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80只公七彩山鸡和120只母七彩山鸡,并于10周龄屠宰测定其腹脂、腹胀率和颈部、胸部、腿部皮下脂肪重;用乙醚抽提法测定了腿肌、胸肌、肝脏的含脂率.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胀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而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肝脏含脂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2.
对10周龄七彩山鸡颈、胸等部位肌肉、肝脏脂肪取样,用乙醚抽提法测定,结果表明:其腹脂重、腹脂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及肝脏含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邮鸭为试验素材,屠宰测定1-8周龄鸭腹脂重、皮下脂肪重(腿、颈部)、肌脂率(腿、胸肌)和肝脂率,研究其体脂分布和沉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邮鸭生长发育的早期,腿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颈部皮下脂肪比胸部皮下脂肪沉积早。高邮鸭早期生长过程中,腹脂相对于屠体重的比值呈上升趋势,说明腹部脂肪的沉积速率大于体重的生长速率。3-5周龄鸭的肌脂率、肝脂率的变化曲线是一致的。各周龄鸭肝脏含脂率高于肌肉含脂率,这可能与肝脏是脂肪合成的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高邮鸭为试验素材 ,屠宰测定 1~ 8周龄鸭腹脂重、皮下脂肪重 (腿、颈部 )、肌脂率 (腿、胸肌 )和肝脂率 ,研究其体脂分布和沉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高邮鸭生长发育的早期 ,腿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颈部皮下脂肪比胸部皮下脂肪沉积早。高邮鸭早期生长过程中 ,腹脂相对于屠体重的比值呈上升趋势 ,说明腹部脂肪的沉积速率大于体重的生长速率。3~ 5周龄鸭的肌脂率、肝脂率的变化曲线是一致的。各周龄鸭肝脏含脂率高于肌肉含脂率 ,这可能与肝脏是脂肪合成的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文昌鸡体脂分布及沉积规律,测定了27、53、79、105日龄以及育肥2、4、6、8周的文昌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及肝脏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文昌鸡脂肪在腹部、皮下和肌肉的沉积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2)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育肥6周时达到最大;(3)肝脏内粗脂肪含量呈波浪式变化,并在105日龄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6.
以730只固始鸡和安卡鸡F2代资源群为素材,12周龄屠宰测定体重、屠体重、腹脂重、肌间带宽、皮下脂肪厚,并检测血清17种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与体脂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1-谷氨酰转肽酶、胆碱脂酶活性与腹脂率(AFR)、肌间带宽(IFW)、皮下脂肪厚(SF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腹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葡萄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肌间脂肪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标]探析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珍禽资源优势挖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周龄贵妃鸡进行活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测定,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主要屠宰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12周龄贵妃公鸡的龙骨长、胫围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下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和脚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下同),腹脂重显著低于母鸡,腹脂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方面,体斜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龙骨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胫围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胸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腹脂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贵妃鸡的屠宰性能与大多数体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出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饲养三黄鸡,并测定三黄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胸肌重、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组三黄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饲养三黄鸡,并测定三黄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胸肌重、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组三黄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研究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对肉鸡部分脂肪性状、血脂指标及相关生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2种氨基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试验期为42 d。屠宰后测腹脂率,游标卡尺测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RT-PCR技术检测肝脏、腹脂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1)、脂蛋白酯酶(LPL)、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α(PPARα)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饲粮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显著提高肉鸡增重(P<0.05),对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P<0.05),对腹脂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增加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P<0.05);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后可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P<0.05),提高血液TC含量和降低HDL-C水平,影响血脂代谢。3个试验组肝脏中ACC、FAS、CPT-1、PPARα基因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LPL 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3个试验组脂肪组织PPARα转录表达显著增加(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脂肪组织ACC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混合组脂肪组织FAS、LPL基因转录显著降低(P<0.05),而CPT-1转录则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脂沉积,改善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填饲期肥肝鹅体内脂肪沉积、血脂成分和脂类代谢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肥肝鹅脂肪代谢规律。【方法】选取同批孵化、相同饲养条件下育成的85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的肝用型公鹅200只进行填饲,填饲期30 d。从预试期结束起,分别于填饲0、6、12、18、24、30 d取血、屠宰1次;每次随机选取30只体重相近的试验鹅,每只为1个重复,以填饲0 d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肝重、皮脂重、腹脂重、肠脂重、皮脂率、腹脂率、肠脂率、血脂成分和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所有试验鹅填饲同一种饲粮,填饲量定量一致。将经过筛选的玉米粒倒入水锅内,煮沸5-10 min后,捞出沥干,趁热加入1%鹅油、0.3%的食盐并充分拌匀,冷却后作为填饲饲粮;采用双人机械填饲方法。试验鹅采用地面圈养填饲,分栏饲养。【结果】①腹脂重、皮脂重、肠脂重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填饲12-18 d腹脂、皮脂、肠脂、肥肝脂肪沉积增重最快,填饲30 d时皮脂重>腹脂重>肠脂重;②除了填饲6 d皮脂率与肥肝重呈显著负相关(r=-0.869)外,不同填饲期肥肝鹅腹脂重、皮脂重、肠脂重、腹脂率、皮脂率、肠脂率与肝脏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填饲显著改变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的含量;在整个填饲过程中,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含量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但各填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VLDL-C)的含量逐渐增加。④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脂肪酶(lipase,LPS)、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肝脂酶(lipoprotein lipase,HL)和总脂酶(LPL+HL)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填饲18-24 d,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填饲显著改变肥肝鹅的机体脂肪组成;填饲能够显著改变肥肝鹅血脂成分含量,肝重与机体脂肪沉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填饲12-24 d是机体脂肪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沉积量最多,肥肝增重最快。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与浙农109杂交第一代的45株茶树及其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扦插菌性状与茶树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苗的腋芽萌发率;抽梢率、单株叶面积和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5388~(**)、 0.5621~(**)、 0.3701~*和 0.3010~*.扦插苗的根系活力和根干重与单株产量呈高度和中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558~(**)与 0.4624~(**).扦插成活率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正相关,r= 0.4757~(**).  相似文献   

13.
