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省珍珠业的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其中尤以三角帆蚌以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自七十年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大面积三角帆蚌死亡现象。当初,我省有些地区从外省购进不少三角帆蚌,导致我省1983年发生三角帆蚌暴发性的死亡,一直延续至今,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片与蚌间的关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褶纹冠蚌同一个体自体外套膜小片育珠,结果珍珠质量明显提高。采用三角帆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褶纹冠蚌。结果珍珠质量极差,大多数蚌产不出珍珠;采用褶纹冠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三角帆蚌,结果三分之一的蚌能得到质量高于褶纹冠蚌,产量高于三角帆蚌的珍珠。作者认为供片蚌和受片蚌间相适关系影响珍珠质量,研究如何提高褶纹冠蚌小片在三角帆蚌体内成珠的比率,在生产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以3种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为实验材料,利用改良的有机苯酚法,在无液氮的条件下提取DNA模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60/A280和RAPD-PCR扩增等3种方法同时检测DNA的质量,所提取的DNA较完整,纯度较高,完全可满足PCR等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广西水产科技》1976,(2):16-16
一、珍珠生产 2000个育珠蚌饲养两周年,收获人工无核珍珠8.2市斤。其中褶纹冠蚌平均200个左右收获珍珠1市斤;三角帆蚌平均300个左右收获1市斤。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和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方法,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角帆蚌群体内的相似度为0.2917,褶纹冠蚌的为0.3636;两者的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6723,遗传距离为0.3277.EST和LDH同工酶在褶纹冠蚌外套膜及内脏团组织中的表达酶谱均比在三角帆蚌中复杂,2种组织相比则内脏团中的表达酶谱比外套膜复杂.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同作为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主要育珠蚌种,两者各有优缺点.在珍珠养殖和育种上,一方面要重视野生资源的保护,避免近亲繁殖;另一方面要建立种质资源库,不断筛选出更多更好的优良性状,提高育珠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说明,用褶纹冠蚌育出的珍珠珠质,不如用三角帆蚌育出的珍珠珠质,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汇和集体经济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珍珠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开展了三角帆蚌育珠的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养殖工艺,改善管理办法,提高二足龄三角帆蚌优质珠的比例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北力地区人工育珠的主要蚌种为褶纹冠蚌(Grstaria Plicata Leach),它分布广,产量高,体形大,成珠快,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可育大型珍珠。但珠型多呈长园形,沟纹多,光泽度差,成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这是北方地区人工育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是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是我国的特有种。地理分布于河北省以南水域。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的人工育珠的质量,探索三角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和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方法,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角帆蚌群体内的相似度为0.2917,褶纹冠蚌的为0.3636;两者的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6723,遗传距离为0.3277。EST和LDH同工酶在褶纹冠蚌外套膜及内脏团组织中的表达酶谱均比在三角帆蚌中复杂,2种组织相比则内脏团中的表达酶谱比外套膜复杂。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同作为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主要育珠蚌种,两者各有优缺点。在珍珠养殖和育种上,一方面要重视野生资源的保护,避免近亲繁殖;另一方面要建立种质资源库,不断筛选出更多更好的优良性状,提高育珠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第二讲育珠蚌的人工繁殖目前淡水育珠蚌主要有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两种。它们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褶纹冠蚌喜欢生长在水流缓慢、水质肥沃的水域中;三角帆蚌喜欢生长在有水流、水质清,底质较硬的水域中。两种蚌均是雌雄异体,其生殖腺位于斧足上方的肠管迂回部,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淡水育珠蚌有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为进一步了解这三种蚌在组织蛋白成分上的差异,我们采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三种蚌的闭壳肌、肝脏、晶杆体、边缘膜组织蛋白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颜色、不同性别的三角帆蚌肝脏组织的蛋白分子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五种蚌的形态变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开建 《水产学报》2003,27(1):13-18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6个形态性状对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5种蚌的种间以及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受4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54.17%;第二主成分受1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34.0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褶纹冠蚌与三解帆蚌形态相近,随圆背角无齿蚌与球形无齿蚌外形相拟。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褶纹冠蚌和三解帆蚌的不同地理种群分别表现出形态上变异。建立了5种蚌的判别函数,三角帆蚌和圆背角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褶纹冠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8.92%、86.36%和96.88%,总判别准确率为97.83%。  相似文献   

14.
任海 《科学养鱼》1996,(8):12-12
褶纹冠蚌优质珍珠的培育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三角帆蚌生长较慢、货源少,易发病并不易控制,故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主要有以下措施:褶纹冠蚌以1—2龄时期生长最旺盛,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淡水蚌100多种,但适合养殖珍珠的蚌仅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目前生产上用得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高的河蚌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一、淡水珍珠蚌的生态、生活习性(-)生活习世珍珠蚌一般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的底泥中,蚌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夏季则大部分露在泥沙外。不同种类的蚌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如把纹冠蚌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泥沙中,喜肥水,适宜pH为5-7;三角帆蚌喜栖息在流水的沙质底泥中,…  相似文献   

16.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  相似文献   

18.
3种淡水蚌消化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显示,3种蚌的3种消化酶的比活力大小顺序均为: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3种消化酶比活力在3种蚌的胃、肠部大小顺序均为: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且胃部3种酶比活力都大于肠部。A/P值比较显示,背角无齿蚌适合投放到淀粉物质含量较高的藻类富集水域,褶纹冠蚌适合用来控制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藻类,三角帆蚌对淀粉类和蛋白类食物消化能力介于二者之间,对蓝绿藻食物源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内陆水产》1986,(5):39-39
邵东县在农业资源调查中,于丘陵地区的邵水支流槎江发现了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这两种育珠河蚌的形态特证与洞庭湖区分布的完全一样,而且体形大,成珠快,产量高,质量好。是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经有关单位签定,认为在丘陵地区分布育珠河蚌,是个新发现。据试验测定,每50公斤河蚌可培育普通珍珠1公斤左右,产值可达千余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