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东半岛封禁治理效果浅析赵清侠,赵建英(山东省招远市水保办,265400)于惠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水保办)封禁治理是恢复植被、绿 化荒山、保持水土最迅速有效的措施。它以较少的投入,可以获得治山保土、增加地表植被、防止土壤侵蚀、提高地力、促进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山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解放后虽累计治理了1.7万km2,但由于边治理、边破坏.80年代末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7万km2,年土壤侵蚀量1.57亿t,造成严重危害。近几年来,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大搞荒山造林、封禁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水保监督执法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制定下一步规划方案提供参考资料。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五期工程涉及的212个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聚为4类,以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3类地区有146个小流域,占总量的68.9%。土壤侵蚀聚为4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4类、一类地区共有158个小流域,占总面积的74.6%。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封禁治理和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地区无明显流失面积较大,这两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临汾西山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总土地面积9938km2水土流失面积6694km2,年土壤侵蚀模数5700~9400t/km2.据调查,封禁治理的主要形式为封山育林和封坡育草.通过封禁,植被盖度一般可达8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滦平试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该区土壤侵蚀的双重特征及径流泥沙来源,提出了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为中心、荒山荒坡地开发治理为重点的治理方针,以及土石山区开发治理模式,分析了各项水保措施综合治理在该区的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禁治理是加快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搞好全省的封禁治理工作,要确立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植被的新观念,抓封不放治,把封禁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封禁治理工作的领导,统一部署全省的封禁治理工作,切实帮助山区群众转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遂宁组母质封禁后的土壤侵蚀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母质侵蚀观测场长期连续观测试验,收集1991—2000年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遂宁组紫色土母质侵蚀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母质侵蚀区在封禁10 a内的年际地表径流模数与年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径流深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降雨时间呈负相关。(3)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两因子对土壤侵蚀量影响不显著,土壤侵蚀量与地表径流深在封禁期前4 a内能建立回归方程。由此认为,采用封禁管理来防治紫色土母质侵蚀可行,封禁至少8 a以上土壤侵蚀强度类型才由剧烈侵蚀逐渐转化为轻度侵蚀。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地形破碎,土层瘠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以蓄水、治土、造林为核心,将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查询,得到不同治理措施的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各种治理措施面积为98 232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1.52%。其中封禁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28.1%,荒山造林占治理总面积的16.4%,退耕还林还草占治理总面积的6.78%,6°~25°坡耕地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48.7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成本和效益,探讨了重建模式的可行性,为指导当地生态重建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豫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生长的水分、光热条件较好 ,但人口密度大 ,治理措施配置应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主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以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以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荒山荒坡应积极营造水保林并实行封禁治理以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封禁治理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封禁治理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例举了山西实施封禁治理成功的经验,指出实施封禁治理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张勋瑞 《中国水土保持》2006,(7):F0003-F0003
宁夏隆德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80km^2,年均隆水量520mm,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550t/km^2。在3年试点期间,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封禁宣传,注重部门协调,辅以人工治理,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服务等措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论水土保持后治理与持续治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土保持后治理是指对已经治理后的水土资源的进一步治理、保护、开发与利用。水土保持持续治理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开展的持续治理过程。它应遵循可持续性、经济性、综合性的治理原则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建设、庭园环境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不断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向前发展。并提出了“粮草下川入沟 ,果树上岔入田 ,沟道淤泥蓄水 ,荒山封禁轮牧”的黄土高原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资溪县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工程同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决策相结合,强力推进生态修复。全县经过10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建设,封禁治理面积累计达11882hm^2,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83%以上,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7.5万t减少到4.3万t。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市苇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451.27 hm2,占流域面积的41.93%,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坡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坡面采取修筑坡式梯田,保土耕作(改垄)措施,封禁治理,果树台田等措施,沟壑治理采取修筑沟头埂,跌水,谷坊,削坡造林等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凌海市钟屯河小流域为例,采用SPSS软件和评价函数计算分析钟屯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保治理效益。结果表明:钟屯河小流域梯田、经果林和水保林均低于荒山草地的土壤侵蚀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和保护土壤,综合治理效益达到中等水平;梯田、经果林、水保林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农作物经济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可为凌海市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6—2008年贵州省盘县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08—2010年对盘县项目区治理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珠治"工程在保持水土、增产粮食、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盘县项目区"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模式、经果林种植失败的原因、石坎坡改梯措施的优势等,指出要在增加农业创收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四川低山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蚀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3个观测站多年的观测结果,揭示了在四川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顺序是耕地、林地和封禁草地,人为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率的最根本原因.雨季初期是各种土地可侵蚀性较大期.封禁草地和成林地的侵蚀率随雨强的变化不大.因此,防治四川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规范或禁止人为活动,加强雨季初期的管理,以及增加地被盖度是3大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土壤侵蚀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项目区土壤侵蚀的防控作用,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大峪小流域项目区和大别山桃岭小流域项目区为对象,采用遥感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点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分析不同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认识和评价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项目区在重点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降低.沂蒙山大峪项目区和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土壤侵蚀面积消减率为88.9%和76.3%,侵蚀模数降低率76.7%和72.1%,侵蚀模数降低到243和314 t/(km2·a).土壤侵蚀防控效果以沂蒙山大峪项目区高于大别山桃岭项目区,主要原因与2项目区实施的防治措施配置不同,以及与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防控效果的差别有关.2)重点工程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梯田工程措施和水平阶工程措施明显大于封禁补植措施.2项目区中,坡耕地梯田工程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82.5%和83.8%,坡式林地水平阶工程区(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70.3%,疏林地封禁补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39.5%和55.2%.  相似文献   

19.
蒿子沟河小流域属北方土石山区辽西山地丘陵保土蓄水区,侵蚀强度为中度,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沟道及荒山荒沟。依据流域地形及水土流失特点,采取了修筑石坎水平梯田、水平槽整地栽植山杏及封禁补植油松、沟头防护、谷坊、沟道植物防护等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恢复与重建功能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当前极炒迫切的任务,研究者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对未治理的侵蚀地(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措施恢复的马尾松林和村边残存的乡土林(风水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严重退化生态系统植被稀少,植物区系组成简单,生物多样性各种指数最低;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植被覆盖恢复,植物种类增加,区组成向复杂化方向发展,各多样性指数增大,乡土林物种最为丰富,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指数最大,因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经封禁管理措施恢复后,生态系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但与乡土林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