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蜡是由白蜡虫的雄虫所分泌的,雌虫只能作种,不能泌蜡,因而称雌虫为种虫,称雄虫为蜡虫。在生产区域,以繁殖雌虫采收种虫为目的的挂放种虫的工作,称为挂虫;以繁殖雄虫采收白蜡为目的的挂放种虫工作,则称为挂蜡。白蜡虫的生态学特点,表现在雌雄两性对于环境条件具有不同适应性方面,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型。这种特点,显著地表现在雌雄虫  相似文献   

2.
热带景洪气候环境对白蜡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蜡虫生态活应性和扩大发展白蜡生产及白蜡稳产高产,于1992-1996年,选用不同的寄主树种在热带景洪育苗林,进行白蜡虫放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强日照对白蜡虫生长发育不利;雌白蜡虫能繁衍后代性比正常,但子代种虫不,卵量少,热带地区不宜建种虫基地,雄虫泌蜡正常,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白蜡基地。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 ̄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 ̄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4.
以往有人认为:白蜡虫Ericerus pala Chavannes在我国的北纬26°以南地区不适白蜡虫生存,(王辅1963,1978)而且长期以来存在着“虫区不产蜡,蜡区不产虫”之说,严重影响白蜡生产进行。因此1982年12月—1983年9月,我们3次对云南省永德县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同一种源的的白蜡虫种虫在湖南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在同一产地的泌蜡量。结果表明:相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湖南不同产地后,其蜡花厚度和单个雄虫泌蜡量在不同产地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同一产地后,不同种源间的蜡花厚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但单个雄虫泌蜡量则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而言,云、贵、川等传统产地的白蜡虫种虫为优良种虫,而湖南本地生产的白蜡虫种虫可作为生产补充用种。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 ℃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 ℃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台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虫白蜡(又称川蜡、国际上称中国蜡)是我国的特产和传统出口商品,目前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挂放白蜡的种虫(雌性白蜡虫,以下简称蜡虫)不足。有的低海拔产蜡区由挂蜡转为繁殖蜡虫,曾获得过18.6的单产。但产量不稳定,本文侧重讨论种虫繁殖与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寄主树是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rahnes)栖息和取食的场所.白蜡虫终身寄居在寄主树上,依赖寄主树提供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寄主树是虫、蜡生产的物质基础.寄主树种类、树形、树势、树枝年龄、树汁养分的好坏以及有效枝条的多少、都是影响白蜡虫、白蜡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是保护寄主资源,保证白蜡虫、白蜡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经营白蜡虫、白蜡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过去有关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的研究报导不多,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白蜡虫和白蜡生产的需要,我们近年来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观察,并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蜡又名虫蜡,是一种动物蜡,在工业和医药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文章主要介绍了白蜡虫的人工养殖方法以及蜡花采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白蜡虫蜡酯合酶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白蜡虫(Ericerus pela)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昆虫,泌蜡是白蜡虫二龄雄虫最为特化的性状[1]。白蜡虫分泌的白蜡在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白蜡的主要成分是26酸26酯[3],已有研究表明,蜡酯的生物合成在动植物中存在保守途径[4]。蜡酯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由脂酰辅酶A还原酶催化脂酰辅酶A转化为脂肪醇,第二步由蜡酯合酶(WS)催化脂肪醇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5]。WS  相似文献   

11.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广种女贞树发展“中国蜡”王槐蜡虫,雌雄两性,雌虫产田,雄虫所产蜡花,可加工白蜡,我国所产此类白蜡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蜡”。它是机械制造,轻化工和医药上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价1000公斤1万美元左右。蜡虫寄主范围很窄,分布范围不广。它的寄主...  相似文献   

13.
1987—1989年连续3年放养白蜡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在赣州地区能正常繁殖和泌蜡,其世代历期和生活习性与四川等老产区相同,怀卵量相近。雌雄比1:0.52—1:1.15,平均1:1.11,以雄虫占多数。放收比最高为1:5.82,平均1:2.45。蜡花平均厚度5.07mm,毛蜡得率36.2%,蜡熔点83℃—83.5℃。主要病虫害有跳小蜂类、白蜡蚧长角象、白蜡虫褐腐病等。  相似文献   

