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省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生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叶片上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该病害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化学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试验表明,无论是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在5月上旬“月上旬,喷药34次,7月下旬—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间隔10—15d左右喷1次药。  相似文献   

2.
杨树幼苗黑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白城市小叶楊、小青楊、中东楊幼苗黑斑病是由Marssonina populicola Miura.侵染所致。接种試驗証明該菌是通过气孔侵入寄主,潛育期3—4天。小叶楊、小青楊等发病最重。加拿大楊、新生楊、里普楊則具有抗病性。病菌孢子能在病残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来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最高为31℃。最适相对湿度为93—100%,最低为83%。病害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峯。高温高湿的天气蔓延最快。在播种前一周用0.5%高錳酸鉀或0.4%硫酸作土壤消毒和在苗期用0.4—0.8%的代森鋅或0.6—1.0%波尔多液药剂噴雾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叶黄杨叶斑病在恩施地区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中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该病由坏损尾孢Cercospora destructive Ravo引起,病菌分生孢子在10-30℃、相对湿度70%以上和酸性条件下均能萌发,以25℃、相对湿度100%、pH值为5时萌发最好。病害发生与温度、光照、湿度等有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4.
1962—1963年在四川省泸县地区进行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营林措施(修除树上病部)和化学保护(噴射1∶1∶150波尔多液)的综合防治方法,病株防治效果可达89.77%,防止果病率达70.02%。严重病区,可在冬(12月)、春(2月)修除病部各一次(或可集中在2月进行),发病期間(4—8月)噴射波尔多液8—10次(条件不許可山区,也至少5次)。噴药宜連續性。上述措施,应进行2—3年。  相似文献   

5.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是黑龙江省对內检疫对象之一。一般发病率为30—40%,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主要为害小苹果树的叶和果实,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生长,花芽形成不良,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并成为影响果树安全越冬的主要原因之一。 1963—1964年間,我們用120倍波尔多液和代森鋅分別进行了防治时期和浓度試驗,結果見  相似文献   

6.
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89年研究结果表明:14%胶氨铜水剂是目前防治柑桔溃疡病较理想的杀菌剂,效果略超过常规农药波尔多液;溃疡病药剂防治适期是春、夏、秋梢的梢长分别为4—5、6—7、5—6cm 时,以及果实横径为0.8—1.0、1.8—2.0、2.8~3.0cm 时。重病园用单一防治措施无法奏效,综合防治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程度,提高果实产量、品质及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987—1989年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济南地区无论在地表或土内的病株残体上,该病病菌均能越冬成活。未采笋田发病始期为5月18—25日,流行初盛期在7月中、下旬;采笋田一般在放笋后10天左右查到病株,流行初盛期在7月底到8月上、中旬,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病与降雨关系密切,5—8月降雨日数与同期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在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经大面积推广,使济南地区的芦笋实际总产量由1987年的275万公斤上升到1989年的425万公斤。  相似文献   

