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白桦21个产地的种子育苗,调查苗期2年的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首次进行了白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桦不同种源在苗期的生长特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与最差种源相比,高出118.84%;地径最粗的种源比最低值种源大54.33%。一同参试的光皮桦不能适应北方低温气温气候,于第1年冬季受冻害死亡,垂枝桦适应性较强,苗期生  相似文献   

2.
欧洲白桦14个种源、51个个体苗期生长观测结果表明:生长高峰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平均累计生长律为50.7%;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苗期无冻害和病虫害发生。对不同种源和个体的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体间的苗高、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经LSR检验,初步选择出欧试9、欧试5、欧试8为欧洲白桦优良种源,O-57、O-19、O-31、O-61、O-35、O-78、O-44为欧洲白桦优良个体,O-83为最佳个体。欧洲白桦的生长表现优于白桦。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测验法和苏联树木生态型综合评价方法,对19个樟子松种源2年生苗期性状(苗高、地径、针叶长、针叶密度、根系长、茎根比、保存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选出苗期表现最佳的种源为章古台、石河、呼玛、错海。章古台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超出各种源均值的36.53%和34.78%。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樟树苗期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樟树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为选择樟树优质种源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不同种源1年生苗在苗高方面整体差异不显著,地径整体差异显著。二者均无明显地理趋势变化。苗高、地径与经纬度均无相关关系。但适当分组后,苗高随经纬度总体呈现出纬度越低,苗高越大的变化规律。地径生长变化的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比较复杂。以苗高和地径的大小表现情况,把樟树划分为6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源任豆苗期生长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木苗期生长性状的研究是林木遗传育种学科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对任豆容器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任豆不同种源间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任豆种源间在苗高和地径生长上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生长量最大的是广西那坡种源,为60.53cm,最小的是云南金平种源,为40.28cm;地径生长量最大的是贵州望谟种源,为7.90mm,最小的是广西都安种源,为5.90mm。种源苗高与采种点的纬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地径与采种点的纬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种源苗高与采种点的无霜期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2,地径与采种点的无霜期和年日照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663。研究结果对后期任豆种源的研究与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兖州进行的白花泡桐苗期试验表明:(1)不同种源的白花泡苗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地点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地径的影响;(2)温度是白花泡桐匠主控因子,其中低温对生长的影响最大;(3)对35℃N的栽培北界,较为适宜的白花桐是来自湖北薪春和河南罗山的种源。  相似文献   

8.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9.
闽南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采自福建闽南的5个红锥地理种源种子,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苗圃开展苗期物候观察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红锥之间的首次出芽时间和出芽持续时间相差较少,且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红锥不同种源苗木的生长指标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其中,华安和安溪种源苗期生长较好,苗高、地径均显著高于苗木整体平均值,且高径比及其遗传变异系数较低,因此在生产中可优先考虑作为种苗繁育的种质材料;而云霄、南靖、诏安种源的红锥苗木苗高和地径均低于苗木整体平均值,尤其是南靖种源,苗木生长纤细,需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0.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15个省区的55个枫杨种源种子在浙江安吉进行苗期试验。参试种源表现出明显的苗期生长差异,苗高的极差达163%,地径极差达180%,生物量极差达194%。种源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及垂直变异趋势,枫杨南部分布区及低海拔种源的高生长一般优于北部分布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种源。枫杨在长江中下游亚区、江南丘陵及华南亚区、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贵川陕西部亚区、北部亚区内表现出各自的亚区变异模式。根据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等主要性状,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函数I=0.1167X1(总干质量/g) 0.0750X2(苗高/cm)-0.1231X3(地径/cm),并评选出6个苗期生长优良的种源,即江西南部的信丰,贵州东北部的思南,陕西中部的汉中,湖南洞庭湖的益阳,重庆的涪陵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安种源。  相似文献   

11.
乌桕不同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27个种源85个单株子代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源间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8%和25.21%;同一种源不同单株子代间乌桕的苗期生长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乌桕1年生苗地径与苗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无霜期、≥10℃年积温等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明显。抗寒性调查表明,广东阳春、福建建宁、四川广元和贵州榕江4种源冬季地上部分均遭受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2.
对北非雪松5个种源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研究,5个种源的苗高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苗高生长可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同时可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地径生长规律与苗高生长不同,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程度不高,不能作为生长期划分的依据。5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但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加利福尼亚种源和亚利桑那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种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4个产地种子所育的1 a生香椿播种苗为测定材料,研究了各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发现各种源香椿苗的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7~9月是香椿苗高生长的主要时期.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一北变异趋势.综合其生长表现,初步选出江苏南京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开展3个种源强力班克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复合菌肥对强力班克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肥条件下,强力班克木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苗高生长提高17.4%~30.83%,地径生长提高31.27%~43.27%.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量和N养分积累量,其中菌肥处理的全株干重较对照提高98.77%~116.67%,N养分积累量较对照提高47.31%~85.73%.3种复合菌肥(1号、2号、3号)对苗木生长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种源38163在施用3号菌肥时生长表现较好,而种源38164在施用1号菌肥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来自10个省区27个产地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淳安2个地点开展种源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及育苗环境对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侧枝数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基于苗高生长参数分析表明:种源苗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性生长量、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而不是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相对于其它树种,南方红豆杉线性生长速率虽较小,但线性生长期较长.试验虽然未发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这些性状的种源绝对值却相差较大,达20%以上.育苗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影响较大,良好的水热资源和庇荫条件将显著促进苗木的高、径生长.苗木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与地点互作,但种源与遮阳处理的互作却很小.不同育苗地点南方红豆杉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的地理变异模式是不同的:在福建明溪点,种源苗木高、径生长与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小,苗期速生种源不仅有来自自然分布区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而且还有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在浙江淳安点,来自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苗高生长量较大,而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生长则较慢,类似于作者对南方红豆杉有限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已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核桃楸苗期(一年生)4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苗高、地径差异显著。苗高、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9、0.58;从中选出最好的种源,在苗高上能获得25%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杉木不同优良品种苗期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对不同种源的6个杉木优良品种进行了苗期对比试验。通过对苗高、地径、高径比及苗木质量分级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杉木优良品种播种品质优良,苗木生长良好,质量高;苗高、地径、高径比在各品种苗木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广西融水杉木种源种子是苗期表现最为优良的杉木品种。  相似文献   

19.
引种美洲黑杨无性系的苗期遗传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7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经苗期测定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表现出无性系间的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0.23%和72.99%,二性状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相关。以苗高的LSD多重比较,选择出生长最好的41个无性系,其苗期生长水平超过或相当于中林23杨;用苗高和地径的综合指数选择,淘汰生长最差的29个无性系,保留的68个无性系作为育种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20.
对来自加拿大的7个班克松种源的播种苗,采用阳光灯(B2)、日光镝灯(B3)、碘钨灯(B4),进行了夜间补光试验。结果表明:阳光灯(B2)对于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7个种源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109%和65%;其次是日光镝灯(B3),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74%和45%;再次是碘钨灯(B4),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52%和34%。在相同的补光和多种管理措施条件下,A2和A3等2个种源的生长量优势明显,2年生苗高分别达到了23.15cm和24.24cm;地径分别达到了0.39cm和0.5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