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4.
王亚虎 《农业与技术》2013,(12):136-136
用塑料小拱棚种植半夏,使种植时间提前1个月,延长了生长期,有效提高了产量;采用块茎繁殖,一年一收,缩短了生长周期,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出售,实为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5.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地八豆、三步跳、麻玉果、地文、燕子尾等,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干燥根.半夏为常用中药,以块茎供药用.有祛湿、化痰、止咳、止呕等功效.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以四川、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居多,因其用量大,产量低,常常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6.
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又名三叶半夏、地珠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能.可治疗痰饮、咳喘、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生用外治痈肿、蛇伤等.近年来国内销量及出口量成倍增加,而野生资源及产量却不断减少,从而使供求缺口扩大.市场价格上涨至40~50元/kg,药房零售价高达80~100元/kg.  相似文献   

7.
半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供药用。半夏喜温和潮湿的气候和隐蔽的环境,怕干旱及强光照射,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人工栽培时,应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种植,并要合理倒茬,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科学灌水,并及时中耕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遮阴条件下激素处理对半夏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0%遮荫条件下栽培的半夏进行6-BA,GA3两种激素不同浓度处理,研究其对半夏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6-BA,GA3激素处理后半夏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3~5cm,其株高变化趋于一致,倒伏期提前,生长周期缩短20d左右。进行6-BA 25mg/l处理后的半夏增产明显,较对照组增加了59%。综合分析认为,在遮阴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激素处理,对于半夏的增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泰兴地区的半夏特称“泰半夏”,盛名全国。介绍了半夏的生长概况,药用功效,泰半夏的变迁及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TheDiscoveryofInsecticidalProteinAgainstAphidsfromPineliapedatisectaandP.ternata1993年以来,国外先后报道了雪花莲(Ga...  相似文献   

14.
对组培半夏与普通半夏的田间栽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C2代组培半夏较普通半夏具有更强的生长和产量优势,C3代后比较优势减弱。  相似文献   

15.
昭通半夏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BSG去壁低渗法,对采集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进行染色体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本研究报道的半夏染色体数目2n=78与文献报道一致外,该地区的半夏还存在2n=66为本研究首次报道,同时分析讨论了不同居群半夏染色体倍性及数目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半夏属植物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安徽产半夏属的滴水珠,鹞落坪半夏,虎掌及半夏3个居群共6个分类群植株的块茎的EST、MDH、ADH、SOD同工酶,结果表明;叶和块茎中的EST、MDH的谱带在它们之间都有相互区别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原植物及其产地的生化指标。四种同工酶的UPGMA和Fuzzy聚类分析显示鹞落坪半夏和半夏的遗传一致度高,且遗传距离小,它们的遗传差异只能在种内居群间与形态特征的比较相结合,作者认为鹞落坪半夏只是半  相似文献   

17.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药用地下球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对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头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分别制成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用量不断加大。旱半夏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多年来价格高昂,畅销不衰。该品种的药理、药效是其他品种不能代替的,发展半夏生产已是中药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侯典云  王聪睿  王荔  马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84-1384,1386
采用BSG去壁低渗法,对采集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进行染色体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染色体数目2n=78与文献报道一致;该地区的半夏还存在2n=66。分析讨论了不同居群半夏染色体倍性及数目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野生林下栽培半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令刚  闫龙民 《特产研究》1997,(2):56-56,60
  相似文献   

20.
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试验表明:氮,磷,钾和播种量4因子对半夏产量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是播种量-氮-钾-磷;其优化栽培模式为施N116.0-164.0kg/hm^2,P2O5141.8-186.8kg/hm^2,K2O90.0kg/hm^2,播种量为3000.0-375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