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杉木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用杉木分布带中的广西梧州、广东信宣、广西贺县、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建沙县、安徽休宁和湖北咸宁等八个种源。分别测定了各种源的单株总叶面积、叶质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合生产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0_2补偿点、光呼吸及有关指标的日进程和季节进程等。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的光合性状与生长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相对的遗传稳定性,优良种源的生理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低的光补偿点和低CO_2补偿点以及较小的呼吸速率。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这八个种源杉木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光合性状类型(这与杉木地理类型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毛竹种源新竹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测定分析 9个毛竹种源新竹叶绿素含量年变化 ,结果表明 :叶绿素A、B及总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各组分含量在一年中都呈“低—高—低”变化趋势 ;其中 ,福建龙海种源叶绿素含量最高 ,江西上饶种源最低 ,不同种源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各种源叶绿素a/b值呈现北带 >中带 >南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叶绿素A、B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含量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点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烤烟品种调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南江三号中部叶、下部叶的单叶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上部叶的叶质重又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各部位叶片的单叶重和叶质重均无显著性差异;K326各部位叶片的含梗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其叶片宽度明显窄于其他品种;在各品种间,除中部叶的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部位叶长、叶宽和长宽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7个不同沿海省单叶蔓荆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盐分梯度:0、0.6%、1.2%盐溶液,对当年扦插单叶蔓荆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枝条、叶面积增长量,CAT、SOD、POD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等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加剧,不同种源各指标对盐胁迫反应不一,不呈单一变化趋势,不同种源的单叶蔓荆对盐胁迫反应具有显著差异性。盐胁迫明显抑制枝条和叶面积增长量;随盐胁迫加剧,各种源CAT、SOD、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质量分数在低强度胁迫下降低在高强度胁迫下升高;脯氨酸质量分数呈不同变化趋势;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在高强度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得出7个种源抗盐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海南、辽宁、广东、福建、广西、浙江。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毛竹叶表叶绿素浓度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 9个毛竹种源叶表叶绿素 a、b及总量浓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各种源叶表叶绿素 a浓度和总浓度都以北带 >南带 >中带 ,而叶绿素 b的浓度为南带 >北带 >中带 ,不同种源叶表叶绿素浓度达到高峰值的时间不同 ;各月份叶表叶绿素 a/b的比值变化与叶绿素各组分浓度的变化相反 ,总体上呈现出“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 .叶表叶绿素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率、枝条含水率、胸径等因子相关显著 ,叶表叶绿素 a/b与种源的经度显著相关 ,叶表叶绿素各组分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靖烤烟叶质重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关系,为曲靖烤烟的种植与生产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曲靖9个烤烟主产县(市)的C3F烟叶为材料,对比分析中部叶不同叶质重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曲靖9个主产县(市)间的烤烟中部叶叶质重差异较明显,以沾益烤烟的叶质重最大,为102.47 g/m2;叶质重、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评吸得分在不同样品间存在广泛变异;对叶质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中、高3个类群间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评吸得分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低叶质重类群和中叶质重类群烟叶的内在品质优于高叶质重类群烟叶;在叶质重75.00~80.00 g/m2范围内,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评吸得分较高.[结论]叶质重75.00~80.00 g/m2是曲靖烤烟中部叶内在品质的敏感范围,在此范围内,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试验处理范围的大田施氮量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密度与产量正相关;高氮水平下以较少留叶数具产量优势,低氮水平下适当多留叶具产量优势,现蕾或现蕾前打顶处理产量高于开花打顶。单叶重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施氮、打顶留叶、密度等处理通过影响不同叶层的单叶面积和比叶重而提高或降低单叶重。  相似文献   

10.