14.
1956年,万益锋从湖南省林业干部学校毕业,放弃分配在省城工作的机会,立志在实践中干一番事业,回到家乡游江。1958年,一副艰巨的担子落到了他的肩上——负责白蜡虫科学研究。白蜡通名虫白蜡,或虫蜡,是国防、精密铸造、轻工、医药等工业的珍贵原料,是世界珍稀产品,主产于我国。白蜡也是在江的传统名产,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50多年历史,历来产量占全省的50%、全国的10%以上D人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产蜡重地,蜡农却要到遥远的云南、贵州等地采购白蜡虫种。因虫种严重不足,长途运输耗费大,严重阻碍了白蜡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昭通地区生产白蜡虫历史悠久,虫种质优、丰产,每年以数万斤虫种供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是全国著名的产区。为使这一传统产品继续得到恢复发展,现将本区发展、试验、推广中的一些材料整理如下,以促进昭通地区的虫蜡生产,提高产区人民的收入。一、白蜡虫的生态及生活习性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雌雄虫形状有异:雌虫无翅,眼、触角、足均退化,为不完全变态,寄居于水白蜡或大叶女贞树嫩枝的表皮,一年一代,产卵于卵囊中,外有介壳保护。一个健康的雌虫可产卵6000—10000多个。一个卵囊约有1/3雌卵、2/3雄卵。孵化后的雌虫叫若虫,先在树叶正面停留20—30天,尔后,爬至1—2年生枝条的适宜处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白蜡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信誉,由于主产于我国,又叫中国蜡,因其80~90%产于四川,故名四川蜡。白蜡是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寄生在某些植物上,由雄性白蜡虫幼虫分泌出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动物蜡。其性状优于矿物蜡、植物蜡、海豚或鲸身上的蜡、虫胶蜡、蜂蜡等。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所产白蜡,是中国著名特产。白蜡虫产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上曾是彝族人民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美姑县所产的“大山虫”是白蜡虫的精品,1994年曾为美姑农民创造出51万元的产值,此后却一蹶不振。分析了美姑县的白蜡虫生产衰落的根源,并提出振兴美姑白蜡虫生产的措施:改变生产、管理方式,引进良种,改造老树;建立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开发出生产白蜡虫的新技术,为提高白蜡虫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白蜡虫泌蜡研究 Ⅱ.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泌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昆明地区女贞、白蜡树和小叶女贞三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三种寄主树上放养昆明种虫和昭通种虫,不同寄主的雄虫个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因种虫和寄主不同而不同;白蜡虫在不同寄主上泌蜡存在高峰期,泌蜡高峰期因寄主和种虫不同而异;白蜡虫历时基本上不受寄主的影响,在3种寄主上大致相同。用白蜡虫雄虫个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和泌蜡历时等指标衡量,在昆明地区,女贞是白蜡虫的优良寄主。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种虫来源:1985年5月从云南昭通地区永善县海拔1300m的万和乡引入3.5 kg种虫,挂放在海拔200m的三明市岩前乡大叶女贞树上。1986年从昭通市海拔1850—1950m的卡子乡引进6.5kg种虫,分别挂放在三明市洋溪、沙县城关、宁化县禾口乡的大叶女贞树上。 试验内容与方法:定点观察白蜡虫生长发育及生活习性。收蜡花时,测定蜡花厚度、每虫泌蜡量、蜡熔点;采虫时,测定种虫长、宽、口径、怀卵量、雌雄性比。分别取5—10粒种虫,置室内培养皿及室外10株寄主树上,逐日计数孵化虫卵及雌雄虫数,求孵化率。定标准株测定定叶、定杆历期及记录白蜡虫发育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大关县白蜡生产历史、寄主植物现状、白蜡市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挂放白蜡虫试验结果,认为在大关县重新恢复白蜡生产,建立种虫基地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充分利用闲置的白蜡虫寄主植物资源,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