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寄生在鱼体引起的,多子小瓜虫分布广泛,该病感染性强,且难治愈,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多子小瓜虫病的研究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小瓜虫病的病理学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养殖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温室养殖日本锦鲤,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质较差,极易诱发小瓜虫病。通过孔雀石绿对日本锦鲤小瓜虫病治疗试验,对比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病的疗效,结果表明:80min内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0.47mg/L。  相似文献   

3.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作者对永吉县口前鱼种场发生小瓜虫病的越冬池的水质、底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水和底泥中的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环境不良将使小瓜虫病的病情加剧,鱼类死亡率大大提高。文中对小瓜虫病发生和防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l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该病由于危害严重、治疗困难,所以一直是鱼病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中作者就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瓜虫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寄生虫病。美国农业部水生动物健康研究所、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3家研究机构在鱼类小瓜虫病及疫苗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提升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水平,我们访问了此3家小瓜虫病研究机构,并与美国小瓜虫研究学者进行了交流。在总结了访美收获的基础上,介绍了小瓜虫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小瓜虫疫苗研究需要的科研设施建设、突破的主攻方向及国内外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在各种淡水鱼体表和鳃引起的常见鱼病,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防治经验,从池塘、网箱这两种主要养殖模式探讨该病综合防治办法,提出合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威胁最大的病害,特别是在幼鱼阶段,致死率高达100%。通过两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和分析治疗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药物治疗方案(鱼康乐+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活性腐殖酸钠)防治小瓜虫病鱼的鱼苗成活率高达93.3%,而参照组药物(福尔马林+工业盐)防治小瓜虫病鱼苗存活率仅30.0%。试验药物的优化配方为:鱼康乐2g·t~(-1),氟苯尼考3g·t~(-1),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3g·t~(-1),活性腐殖酸钠0.8g·t~(-1)。  相似文献   

10.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11.
韩九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26-4826,4834
笔者2006年10月4日在衡水湖收集到2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病鱼于第9天和第10天相继死亡。2006年10月20日又收集到5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对5尾病鱼以水温30℃和0.03%福尔马林溶液结合增氧的综合方式进行治疗,2尾于第4天死亡,其余3尾16 d后痊愈。  相似文献   

12.
1、小瓜虫病病鱼体上可见1毫米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可见全身布满白色斑点。预防:(1)越冬前后,用60~80毫升/升福尔马林药浴鱼体10~20分钟。(2)网箱使用前,用250毫升/升福尔马林浸泡30分钟以上。(3)经常用敌百虫挂袋。治疗:(1)发病初期用20~40毫升/升福尔马林浸泡鱼体l~2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溃疡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芳洁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11-311,313
结合一例斑点叉尾鮰的发病及诊断过程,探讨了小瓜虫病、溃疡病的流行时间及水温、治疗措施,并总结其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运》2011,(3):38
食用蜗牛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蜗牛头部两侧和腹、足表面有小白点。严重时,蜗牛腹、足干瘪,消瘦无力,足面生长的小白点连  相似文献   

15.
研究36种天然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的体外和体内杀虫活性。利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36种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构建体外和体内杀小瓜虫药效模型,研究36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抗小瓜虫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小果博落回、丁香、博落回、大黄等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可100%杀灭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其中,大黄乙醇提取物杀虫效果最佳,其浓度达到10.0 mg·L-1时,可100%抑制小瓜虫包囊的分裂孵化;其浓度为5.0 mg·L-1时,可100%杀灭小瓜虫掠食体。浸泡使用30.0 mg·L-1大黄乙醇提取物后,草鱼鱼体感染小瓜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存活率可达65.8%,而对照组存活率仅为30.0%。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杀灭活性.[方法]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回流提取链霉菌发酵液,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试验,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链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体外杀幼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对小瓜虫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8.2和15.5 mg/L,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小瓜虫包囊杀灭率为10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草鱼的48h半致死浓度为(LC50)为195.0 mg/L,其安全浓度为48.7 mg/L.[结论]链霉菌-XY52代谢产物有望开发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杀虫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40种中草药不同浓度水提物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离体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夏枯草、仙鹤草和三七等18种中草药在浓度为50g/L时才能在4h内杀灭多子小瓜虫滋养体;药物浓度为10g/L时,槐花、皂角刺和毛冬青等13种中草药可杀灭滋养体;药物浓度为1g/L时,紫荆和鹅不食草即可杀灭滋养体;药物浓度为0.1g/L时,只有生姜能杀灭多子小瓜虫滋养体。生姜水提物对滋养体和幼虫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100、50mg/L,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30.3、15.7mg/L,100mg/L可完全抑制包囊孵化。由此可见生姜是一种可有效杀灭多子小瓜虫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8.
培养表达小瓜虫抑动抗原的重组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G1株,诱导表达小瓜虫的抑动抗原,采用非离子型去污剂Triton X-114提取虫体膜蛋白,然后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抑动抗原。采用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所提取的抑动抗原的纯度及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亲和层析能够得到重组四膜虫所表达的G1抑动抗原蛋白,它与相应血清型小瓜虫抑动抗原的分子量和免疫原性相近,其分子量为44 kDa(还原条件)或36 kDa(非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赵飞  韩刚  谭爱萍  姜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29-131
采用过氧乙酸对4种主要养殖鱼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试了过氧乙酸对小瓜虫幼虫和不同发育阶段包囊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过氧乙酸对斑点叉尾鲴、草鱼、奥尼罗非鱼,鲫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73、3.00、3.57、5.20 mg/L。过氧乙酸在浓度为6.250 mg/L时,0.5 h即能杀死全部小瓜虫幼虫;在1.562 mg/L时,1 h即能杀死全部幼虫。过氧乙酸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包囊都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当过氧乙酸的浓度为6.250、3.125、1.562 mg/L时,刚脱落的包囊的死亡率依次为75.63%、45.60%、25.60%,脱落2h的包囊的死亡率分别为64.23%、46.32%、20.20%,脱落10 h的包囊的死亡率分别为65.86%、35.07%、10.20%。因此,过氧乙酸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对小瓜虫的幼虫和包囊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了细鳞鲑感染小瓜虫时皮肤和鳃部的病理变化,然后运用不同的3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皮肤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肌纤维呈片状;鳃丝的基本形态难以辨认,鳃丝的完整性被破坏。治疗发现,甲基蓝的疗效最好,死亡率为10%左右;辣椒+生姜次之,死亡率为15%左右,食盐+小苏打的效果最差,死亡率为30%左右。小瓜虫病是目前鱼类养殖中危害严重,极难治愈的疫病,其治疗方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该病重在防控,因此,平时应加强日常管理,防止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