樟树种源/家系早期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周边,太湖西苕溪,赣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建立4处试验林,包含种源试验林,种源/家系二水平试验林,通过种源试验,4个试验点各选出优良种源6个,研究表明,种源与地点交互作 显著水平,生长优良且具较高稳定性的种源有福建邵武,广西全州,贵州铜仁,道真,湖南郴州,湖北蒲圻,幼年期香樟树高,胸径生长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冻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樟幼年期种源/家系二水平试验表明,余杭试验点和遂川试验点不同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种源层次的方差分量大大高于家系层次,根据家系的生长和适应性表现,选出了36个优良家系,树高增加10-49%,地径增加10%-84%。根据香樟适应性和生长表现,进行种源区划分,将香樟种源区划分为北带种源区(I),中部种源区(Ⅱ)和南带种源区(Ⅲ)。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大豆群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密度下的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呈S型曲线变化,比叶重的变化呈"升-降-升"的趋势;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比叶重均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及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幼苗的主脉、叶厚、栅栏组织、叶上表皮细胞厚度总体上都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化幅度不一;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的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升高,云南种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随之下降,而大白和大黄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在50%和25%光强下高于100%和5%光强下的值。除大黄的比叶重为50%高于其他光强下的值,大白和云南的比叶重以及3个种源的根重比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总之,3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在不同光强下通过其形态上的一系列改变来适应光环境,云南种在自然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和大白在中光环境下(50%)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在15个采样地点中,采集并测量当年生枝条、花枝和果枝的茎、叶、花和果实性状,同时实地测量采样地点的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了功能性状的差异性、环境因子的影响及生境类型和功能群对功能性状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①除茎密度、比叶面积外,茎干质量、茎截面积、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开花习性对性状差异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活型和生长型类型因性状和枝条而异,如不同生活型间功能性状在当年生枝条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花枝和果枝的茎干质量和单叶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比叶面积、花枝的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外,其余功能性状在不同生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温度、硬质铺装占比及PM 2.5对于茎干质量、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花干质量和果实干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茎密度、比叶面积正相关;④发育阶段对性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比叶面积外,其他性状随新—花—果梯度变化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张小雪    刘震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18-123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leaf functional traits and adaptive strategy of Torreya fargesii at different altitude gradients.[Method] Leaves of T. fargesii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ltitudes of 1 570, 1 700, 1 900, 2 125 and 2 360 m in Jiajinshan forest area of Sichuan Baoxing County, and the altitudes of 1 000, 1 200, 1 450, and 1 700 m in Hua'e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Sichuan Wanyuan County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Leaf blade traits such as leaf length, leaf width, leaf girth, leaf area and leaf dry weight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ltitude on each index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characters were analyzed. [Result] For the leaves from both Baoxing County and Wanyuan County, leaf length, leaf width, leaf girth, leaf aspect ratio and leaf are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s of leaf width, leaf girth and leaf aspect ratio among different altitudes(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in leaf length between high altitude and low attitude(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also significant in leaf area for the leaves from Baoxing County between high altitude and low altitude. Howe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width and altitude,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relatively stable parameter. Leaf thickness and leaf dry weigh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ltitude,while the specific leaf area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In leaf length, leaf girth, leaf width and leaf area parameters, except for leaf width and leaf area for the T. fargesii from Wanyuan County, any two parameters reached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level(P0.01). Leaf dry weight and leaf thickness had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leaf dry weight and leaf area had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fic leaf area and leaf area, while specific leaf area was in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f dry weight, and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specific leaf area with leaf area of T. fargesii from Wanyuan County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Conclusion] T. fargesii adapted to different altitudes by changing leaf dry weight, leaf area and leaf area ratio, and the most suitable altitudes for the growth of T. fargesii were 1 900 and 1 450 m in Baoxing and Wanyuan are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对2a生大头茶(Gordoniaacumenata)和薄果猴欢喜(Sloanealeptocarpa)幼苗进行遮阴实验,结果表明,大头茶幼苗的叶面积、茎长、枝长年变化曲线和总生量为:全光照>部分光照>部分阴暗>阴暗;而薄果猴欢喜为:部分阴暗>阴暗>部分光照或全光照,这体现了阳性树种(大头茶幼苗)和阴性树种(薄果猴欢喜幼苗)的不同特点。从全光照到阴暗,大头茶、薄果猴欢喜幼苗的平均叶面积重(SLW)和根/冠比均下降,而叶面积率(LAR)均增加,并且,平均叶面积在部分阴暗下最高,全光照下最低。可见,大头茶、薄果猴欢喜幼苗对其相应光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重与叶片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系数分析法,研究了十三个粳稻品种的叶片和茎秆性状与穗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稳重与茎秆粗、穗颈粗和单位茎秆重有明显的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只要(?)秆粗壮,矮秆亦有可能形成大穗。2.抽穗后上部外片的面积和比叶重对穗重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通过叶面积对穗重的正间接作用亦很大。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与这两个性状密切相关。3.抽穗后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小的“下位叫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大的“上位叶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比叶重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8.
新疆若干杏品种叶、枝和果实品质与叶面积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8个新疆杏品种的叶片主脉长度、新梢长度、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与叶面积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所有供试品种的叶片主脉长度与叶面积之间呈非线性幂函数回归关系.新梢长度与叶面积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相关(指)系数在0.01水平下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二者与叶面积之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品种的叶果比,与平均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相关性不显著。就叶果比的大小对杏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