8.
苹果轮纹病抑菌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1年对苹果轮纹病抑菌药剂进行室内筛选试验和果园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50%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5%乙磷铝可溶性粉剂300倍液、7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1:3:220波尔多液对于抑制苹果树枝干和果实上的轮纹病病菌的扩展具有显著作用,这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治或减轻苹果轮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苹果天社蛾是晉中果区后期害虫。以5龄幼虫为害最重,取食量約占整个幼虫期总食量的90%左右。幼虫期平均为31.2天。以蛹在寄主树下距主干1米以內,土深2—12厘米处,做土室越冬。越冬蛹分布的密度因寄主而不同。成虫羽化出土与7、8月份降雨量及越冬蛹深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榆叶梅最爱好,杏树、苹果次之。此虫年只一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达盛期。卵7月初出現,8月上旬为盛期。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达盛期。9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防治药剂以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6%可湿性666 150—300倍液效果为佳。要求把幼虫消灭在4龄以前;也可結合秋耕挖蛹,注意果园植物的配置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有效杀菌剂, 采用室外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 测试了6种药剂的内吸治疗效果和8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在病菌侵染后的72 h内使用吡唑醚菌酯, 或在病菌侵染后的24 h内使用咪鲜胺对病斑的显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波尔多液在喷施后18 d, 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抑制效果仍达50%, 肟菌?戊唑醇、烯酰?吡唑酯和唑醚?代森联3种药剂在施药后的第11天, 其保护效果与对照仍有显著差异, 持效期达11 d, 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氢氧化铜和咪鲜胺4种保护剂的持效期只能维持6 d。炭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波尔多液为主, 并与吡唑醚菌酯等有机杀菌剂交替使用, 有机铜制剂不能替代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1.
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对番茄缺铁锌症矫治及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砂培试验的方法,研究波尔多液营养保护荆BNPP—Fe、BNPP-Zn、BNPP—Fe—Zn和美国铜基杀菌剂Kocide矫治番茄缺铁黄化症和缺锌小叶症的效果,以及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喷清水的CK相比,喷施BNPP—Fe、BNPP—Zn、BNPP—Fe—Zn后,番茄叶绿素、活性铁、全铁及全锌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均能够矫治番茄缺铁、锌症状。同时喷施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后,番茄株高、茎粗明显优于CK,并且BNPP-Fe、BNPP—Zn、BNPP-Fe-Zn处理的产量比CK分别提高63.8%、27.6%~33.7%和129%~140%。BNPP—Fe—Zn处理与Kocide处理相比,番茄叶片全铁、活性铁和全锌含量差异显著,分别提高78,7%~104%、65.1%~173%和109%~142%,产量提高15.2%~22.8%。3种不同的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以BNPP-Fe—Zn效果最好,且优于美国Kocide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生菌素防治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的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2-1993年在河南省试验的结果表明:以中生菌素替代果园常用杀菌剂退菌特、多菌灵等,与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防效相当于化学药剂处理,大面积使用病率控制在5%以下。对叶斑病类防效突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60—1961年的研究,苹果干腐病在辽宁省,每年从5月中旬到10月均能发生为害,6月分为发生发展的第一次高峯;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二次高峯。苹果干腐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干旱与积水均能诱发病害的发生,而干旱的影响最大。地势与发病亦有影响,低洼地发病较重。树势强弱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栽培管理条件好,树势旺壮者,病势一般较轻。喷药保护树干有一定作用,彻底刮治病斑,再涂抹石灰硫磺合剂,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市地处江苏境内淮南淮北交界处,以种植稻麦两熟为主。 200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 5.23万 hm2。自 7月上旬开始,水稻条纹叶枯病首次在本市暴发,发病面积约 4.8万 hm2,全市病田率达 91.7%,病情严重度较高。 7月中、下旬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平均病穴率 12.32% (6%~ 86.5% ),平均病株率 2.46% (0.3%~ 70.6% )。 7月下旬至 8月初,由于大面积使用防治病毒和防治飞虱药剂,症状得到初步控制。但是,大多数未连续用药的田块在 8月上旬病情强劲反弹,发病程度加重,多数田块出现死苗现象。据 8月下旬调查,发病较轻的病株尚能抽…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用过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福美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防治月季白粉病,均未能控制其蔓延。1985年用0.02—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效果极为显著。喷后24小时,叶面上的白粉减少,两天后  相似文献   

16.
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是黑龙江省侬安地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据两年来在该县各地调查,发病株率一般在35—55%,高的达80%。病害在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为盛发期,至7月下旬病势达到高峰。如遇阴雨连绵,为害更重,常造成麦叶一片枯焦,籽粒瘦瘪,甚至完全无收。本病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17.
墨兰黑斑病在广州地区为害严重,每年于12月中旬开始出现新病斑,翌年2—3月阴雨连绵时为发病高峰期;种植在闭风闷热及受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病害更重。其病原鉴定为蝴蝶兰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 Sawada),刺伤接种可为害8种兰科植物。在墨兰的生产中,加强管理,及时剪除清理病叶:在广州结合12月至翌年3月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40%灭病威600倍液2—3次,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地区,苹果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在苹果树上的小僵果、死果台、粗皮、爆皮枝等部位越冬。翌年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已失去萌发力,落地病果在初侵染中不起什么作用。
病菌可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果实。苹果在幼果期即感病,此时不抗侵入但抗扩展,潜育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七月中旬以后病害大量发生,直至9月中旬持续为害。根据果园中病菌孢子出现期,约在6月15至25日喷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施160~200倍波尔多液或锌铜石灰液三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为害。1964年和1965年,在辽宁地区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效果良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20.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再发,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古茵清可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