优质鸡的饲养日龄较长,母鸡一般饲养至接近性成熟才上市,沉积的脂肪较多。鸡体脂主要包括腹脂、 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现代商业肉鸡品种每千克体重包含 150~200 g 脂肪,且绝大多数脂肪并非生理所需,不但 浪费饲料,还会直接影响肉产品的加工,而且会降低屠宰率和经济效益。脂肪的过度沉积已成为肉鸡生产中所 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腹脂过多更是制约肉鸡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挑选育种鸡时,降低腹脂沉 积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已经从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等方面对腹脂进行选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直接 选择法(同胞屠宰法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法两个角度对肉鸡腹脂选择方法进行综述,其中间接选择法主要包 括对饲料转化率的选择、对体尺性状的选择、对血液生化指标的选择以及遗传选择等。  相似文献   

14.
早期限饲对肉仔鸡生产性能与肥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 2 2 0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5 5只 ,分别为限饲组 R1 ,R2 ,R3 和对照组 R0 。 4组鸡1~ 7日龄均为自由采食 ,从 8日龄起 R1 ,R2 和 R3组分别饲喂自由采食量约 5 0 %的饲粮 ,分别限饲 1,2 ,3d后恢复自由采食。结果表明 ,R1 组鸡 6周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胴体产量和腹脂量略低于 R0 组 (P>0 .0 5 ) ;R2 和R3 组 6周龄体重、平均日增重、腹脂量及腹脂率均显著低于 R0 组 (P<0 .0 5 ) ,料肉比、胴体产量略低于 R0 组(P>0 .0 5 ) ;早期限饲可降低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cGhrelin对黄羽肉鸡体重与腹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cGhrelin对黄羽肉鸡体重与腹脂率的调节作用。选择24只14日龄的黄羽肉鸡按体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天定时腹腔注射0.5 nmol/100 g cGhrelin,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前称重,记录摄食量;第6天屠宰检测腹脂率。结果表明:cGhrelin试验组的采食量于2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 d后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降低11.25%(P0.05);在第6天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公鸡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cGhrelin具有降低黄羽肉鸡的食欲与采食量,减少脂肪沉积与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6.
F1代猪体脂、肌肉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定远”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 ,F1代猪皮下、肾周和腹部脂肪沉积均减少 ,其中以长白×定远猪和大约克×定远猪更为明显 ,有效地改善了猪胴体品质。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结果表明 ,长白×定远和大约克×定远F1代猪肌肉脂肪含量仅为 1 70 %和 1 5 0 % ,明显低于对照 (定远猪 )的 3 2 6 % ,这主要是肌间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3个杂交组合及对照猪肉中游离脂肪酸以C18∶1含量最高 ,达 43 86 %~ 5 0 6 2 % ,其中对照 (定远猪 )和长白×定远猪显著高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猪 ;杜洛克×定远和大约克×定远猪的C18∶2含量与定远猪接近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与其较好地保留猪肉的风味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extract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HFP)对肉鸡血清脂类指标、腹脂沉积、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肝脏、肌肉、粪便中脂肪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饲喂含HFP为0、0.1%、0.3%和0.5%的日粮,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HFP可显著降低14、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P0.05),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可显著降低肉鸡肝脏TG含量(P0.05);2)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日粮中添加HFP对肉鸡体重、腿肌脂肪含量、胸肌脂肪含量、粪便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添加HFP可显著增加肉鸡盲肠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盲肠乙酸和丙酸的比例(P0.05);5)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4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著负相关(r=-0.992),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89);28日龄时,盲肠丙酸含量与血液TG含量显著负相关(r=-0.98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血液TG含量显著正相关(r=0.996);42日龄时,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液TG含量、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51,0.979)。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P可以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降低腹脂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而促进机体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8.
1024羽罗曼蛋鸡随机分4组,分别饲喂二氢吡啶添加量为0,100,150,200mg/kg的4种饲粮,结果表明:二氢吡啶可以显著地改进蛋鸡的产蛋性能,其中添加150mg/kg效果最佳,产蛋率提高了11.08%,料蛋比降低了10.36%.蛋重随日粮中二氢吡啶递增呈上升趋势.二氢吡啶使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氢吡啶使血清Ca浓度、P浓度下降(p<0.05),具有降低破蛋和异常蛋的作用(p<0.05);二氢吡啶可促进浓蛋白和蛋黄的合成(p<0.05),降低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添加二氢吡啶还显著地提高了脂肪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1),降低腹脂率和肝脏中脂肪含量(p<0.01),防止脂肪肝的发生;二氢吡啶还可以提高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p<0.01),对血清GPT与GOT无明显影响,因而具有保护生物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安徽红籽瓜种仁粗脂肪含量丰富.②含山、凤阳、合肥红籽瓜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含山和凤阳的红籽瓜自交一代与黑籽瓜自交一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变异系数的比较显示含山的红籽瓜自交一代更有希望选育出优良自交系.④由相关回归分析可知,粗脂肪含量与种子长×宽、千粒重、种子长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215x1+22.398,y=0.115x2+33.746和y=12.858x23+27.427,(y为粗脂肪含量%;x1为种子长宽乘积mm2;x2为种子千粒重g;x3为种子长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