139
[目的]研究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新疆石榴籽油有效成分,采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石榴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石榴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8.35%。[结论]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崔华莉  孙雪花  樊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88-13090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条件及生姜油成分。[方法]以干生姜粉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极性溶剂,研究了微波消解、水蒸气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流程及条件,并对生姜油成分进行了GC-MS定性分析。[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微波消解功率为480W,微波消解时间为50s,微波消解压力为1.5kg/cm2,然后用水蒸气蒸馏,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提高了约46.5%。生姜油GC-MS定性分析表明,相似度在70%以上的共鉴定出37种物质,主要有烷类、烯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等化合物。[结论]为生姜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欣祥  李仕辉  张国宏  宋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76-15077,15091
[目的]探讨生姜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生姜渗透脱水的传质数学模型。[方法]以生姜为研究对象,以NaCl溶液为渗透液,在不同的渗透脱水条件下考察物料失水率、固形物增加率的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生姜失水率、固形物得率常数,建立了生姜渗透脱水传质模型。在一定实验范围内,生姜脱水率、固形物得率均随渗透时间、渗透液浓度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条件为:渗透液浓度20%,渗透时间1.00h,渗透温度50℃。[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脱水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姜中6-姜辣素醇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锐  王建南  谢朝阳  郑群怡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32-3634,3636
[目的]优化生姜中提取姜辣素的醇提工艺。[方法]以生姜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6-姜辣素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生姜中6-姜辣素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 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姜辣素的提取率达92.55%。[结论]与传统工艺比较,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6-姜辣素醇提工艺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工艺。[方法]以碧根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酶添加量和pH为响应因子,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烘烤温度120℃,料液比1∶8(g∶m L)、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05%、pH 12.15,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碧根果油实际提取率为82.24%,与模型预测值相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碧根果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加压协同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加压辅助溶剂萃取,从艾叶中同步提取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加压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显著;确定加压溶剂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70%、固液比1∶30(g/m L)、萃取压力0.9 MPa、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90℃,在此试验条件下,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852%、4.660%、6.790%。[结论]与提取艾叶化学成分的其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萃取可实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同步提取。该工艺条件稳定,提取时间短,溶剂利用率高,艾叶中3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对姜中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与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对姜及速冻姜提取物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保鲜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食用植物油中添加0.2%姜或速冻姜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其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原料破碎程度、蒸馏时间、加水量、NaCl质量分数和浸泡时间对臭柏细枝叶精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每次加700 ml水,2%NaCl,水蒸气蒸馏3 h,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效果较好。蒸馏时间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加水量,最后是NaCl质量分数 粉碎并浸泡一定时间臭柏细枝叶可显著缩短提取时间,2 h的浸泡时间为宜。[结论]为臭柏的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对于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一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