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2.
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Larimichth ys crocea (Richardson)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传统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已明显不如野生大黄鱼.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不同的养殖模式(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肌肉来研究其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来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网箱(P〈0.05),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亦高于普通网箱;其粗脂肪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网箱(P〈0.05);而粗灰分与水分含量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网养殖的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箱,通过改变养殖模式如嗣网养殖可作为提高大黄鱼肉质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 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商品鱼收购价比小网箱的高出2-4 元/kg。近几年福建霞浦浅海大围网养殖大黄鱼长足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太阳能灯光诱饵技术在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品质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青岛金沙滩海域的深水网箱中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灯光诱饵设备,通过“灯光诱饵”吸引活体饵料聚集于网箱内,从而为实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真鲷(Pagrus major)提供天然饵料,全程无人工投饵,使其在自然状态下,拟半野生化养殖至上市。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经过5个月的实验网箱及传统网箱养殖后,通过测定其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判断其品质。结果显示,在安装灯光诱饵设备的影响下,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11月3种鱼体肥满度比6月均显著下降(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和真鲷肌肉内粗脂肪含量分别比传统网箱养殖低75.24%和46.81%,差异极显著(P<0.01),鲈鱼差异不显著(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肌肉内DHA含量高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酸含量、棕榈酸含量低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灯光诱饵网箱养殖的3种鱼的肌肉内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呈甘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升高,其中大黄鱼变化最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和呈甘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11.78%、9.17%和19.57%,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太阳能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鱼技术虽然降低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但可以改善养殖鱼类品质,且养殖投入明显降低,养殖收入显著提高,该方法可显著提升产出效益,因此,可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格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对三组大黄鱼肌肉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口感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域环境和养殖方式是影响大黄鱼肉质的重要因素,增加体脂肪含量在特定的情况下能改善大黄鱼的口味。  相似文献   

7.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大黄鱼作为对照,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显示,野生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家系大黄鱼,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低于家系大黄鱼。3个家系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排列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WW、WC、CC;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C、WW、WC;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WC、WW、CC。研究认为,家系之间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通过家系选择进行大黄鱼肉质改良是可能的,但是同时必须结合饲料营养成分的补充和调控以及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善,才能较快速地使养殖大黄鱼的品质达到或接近野生大黄鱼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黄鱼 【品种来源】野生大黄鱼亲鱼,经驯养、保活与多代人工繁育、网箱养殖而成,已实现全人工育苗与养殖。 【特征特性】大黄鱼体形匀称、体色金黄,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相对其他养殖种类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有两种方式:网箱养殖和围塘养殖。大黄鱼的网箱养殖起步较早,已有比较成熟的工艺,但网箱养殖大黄鱼因投资大,就目前大黄鱼的市场价位,效益不明显;同时,网箱养殖大黄鱼因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网箱养殖还因换网操作和气候及潮流等变化而影响鱼的生长;网箱养殖在海上作业、管理、交通等也十分不方便。大黄鱼的围塘养殖可以克服上述网箱养殖的缺陷,同时,因池塘比海区网箱更接近于大黄鱼的自然生活环境,故池塘养殖的大黄鱼具有生长快,体形、体色好,肉质嫩,饲料系数低等优点。鉴于此,我公司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nus)之间肉质指标的差异,对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质地特性、体色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翘嘴鲌肌肉蛋白质含量(19.84%)及灰分含量(0.27%)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13.29%和0.21%),但是脂肪含量(4.34%)和水分含量(71.84%)均显著低于养殖翘嘴鲌(5.51%和78.61%);野生翘嘴鲌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较养殖翘嘴鲌高出11.36%和11.16%;野生和养殖翘嘴鲌的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分别为100.51和98.13;养殖翘嘴鲌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及n-3/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但是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翘嘴鲌。此外,野生翘嘴鲌背部和腹部红色值、黄色值及侧线部红色值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野生翘嘴鲌的肌肉硬度和内聚性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养殖翘嘴鲌的肌肉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pH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结果表明,野生翘嘴鲌的营养价值更高、鲜味更好,而养殖翘嘴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