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茶高产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江西25个每hm^2产量达到750 kg的油茶高产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08个位点,其中95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比率达87.96%;建立了25个油茶无性系的DNA指纹库,并分析出这些油茶无性系分子鉴别的最优引物组合;聚类分析显示,各无性系遗传背景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新品种的登记和保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对陕西陇县八渡林场油松种子园14个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确立了提取油松嫩梢DNA方法,提取的DNA可用于RAPD扩增;通过对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油松扩增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用筛选出的8个引物对14个油松无性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60.8%,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4个油松无性系具有较丰富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油茶优良无性系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10个省份的银杏雄株10个无性系的研究表明,12对引物共扩增出了96条带,多态性条带41条,占总带数的42%,扩增片段长度为300~2 000 bp,10个银杏雄株无性系间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利用12对引物的41个分子标记完全可以对10个不同银杏雄株无性系进行识别,谱带清晰,因此利用RAPD技术进行银杏雄株无性系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常山胡柚优良无性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提取到常山胡柚叶片DNA,并对常山胡柚的12个优良无性系及7个优株之间进行了RAPD分析。从初选的0peron公司的60个随机引物中又筛选出12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共产生随机扩增位点103个,平均每个引物产生8.6个识别位点,但都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由此表明,目前所选的常山胡柚优良无性系及优株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并无什么差异,其经济性状方面的差异可能主要受生长发育阶段、生态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鉴定马尾松优良杂种F1代的RAPD特征标记,从DNA水平上区分杂交子代,以从23个马尾松实生种子园F1子代嫩叶中抽提的DNA作为试验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验DNA序列的多态性。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适合马尾松F1代RAPD扩增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S1026、S1110、S1040、S1180、S1172。利用这5条引物,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F1子代进行了标记基因型的研究,得到了27个标记位点,确立了各样品的标记基因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马尾松子代的分子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相似文献   

8.
以16个银杏栽培品种的单倍体胚乳DNA为材料,用筛选出了高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或二倍体叶片等材料实现对银杏无性系品种的有效分子鉴别,为银杏的良种鉴别、保护和登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茶岑软3号组培苗遗传稳定性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油茶在以芽繁芽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性系变异情况,利用扩增条带清晰的39对SRAP引物组合对油茶优良品种岑软3号组培苗进行分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39对引物组合对供试的26株组培苗都能扩增出220个条带,总共扩增出5 760个遗传位点,个体之间未检测到遗传位点的明显差异。这表明岑软3号在以芽繁芽的该组织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油茶良种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14个油茶良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油茶良种进行SRAP标记(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油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从16个正向引物和20个反向引物中筛选出条带特异、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8对引物组合。利用这些引物组合对14个油茶良种扩增出65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22条是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33.85%。通过生物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遗传学分析,计算出遗传相似系数,绘制出分子聚类图,为油茶良种的后续分子鉴定及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高效长寿经济植物,自然分布的林分因品种不良,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差。为推进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改良品种结构,实现油茶丰产增收。2001年从湖南省引进16个优良无性系穗条和嫁接苗进行栽培试验,获得了成功;选出适生、丰产的羊古老l号、衡东53、毛竹山13号等四年产油达450kg/hm2以上的优良无性系11个。  相似文献   

13.
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分子标记鉴别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RAPD标记对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和通过省级鉴定的8个板栗品种及无性系进行指纹分析,鉴别出各板栗品种(无性系),实验过程中对684个随机核苷酸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经筛选共获得9个稳定的RAPD标记,构建了板栗的NDA指纹图谱,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鉴别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的较为理想的程序,获得了RAPD良好的重复性,建立了较完整的板栗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用大田苗进行步验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张清 《绿色科技》2014,(4):107-109
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时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湖北省的40个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初步开展了运用PCR—RAPD技术对杉木优树进行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运用 8个引物的 17个分子标记可以对其中的38个无性系进行识别,只有2个无性系相互不能识别。说明湖北省杉木遗传资源变异幅度较大,可以运用 DNA技术对优树进行品系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茶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自交子代和杂交子代4种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产量频率分布、产量构成等产量性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4种群体及其优良林分的结实特性和产量规律,为油茶杂交子代,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良种的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以及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择育种研究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7.
GLS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是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系统选择产生的优良品种。为了加快GLS高产油茶的繁殖速度,结合实践总结出采用GLS油茶枝条作接穗,利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育苗,培育出优质的GLS油茶优良无性系苗。  相似文献   

18.
在红河州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油茶优树选择的方法,从红河州境内现有的油茶林中初选优树120株、复选80株、决选12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2株中选出5株进行无性系测定,最终选育出油茶优良无性系5个,并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油茶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油茶无性系良种鉴定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油茶无性系良种,根据油茶无性系良种遗传物质的特点及油茶籽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现有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方法加以评析。肯定了当代鉴定的必要性。认为用父本的影响力鉴定代替子代鉴定,对油茶无性系良种的全面考察鉴定将更有意义。并提出了父本影响力鉴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olymor- phism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elite germ- plasm of Dalbergia sissoo. Sixty-seven clones that are under cultivation in northern India, originated from six different states of India and Nepal were analyzed with 30 RAPD primers that generated a total of 342 frag- ments out of which 290 were polymorphic.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Ht) varied between 0.01 and 0.37, with an average of 0.19. Shannon's In- formation index (I) varied betwee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