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京河西生态公园为例,在对其植物群落(包括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组成统计的基础上,采用Sha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en相似性指数等对其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南京河西生态公园植物约84种,隶属41科66属,以乡土植物为主。公园群落相似度低,景观效果较好,但是乔灌草比例需要调整,植物多样性有待提高,景观效果缺乏特色。建议增加公园物种丰富度,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加强总体设计,营造特色景观;优化生境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市云溪生态公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其科属组成、来源,对植物引种、增加乡土特色以及构建优美植物景观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公园共有园林植物338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于99个科(含亚科)242个属;优势科现象不明显;公园中乡土植物有220种,占总种数65.09%,保证了本土特色。公园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合理配置,保留自然群落、巧借自然构建人工植物群落,营造地带性植物景观等,都较好保障了云溪生态公园的生态建设和景观维护,值得其他城市生态公园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晓园公园进行的实地调查,并从植物景观空间、植物景观群落、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的季相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沙市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特点以及类型,指出了其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不同城市的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一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公园的植物设计特色选择群落的营造、植物空间关系的营造及植物配置形式的体现等方面对戴家湖绿化进行了分析,总结戴家湖公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生态型、文化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姣 《绿色科技》2013,(10):84-88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并从国家湿地公园的角度,进一步规划了场地的空间分区和游线组织,布置了结合地方性和功能性的景点,以期使沙地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功能性的游览需求,也满足了防风保育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景观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市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密度、冠幅、树种出现频率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并按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部分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探讨.列举了适合上海公园绿地生境的群落结构模式和植物群落优化调整的技术途径,以期更好地满足上海市公园绿化建设的需要,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调查5个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37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群落位置、群落植物物种、群落结构、群落郁闭度和群落基本观赏特征,进行景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植物品种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桂花、香樟、杜鹃、广玉兰、八角金盘、水杉、垂柳和枫杨等,地被植物应用较少;群落结构以复合层类植物景观群落比例最高。分析表明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较好;公园植物群落主要从色彩和形式两个方面营造观赏性,特别是色彩方面营造具有代表性;意境设计较少。建议今后城市公园设计强化意境,增强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景观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空间构建决定着公园的生态服务质量和游憩体验价值。通过对岳阳金鹗公园2010年以来3次植物资源调查情况,分析了城市公园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布局。着眼于市民户外游憩和精神文化的主要需求,提出了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9.
纪念性公园作为纪念性景观的一个类型,不仅在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人们提供着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服务。植物景观作为纪念性公园中极为重要的构景元素,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又有利于纪念性区域场所精神的表达。对郑州市碧沙岗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及造景特点,并从空间营造、色彩时序、功能体现、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其纪念区造景特色。分析碧沙岗公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层面上,为调查和分析海淀公园景观植物群落的具体现状,结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从海淀公园景观群落植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2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公园分成4个主要区域,共发现落叶乔木30种,针叶树7种。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知,海淀公园景观区域群落植物以毛白杨、刺槐、旱柳为主要乔木种类,加杨、馒头柳为次要乔木种类,马褂木、榆树为稀有乔木种类,并同时得出相关区域植物群落配置方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希  唐岱 《绿色科技》2013,(2):85-88
为了构建稳定合理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采用取样方法对昆明市金棱河公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棱河公园植物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域特色明显,植物群落类型较丰富,但乔木层常绿植物配置密度过大,部分植物的栽植不符合其生态习性,未能发挥出植物正常生长所营造的景观水平;灌木层植物种类稍显单一,要形成更稳定合理的植物群落仍需要发挥乡土植物优势及后期良好的养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沈阳周边地区自然林的详尽调查,总结出沈阳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比例等,并提出适宜城市近自然林建设的基础群落配植模式8种,以及近自然林建设和后期养护要点。该研究为沈阳市构建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株洲属中亚热带丘陵地,其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是常绿阔叶林,即以各类常绿树种为优势的植被类型.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此类群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群落和次生群落.为了模拟自然群落,设计人工近自然群落,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株洲市郊天然林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郊具一定代表性的天然林群落类型有13个,基本反映了该市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通过分析各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为营造与养护各类植物景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滨水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等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公园内水景按水体走向、形状、尺度不同分为湖、池、河、溪、泉5种类型,对其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应用方式等,并对其景观特点和效果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水景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滨水绿地植物群落配置的模式,以期为济南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苏北名园楚秀公园为例,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公园植物景观的总体特征、主要造景手法,并选取代表性的景观节点从其植物配植模式、群落景观特色等方面对江淮园林地域性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为该地域的特色植物造景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沈阳市半自然植物群落的代表——北陵公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陵公园半自然植物群落中蔷薇科(Rosaceae)植物最多,既有共优群落,也有单优群落;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总数的55.26%;群落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乔、灌、草3层结构,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北陵公园半自然植物群落属于针阔混交林,具有4个明显不同的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春季城市公园滨水植物群落色彩感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数码公园、人民公园、郑州植物园、雕塑公园、湿地公园和郑州之林共7个公园为研究对象,设置36个滨水植物群落样地。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评判法(BIB-LCJ)和语义分析法(SD)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选定样地的群落色彩进行评价分析,得出6个优秀的滨水植物群落。运用RHS植物比色卡和色彩辅助软件Color Impact对6个优秀的植物群落进行色彩复制,表明春季层次丰富饱满、色彩鲜艳明亮且色调温暖的滨水植物群落更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研究结果将为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中,物种选择与色彩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评价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溪望溪公园各个分区景点植物材料的调查,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并根据植物的单体景观级别择优选择树种。结合本溪地区现实情况和望溪公园各个分区现状,根据不同树种的园林用途,进行植物的组合搭配,最终得出分区景点植物选择配置模式,从而构成本溪市望溪公园风景林优化模式,形成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风景林景观。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湿地作为当前城市中的主流公园类型,其建设过程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都与以往普通类型的公园有很大差别。公园湿地景观形态营造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适当程度的人为修改,使湿地原有的生态景观美化。对于一片自然湿地区域来说,通常都是通过湿地中丰富的植物群落、动物、游步道来吸引游人,使游人能够在公园中感受到自然湿地的美丽。以株洲市天鹅湖公园湿地设计为例,对当前公园湿地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究,重点分析了植物景观形态的配置和营造,希望能够以此推动当前公园湿地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台州市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态公园植物景观提升项目实践,针对现状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主题、空间与季相单一、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以重塑空间形态,营造特色植物主题,兼顾近、远期效果为设计理念,通过自然谦逊的手法实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有效提升与改造,总结了以"尊重现状基础、强化植物特色、注重远近结合"为主旨的植物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同类改造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