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水稻分蘖及发生规律 分蘖是水稻固有的生理特性。稻茎上除穗颈节外,各节上均有一个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茎节部密集而不伸长的腋芽都能萌发成新茎,这就是分蘖。水稻分蘖实质就是稻茎秆的分枝。在通常条件下,水稻的分蘖主要在靠近地表面的茎节上发生,这些发生分蘖的茎节叫分蘖节。着生分蘖的稻茎叫做分蘖的母茎,同一母茎上,分蘖最早发生的节位,称为最低分蘖节,最上一个发生分蘖的节位称为最高分蘖节,分蘖是自下而上地依次发生的。茎节数多的,可能发生的分蘖就多,反之就少。以单茎而言,最低分蘖节位和最高分蘖节位相差大的,则单株分蘖数就多。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的根系的生长和分布 水稻的根系属须根系。根据发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 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称为种子根,种子根分为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初生胚根只有一条,直接由胚的胚根生长而成,次生根为1-4条,由中胚轴上长出,一般只有在深播或化学药剂处理时才会发生。种子根垂直向下生长,作用是吸收水分、支持幼苗,一般待节根形成后即枯萎。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主要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民喜爱。保证足够的水稻供应量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与水稻栽培技术密不可分。当前,中国水稻栽培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施肥不当、生产设备机械化水平低、抵御灾害能力较低等,  相似文献   

4.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6):22-23
当前农业生产体系中高水平农业技术众多,其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也相当可观。我国作为水稻种植大国,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研究相对深入,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试验材料与方法阐述、结果与分析详细论述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各方面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因为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是国家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水稻栽培技术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水稻高产种植制度,增强其发展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十分注意对水稻的施肥量与施肥方式的控制,水稻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对水稻相关生长条件的合理控制与实时监测,有利于快速解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验的设计,有利于检测水稻在不同的密度,施肥量,施肥方法中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实验对比所得出来的结果有利于在水稻的生产中较大幅度的提高水稻产量,也有利于水稻种植者更加科学,方便的管理日常的水稻生产,节约一定的劳动力,合理的进行作物杀虫,同时使周围环境更加绿色,水稻产品也更加的安全放心。  相似文献   

7.
水稻作为重要的基础粮食产业结构构成,其基础产量直接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不仅是农业发展有利支撑,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所以从根本上做好水稻高产势在必行,此时进一步进行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研究便成为解决水稻高产栽培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就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展开探究,并总结出我国现有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核心及其高产种植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水稻是我国基础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产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健发展。要想加强水稻高产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本文将围绕水稻栽培技术的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具体有效措施,旨在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在我国粮食产业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量对于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甚至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稻栽培体系。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因此,对水稻栽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水稻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的粮食种植历史悠久,水稻的栽培技术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项目,迄今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有三个稻作区,水稻区品种较多,主要以粳稻为主,鉴于此,本文探讨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粮食市场供求量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1、科学选种水稻的栽培和种植是以水稻的种子为基础的,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科学的选种优质的种子才能够更好的应用水稻栽培技术,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第一,种子的选择时必须要重视水稻种子的质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选择优良的品种。第二、种子的选择要做到满足实  相似文献   

13.
从水稻机械化栽插角度,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与水稻种植机械化直接相关的秧龄、株距、播种量、秧盘形式和秧爪结构五因素,通过L12(3×24)四因素两水平和一因素三水平的混合型正交试验,以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为衡量指标,得出与水稻机械化栽插相关五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秧龄、株距和播种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显著,秧盘形式和插秧机秧爪结构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作为我国核心粮食作物,在东北和南方地区的食物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经过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之后,社会整体对于水稻需求范畴亦同步扩张,由此看来,尽快研究出科学化的水稻栽培技术,发展水稻高产事业,显得十分紧迫。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水稻种植环境的基础性规范诉求、耕作整地技术实施要点,育苗和秧田管理细节等内容,加以系统化论证解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的烂秧     
水稻的烂秧问题,在科学上属于喜温植物的寒害,但从其发生的种种原因来看,也不完全属于这一领域,即使列入寒害一类,喜温植物遭受寒害而致死的原因,迄今并未完全解决。归纳起来,关于致死原因的学说,大致有十个。此外,应该说明的是寒害不同于冻害(要注意寒害和冻害这名词有时常混用),前者系指喜温植物遭受零上低温所引起的危害而言,后者一般指越冬植物遭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植技术提升可以带动增产、增值,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应用高水平的水稻种植技术在促进水稻增产上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中笔者针对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展开分析,希望本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专用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应用水稻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水稻作物整体产量.所以,为增强我国水稻产量,应该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试验,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总结与探索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澳大利亚的水稻生产简史澳大利亚的水稻种植始于19世纪中期 ,当时的规模极小。第一次商业性生产是在1914年 ,种植面积仅为13 3hm2,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靠天鹅岭的Murray河滩地上。次年 ,新南威尔士州的农业部在Yanco实验农场开始了试验。借助Murrumbidgee灌渠系统和研究者的努力 ,到1930年澳大利亚水稻已出口海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水稻每年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澳大利亚水稻生产现状澳大利亚的水稻种植区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Riverina地区 ,这里包括Murrumb…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南方大部比较适合水稻的生长,故在南方地区适宜大范围的种植水稻,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水稻的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种植水稻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相对寒冷和干旱的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却不是很广泛,这主要是受到北方特殊的气候和土地质量所决定的。北方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土地盐碱化较严重,这三大因素将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一个地区水稻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